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目的
巴特利特球形檢驗(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用於檢驗因子分析模型中因變量之間相關係數相等的假設,即球形假設,是否成立。
其目的在於確定因素是否高度相互關聯。如果不是,則可使用因子分析來縮減變量,並且在數據分析前需要加以控制
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自由度怎麼算
對於p元變量空間中的n個隨機變量Y1、Y2、…、Yn,欲檢驗自變量間的協方差是否相等,假設零假設H0為協方差矩陣相等,則計算自由度的公式為:
df = (p^2 - p)/2
三、巴特利特球形檢驗p值
在巴特利特球形檢驗中,假設零假設為協方差矩陣相等。如果p值小於給定的顯著性水平,那麼我們就要拒絕零假設。
四、巴特利特球形檢驗df是什麼
自由度df是卡方分布的參數。在巴特利特球形檢驗中,自由度由上述的公式計算得出。
五、巴特利特球形檢驗近似卡方
巴特利特球形檢驗採用近似卡方分布作為統計檢驗,計算近似卡方分布的公式為:
Chi^2 = - (n - 1 - (2p + 5)/6) * ln(det(R)) - sum((n - 1 - (p + 1)/2) * ln(det(Ri)))
六、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結果
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的結果給出的是近似卡方分布和p值兩個參數,通過這兩個參數我們可以了解到現有數據是否滿足球形假設的要求。
七、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的自由度
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的自由度由上述的公式計算得出,是卡方分布的參數,用于衡量觀測值與期望值的偏離程度。自由度越大越接近正態分布。
八、巴特利特球形檢驗怎麼看結果
如果巴特利特球形檢驗中的p值小於預先設定的顯著性水平α(通常為0.05),則拒絕原假設,存在相關性差異。
九、巴特利特球形檢驗近似卡方值
Chi^2 = - (n - 1 - (2p + 5)/6) * ln(det(R)) - sum((n - 1 - (p + 1)/2) * ln(det(Ri)))
十、代碼示例
# 導入所需的包 from factor_analyzer.factor_analyzer import calculate_bartlett_sphericity from factor_analyzer.factor_analyzer import calculate_kmo # 計算巴特利特檢驗的統計量和p值 bartlett_sphericity, bartlett_p_value = calculate_bartlett_sphericity(data) # 計算KMO估計量 kmo_all,kmo_model=calculate_kmo(data) print("Bartlett Sphericity Test:",bartlett_sphericity) print("Bartlett P-Value:",bartlett_p_value) print("KMO All:",kmo_all) print("KMO Model:",kmo_model)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79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