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及興起
- 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場景
- 人臉識別技術在遠程開戶中的使用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識別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1.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及興起
人臉識別系統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後隨着計算機技術和光學成像技術的發展得到提高,而真正進入初級的應用階段則在90年後期,並且以美國、德國和日本的技術實現為主。

人工智能
我國的人臉識別技術,前期均為科研單位的研究項目存在。近些年,隨着算法能力的提升,被廣泛應用與金融、安防、機場等領域。
2.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場景
人臉識別的優勢在於其自然性和不被被測個體察覺的特點。自然性,是指該識別方式同人類(甚至其他生物)進行個體識別時所利用的生物特徵相同。不被察覺的特點會使該識別方法不令人反感,並且因為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不容易被欺騙。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場景
基於上面兩大優點,人臉識別技術在各個領域都有應用。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有:金融賬戶開戶、登錄、轉賬、身份核實(核身)等場景,隨着技術的。在安防領域應用有:抓捕逃犯、尋找失蹤兒童等。在交通領域應用有:抓怕違規駕駛等。除此之外,還可以集成在安檢閘機中,機場登錄之前進行身份監測。
受疫情影響,人臉識別考勤機中還增加了紅外識別相關技術,可以監測打卡人員體溫是否正常,並給出的提示。“人臉識別系統”集成了人工智能、機器識別、機器學習、模型理論、專家系統、視頻圖像處理等多種專業技術,同時需結合中間值處理的理論與實現,是生物特徵識別的最新應用,其核心技術的實現,展現了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的轉化。
3.人臉識別技術在遠程開戶中的使用
金融領域對新技術的使用,遵循安全、穩定、可靠的原則。人臉識別技術最初是作為輔助手段,在少數場景(如:小額轉賬)進行使用。隨着技術的成熟,在金融賬戶開戶時,使用人臉識別、聲音識別、紅外識別、OCR(光學字符識別)等組合技術,接收申請人遠程開戶申請,用戶不用親自去銀行櫃檯,在家就能開戶。

遠程開戶
客戶申請開戶時會使用多種技術對客戶進行身份核實,並且還會有人工審核環節,以降低存在的潛在風險:
(1)根據要求填寫基本信息(姓名、手機號、上傳身份證等);
(2)根據提示,做出對應的防止活體攻擊動作(眨眼、搖頭等);
(3)根據提示錄製一段視頻,視頻中包含獲取的即時驗證信息(一般是一串數字,帶有時效性,超過規定時間之後則不可用)。
用戶去銀行櫃檯申請開戶等,工作人員主要核對身份的信息,是身份證和真實的人是否是同一個。而通過人臉識別技術,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為了安全、還有人工審核環節,安全性和便捷性得到有效的統一。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82004.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