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紹
CaffeineCacheManager是Spring Framework提供的一個緩存管理工具,它基於Caffeine實現,是一個高效的緩存管理工具。
相比於傳統的緩存,如ConcurrentHashMap,Caffeine支持更多的緩存策略,並且可以非常容易地進行配置和擴展。
CaffeineCacheManager支持將數據存儲在本地內存中,也可以與Redis等外部緩存系統進行集成。
二、使用方法
1. 添加依賴
在Maven項目中使用CaffeineCacheManager需要添加以下依賴: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cache</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com.github.ben-manes.caffeine</groupId>
<artifactId>caffeine</artifactId>
<version>2.7.0</version>
</dependency>
2. 配置CaffeineCacheManager
在Spring Boot項目中,可以通過application.properties進行配置。以下是一個簡單的配置示例:
spring.cache.type=caffeine
spring.cache.cache-names=users,products
spring.cache.caffeine.spec=maximumSize=500,expireAfterAccess=600s
其中:
spring.cache.type定義了緩存類型,這裡設置為caffeine。
spring.cache.cache-names定義了緩存名稱,可以定義多個緩存。上面的例子中定義了兩個緩存:users和products。
spring.cache.caffeine.spec定義了緩存策略。這裡的策略是:最大緩存數量為500,緩存時間為600秒。
3. 在代碼中使用緩存
在Spring Boot項目中,可以使用@Cacheable,@CachePut和@CacheEvict等註解來使用緩存。
3.1 @Cacheable
使用@Cacheable註解可以將方法的返回值緩存到指定的緩存中。
以下是一個示例: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Cacheable("users")
public User getUserById(Long id) {
User user = userRepository.findUserById(id);
return user;
}
}
以上代碼會將getUserById方法返回的User對象緩存到名為“users”的緩存中。第一次調用getUserById時,會從數據源中獲取User對象,返回後會將該對象緩存到“users”緩存中。
當再次調用getUserById方法時,如果參數相同,會直接從緩存中獲取緩存的User對象,不會再次查詢數據源。
3.2 @CachePut
使用@CachePut註解可以將方法的返回值更新到指定的緩存中。
以下是一個示例: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CachePut("users")
public User updateUserById(Long id, User user) {
userRepository.updateUserById(id, user);
return user;
}
}
以上代碼會將updateUserById方法返回的User對象更新到名為“users”的緩存中。第一次調用updateUserById時,會更新數據源中的User對象,並將該對象更新到“users”緩存中。
當再次調用getUserById方法時,如果參數相同,會直接從緩存中獲取緩存的User對象,不會再次更新數據源。
3.3 @CacheEvict
使用@CacheEvict註解可以將指定的緩存清空。
以下是一個示例: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CacheEvict("users")
public void deleteUserById(Long id) {
userRepository.deleteUserById(id);
}
}
以上代碼會清空名為“users”的緩存。當調用deleteUserById方法時,會從數據源中刪除對應的User對象,並將“users”緩存中對應的緩存清空。
3.4 自定義key生成器
在使用緩存時,默認的key生成器是根據方法參數和返回值生成的。如果需要自定義key生成器,可以實現KeyGenerator接口。
以下是一個示例:
public class MyKeyGenerator implements KeyGenerator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generate(Object target, Method method, Object... params) {
String key = method.getName() + "_" + params[0];
return key;
}
}
以上實現了一個簡單的key生成器,生成的key為“方法名_第一個參數的值”。
在使用緩存時,可以通過@Cacheable等註解的keyGenerator屬性指定自定義的key生成器。
以下是一個示例: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Cacheable(value = "users", keyGenerator = "myKeyGenerator")
public User getUserById(Long id) {
User user = userRepository.findUserById(id);
return user;
}
}
以上代碼中的value屬性指定了緩存的名稱,keyGenerator屬性指定了自定義的key生成器。
3.5 自定義緩存管理器
除了使用默認的CaffeineCacheManager外,我們還可以自定義緩存管理器來實現更多的緩存策略。
以下是一個示例:
@Configuration
@EnableCaching
public class CacheConfig {
@Bean
public CacheManager cacheManager() {
SimpleCacheManager cacheManager = new SimpleCacheManager();
List<Cache> caches = new ArrayList();
caches.add(new MyCache());
caches.add(new MyOtherCache());
cacheManager.setCaches(caches);
return cacheManager;
}
}
public class MyCache implements Cach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myCache";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getNativeCache() {
return null;
}
@Override
public ValueWrapper get(Object key) {
// ...
}
@Override
public <T> T get(Object key, Class<T> type) {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put(Object key, Object value) {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evict(Object key) {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clear() {
// ...
}
}
以上代碼實現了自定義的緩存管理器MyCache,並且在CacheConfig中將該管理器加入到了緩存管理器中。
注意,緩存管理器需要實現CacheManager接口,緩存需要實現Cache接口。
三、注意事項
1. 內存佔用和緩存數量
CaffeineCacheManager默認使用強引用緩存,這意味着存儲在緩存中的數據對象如果沒有被使用,仍會佔用內存。
如果需要在指定時間(例如5分鐘)內自動清除不被使用的緩存對象,可以在配置中添加expireAfterAccess或expireAfterWrite選項。
另外,由於CaffeineCacheManager默認最大緩存數量為10000個,如果超過這個數量,Caffeine會使用LRU(最近最少使用)算法清除不活躍的緩存對象。
2. 緩存策略
CaffeineCacheManager支持多種緩存策略,如:最大緩存數量、最大緩存時間、緩存是否可以為null等。
參考Caffeine的文檔可以找到更多的緩存策略選項。
3. 多線程並發問題
CaffeineCacheManager的緩存是線程安全的,但是如果要加鎖控制緩存讀寫,可以使用Spring的@CachePut註解來保證緩存寫操作的原子性。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7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