本文目錄一覽:
- 1、財政如何實現收入分配職能?
- 2、什麼是財政總收入?什麼是一般預算收入?兩者有何區別?看哪個的數據更真實有效?
- 3、財政政策的收入效應
- 4、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的區別和一些其它財政概念
- 5、我國財政收入的超收原因及如何使用的分析
財政如何實現收入分配職能?
財政收入分配職能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實現收入在全社會範圍內的公平分配,將收入差距保持在社會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收入分配職能是財政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職能。\x0d\x0a\x0d\x0a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既存在着憑藉生產要素投入參與社會產品分配所形成的社會初次分配過程,也存在着憑藉政治權力參與社會產品分配所形成的社會再分配過程。\x0d\x0a\x0d\x0a初次分配是市場經濟領域的分配活動,財政再分配則是政府經濟領域的分配活動。兩個領域收入分配的原則與機制是完全不同的,在收入分配中如何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係也不相同。\x0d\x0a\x0d\x0a財政實現收入分配職能的手段:\x0d\x0a\x0d\x0a(1)稅收\x0d\x0a\x0d\x0a稅收作為財政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最常用的手段,通過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發揮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的職能,尤其是一些具有所得稅和財產稅性質的稅種,可以起到直接調節個人收入與財富水平的作用。此外,對主要由高收入者消費的產品或勞務課以重稅,而對低收入者普遍消費的生活必需品實行低稅、免稅、甚至給予價格補貼也是普遍採用的辦法。\x0d\x0a\x0d\x0a(2)轉移支付\x0d\x0a\x0d\x0a轉移支付是指將財政資金直接地、無償地分配給特定的地區、單位和個人。作為一種直接的收入分配方式,通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來改變收入分配不公的程度,一般有明確的受益對象和支付範圍。具有轉移支付性質的支出項目主要包括各種專項撥款和各類補貼支出,社會保障支出中的一些支出項目,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也具有轉移支付性質。\x0d\x0a\x0d\x0a(3)公共支出\x0d\x0a\x0d\x0a通過提供公共物品向公眾分配社會福利,也可對收入分配結果起到調節作用。例如,通過政府直接投資或給予補貼的方式,為那些能夠使低收入家庭普遍獲益的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提供資金,從而提高低收入者的社會福利,也是促進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x0d\x0a\x0d\x0a除上述帶有普遍性的財政手段外,根據現階段面臨的實際情況,我國還採取了其他一些有針對性的財政措施和手段調節收入分配狀況,如針對我國城鄉收入差別較大的問題,政府在增加“三農”投入、強化支農、惠農及強農政策的同時,為農民培訓就業技能,多渠道擴大農村居民轉移就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進一步擴大。\x0d\x0a\x0d\x0a另外,最低工資制度的建立;養老保險及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待遇的提高;支持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等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等,對於改善我國低收入者的生活狀況以及縮小貧富差距也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什麼是財政總收入?什麼是一般預算收入?兩者有何區別?看哪個的數據更真實有效?
一般預算收入主要指的是稅收(營業稅、增值稅等)和非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等),財政總收入包括:一般預算收入、基金收入(土地出讓收入等)等。
都是真實有效,總收入反映一個地區的整體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
財政政策的收入效應
簡單的說,財政政策對國民收入的影響。
財政支出和國民收入同向變動;財政收入和國民收入反向變動。
不同的支出和收入對國民收入的影響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各自有一個乘數。
具體乘數是怎麼樣的就要看看宏觀經濟學的書了哈。有點複雜。
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的區別和一些其它財政概念
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的區別 和一些其它財政概念
財政總收入是最大的一個概念,財政總收入包括財政部 門組織的收入、國稅組織的收入、地稅組織的收入等,是財 政大收入的概念。一般預算收入是指地方實際可用財力,扣 除了上繳中央部分的稅收,比如上繳中央財政 75%的增值 稅、上繳中央財政 60%的所得稅等屬於財政總收入的盤子, 沒有計入一般預算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包括國稅、地稅扣除 上繳中央財政部分的地方留存部分再加財政部門組織的收 入。 地方財政總收入(全口徑,如北京市財政收入)=地方 財政收入+上劃中央收入=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基金預算 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上劃中 央收入 註:包含有基金收入的財政總收入叫做全口徑財政收入, 否則僅叫財政總收入。 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通過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計 劃有組織並由國家支配的納入預算管理的資金。包括: (1) 稅收收入。國內增值稅的 25%、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納入 分享範圍的企業所得稅的 40%+未納入分享範圍企業全部所 得稅) 、個人所得稅的 40%、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 產稅、印花稅(證券印花稅的 3%+其餘印花稅的全部) 、城 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耕地佔用稅、契稅、 煙葉稅、其他稅收收入。 (2)非稅收入。專項收入、行政事 業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國有資源有 償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一般預算收入是最容易造假的數據,其含金量並不高. 因 為在一般預算收入裡面有很大一部分是非稅收入,而非稅收 入是地方政府最容易注水的數據. 有的地方政府把市屬公 交公司的車票收入,市屬自來水公司的水費收入,甚至市屬電 視台的廣告收入都納入了非稅收入,這樣的數據豈不是很無 聊? 含金量最高的是國稅收入,國稅中 70%以上是要上劃給 中央收入和省級收入的,上繳的都是真金白銀,地方政府根本 不可能造假. 地方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區別 基金預算收入:指按規定收取,轉入或通過當年財政安 排,由財政管理並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等。 主要包括:工業交通部門、商貿部門、文教部門、農業部門、 其他部門的基金收入和社會保障基金收入、地方財政稅費附 加收入、基金預算調撥收入等。
我國財政收入的超收原因及如何使用的分析
財政超收如何使用
對於把預算改革成果納入預算法,財政部可謂態度積極;但對有關加強預算審查、審計監督的相關條款,則同全國人大有着較大的分歧。一個爭論焦點是:如何確定使用預算超收收入的決策程序?
所謂預算超收收入,是指年底實際的財政收入超過年初預算收入的差額。按現行預算法的規定,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由政府自行決定,只需將執行結果報告全國人大,不需要事先報批;對超收收入的使用,全國人大可提出要求,但不具有強制性。
人大預工委認為,現行預算法中使用超收收入的決策程序應進行修訂,將“報告制”改為“報批制”;即將政府花錢之後再向人大彙報,改為花錢之前先報人大常委會審批。
人大預工委官員表示,超收收入多雖是好事,但也反映預算缺乏科學性。超收收入越多,說明預算編製越不準確,也導致這部分財政資金的使用脫離了人大的有效監督,造成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從2000年至2005年,在財政部編製的預算草案中,全國財政收入預算增長分別為8.4%、10.3%、10%、8.4%、8.7%、11%,而實際增長達17.6%、22.2%、15.4%、14.7%、21.4%、19.8%。兩相比較,過去六年,預算增速與實際增速誤差達一倍左右,超收收入絕對額也在3000億元左右。
“每年這麼大一塊資金由政府隨便使用,能不出亂子嗎?”人大預工委官員說。
這位官員表示,修訂預算法時當然也會考慮實際情況,並不是要求超收幾十元也要報批,而是超過一定比例(如1%-3%)才報人大批准。
在國際上,對超收收入的使用普遍採取“審批制”,且大多首先用於彌補赤字。近年來,中國的超收收入全部用於追加支出。政府部門花錢一般是前緊後松,再加上年底有幾千億元的追加預算,年底突擊花錢成了中國的一道景觀。
資金的使用缺乏計劃和透明度,不僅脫離了人大的事前監督,給事後的審計監督也帶來難度,甚至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也帶來衝擊,每當年底政府突擊花錢時,央行不得不發行大量票據回收流動性。
對此,財政部官員說,財政部並不反對加強監督,關鍵是如何加強。這些年,考慮到國內外經濟波動、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因素的影響,財政部在安排預算時一貫堅持“留有餘地”的原則,預算收入預測常常比較保守。財政部預算司一位官員說:一旦作了支出計劃,到時收入達不到怎麼辦?“收入多了再追加支出大家都高興,作了支出計划到時沒錢誰都不答應。”
因此,財政部官員表示,人大對有些方面監督過細,可能不符合中國現在的實際情況。有些方面可能要稍微粗一些,有些方面可以前瞻一些。“對使用超收收入的決策程序,我們希望維持現在的做法,可以做一些微調。”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8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