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的虛擬機軟件推薦「vmware軟件安裝步驟」

由於容器客戶培訓,10億美元(約65億人民幣)的容器軟件市場是Red Hat註定要丟失份額的。其他廠商又處在怎樣的位置?

65 億元的容器軟件市場:紅帽、Mirantis、VMware、Rancher

研究公司Omdia聲稱,在2020年,Red Hat憑藉4.607億美元的容器軟件收入,佔有47.8%的市場份額。要知道前五強容器軟件廠商中另外四家公司總共僅佔市場份額的27.8%,由此可見Red Hat的市場地位有多強大。剩餘24.4%的市場份額由前五強之外的所有其他公司瓜分。

Omdia雲和數據中心研究部門負責人Vlad Galabov說:“談論競爭絕對是再正常不過的話題,但眼下容器市場發展得足夠快,每家廠商都有足夠大的空間。有很多企業需要培訓和資源,才能將它們的工作負載從虛擬機遷移到容器,我認為市場對每家廠商來說足夠大。”

他補充道:“廠商獲取客戶的速度在加快。更多的人成為所有廠商的客戶,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非常積極的發展勢頭。看起來企業確實對容器有更大的興趣,當然現在更多的廠商可以培訓企業,並提供額外的支持。”

這並不意味着 Red Hat、VMware 或前五強容器軟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都可以不思進取、吃老本。不顧客戶情緒、死死抓住技術不放所帶來的危險會使一家公司翻船。不妨以Docker為例:近十年前,它稱霸容器市場。2019年,它卻不得不將企業資產出售給Mirantis,一方面就是由於它死死抓住編排引擎Swarm不放,而不是響應用戶對Kubernetes的需求。

但是我們不要自尋煩惱。下面介紹了為什麼目前這些容器廠商蓬勃發展、如何蓬勃發展。

Red Hat的培訓做法幫助它取得成功

從問世的那一刻起,容器對Red Hat來說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出現的合適的技術。2013年,該公司成為第一家與Docker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的大廠商,以便將這家初創公司的容器軟件技術集成到Red Hat的OpenShift平台中。

隨着雲逐漸興起,Red Hat一直在竭力推動其混合方法,這將使公司企業可以享用新興雲技術帶來的許多好處,同時讓它們可以將大部分數據安全地保存在本地數據中心。

容器提供了可移植性,而應用程序能夠隨時隨地立即啟動運行,因而有望更輕鬆地設計和搭建從本地環境擴展到雲環境的計算基礎設施。此外,容器還可以成為控制雲費用的工具,因為應用程序可以在需要時輕鬆啟動,然後閑置時關閉。

Red Hat明白的另外一點是,容器技術很複雜,用戶難以理解如何使用,這將成為阻礙他們採用容器的絆腳石。

Galabov說:“Red Hat採取的做法幫助它在市場上與眾不同。它不單單擁有銷售的軟件套件,還開展一項培訓計劃。容器軟件市場處於萌芽發展階段時,大家明白Red Hat對企業會有所幫助。”

Galabov表示,即使在今天,也只有少數幾家容器廠商有能力採取類似的做法;他提到了VMware和收購Rancher後的SUSE,這兩家廠商進入容器領域都比較晚。他表示,Red Hat早在2017年就開始提供容器培訓,那時候這兩家廠商還根本沒有大力投入容器領域。

據Galabov聲稱,Red Hat的培訓可能有雙重目的:不僅幫助銷售Red Hat基於Kubernetes的容器產品,還幫助客戶遠離VMware。

他說:“如果你看一看虛擬化市場,那是VMware獨霸一方的市場。有一些客戶將VMware虛擬化用於Red Hat的操作系統。如果你是Red Hat,自然會想要讓那些客戶改投陣營或挖走他們。所以你有動機來力推容器化技術,因為人們會繼續使用你的操作系統,但最終你會讓他們遠離你的競爭對手,後者正是虛擬化技術的首選廠商。”

Mirantis如何利用Docker的遺留技術?

Mirantis最初因其自己的OpenStack發行版而被稱為一家基於OpenStack的雲公司,它在2015年與谷歌合作,將Kubernetes與OpenStack整合起來,從而開始進軍容器領域。此次合作是向市場作出戰略性進攻而邁出的第一步:2017年,該公司發布了Mirantis雲平台(包括OpenStack和Kubernetes)。隨後在2019年,它收購了Docker的企業資產,起先以Docker Enterprise的品牌名營銷這些資產,但現在作為Mirantis Kubernetes Engine(MKE)來銷售。

許多企業之所以喜歡MKE,是由於它同時提供Kubernetes和Swarm以編排容器。這很出人意料,因為在Kubernetes主導的市場堅持推行Swarm正是Docker當初在容器市場失去霸主地位的原因。

成為Docker的繼承人對Mirantis來說是件好事。在2020年,它是第二大容器軟件廠商,收入達到1.445 億美元,市場份額為 15%。

Galabov說:“Mirantis在收購Docker後確實獲得了很多客戶,因為Docker是老牌廠商。”

VMWare混合虛擬機和Kubernetes

雖然2020年的數據顯示VMware的市場份額是Mirantis的約一半,但這家公司的表現必然會勝過去年,去年其收入為7400萬美元,以7.7%的市場份額名列第三。

這是由於歷來是虛擬化市場領導者的VMware是容器技術的後來者,直到2019年它才大舉進軍市場,當年它開始支持Kubernetes,作為其vSphere虛擬化平台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它完成了一系列收購,徑直針對雲原生生態圈,包括收購面向Kubernetes的Heptio。

為旗艦vSphere平台添加Kubernetes支持為其客戶打開了大門,客戶可以在用來運行其遺留應用程序的同一個平台上運行和管理容器,這對於希望加入雲原生潮流的企業來說意義重大。

Galabov說:“VMware進入容器市場表明‘這就是未來,你必須參與。’可以說,不進入就出局。”

他說,雖然到目前為止,容器似乎並未對VMware的收入產生巨大影響,但這個市場對這家公司來說很重要。

他說:“容器市場以30%的速度增長,而虛擬化市場開始進入非常成熟的狀態,並開始以服務器般的速度增長。每家廠商都想進入增長率高達30% 的市場。”

SUSE收購Rancher提升了市場地位

Linux公司SUSE去年收購了有着6年歷史的基於Kubernetes的初創公司Rancher Labs,這可能比VMware收購Heptio更能改變遊戲規則。此次收購使SUSE Rancher佔有3.9%的容器市場份額,收入為3730萬美元。

雖然收購條款並未公之於眾,但據廣泛報道,SUSE為這家公司支付了6億美元至7億美元。因此,SUSE獲得了Rancher的所有產品,包括能夠在多個雲上管理容器的同名容器平台、Kubernetes發行版RKE、為Kubernetes構建的分布式塊存儲Longhorn,以及主要為邊緣部署環境設計的小型Kubernetes 發行版K3s。

雖然Rancher已作為一個部門併入SUSE,但在公司內外,它似乎更像是一個合作夥伴。Rancher產品仍打以Rancher商標來銷售,或者作為SUSE Linux軟件包的一個組件、以“SUSE Rancher”品牌來銷售。

收購Rancher時,SUSE 已經在提供自己的基於Kubernetes的容器軟件,但在整個容器軟件市場的份額遠低於1%。

Galabov說:“我認為SUSE的Kubernetes發行版在收購Rancher之前具有的差異化優勢不是很大,我認為現在它會變得更具差異化優勢。關於Rancher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你可以通過某種一站式服務來管理本地和雲環境中的容器Kubernetes 集群。”

他補充說:“我絕對認為對 SUSE來說這是一次不錯的收購。”

Canonical的Ubuntu正伺機而動

最後Canonical值得提一下,它以1190萬美元的收入,佔有1.2%的容器市場份額。這家Linux發行版Ubuntu的開發商向市場推出了兩種主要的容器軟件產品:MicroK8s和Charmed Kubernetes,前者如同K3s,這是一種為用於工作站、邊緣部署環境和物聯網設備設計的簡化版Kubernetes,後者是面向混合和多雲部署環境的平台。

Galabov說:“我認為Canonical的技術從很多方面來看對容器市場必不可少,但其收益表明它一直無法成功地變現。從這個角度來看,Red Hat、VMware、SUSE和Mirantis比Canonical更勝一籌。”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80299.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20 18:55
下一篇 2024-12-20 18:5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