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存分頻機制的加入無疑是英特爾第11代台式機處理器的一大焦點。今天筆者就圍繞着這個話題來好好聊一聊。
本篇本文選用的測試機器為一款新上市的遊戲主機——雷神黑武士四代,其搭配有11代的酷睿i7-11700處理器、華擎B560芯片組主板、DDR4-3200 2×8GB內存、RTX3060顯卡等等。

英特爾這一代處理器的內存分頻機制包括Gear1(1:1)和Gear2(1:2)這兩種內存分頻模式。在雷神黑武士四代遊戲主機華擎B560芯片組主板的BIOS當中,就擁有DRAM Gear Mode(內存分頻模式)這個選項。

在雷神黑武士四代遊戲主機的默認狀態下,自動開啟的便是Gear2(1:2)內存分頻模式,即內存控制器的頻率為內存頻率的二分之一。

從CPU-Z這款軟件可以了解到,在Gear2(1:2)內存分頻模式下,此時雷神黑武士四代的內存控制器的頻率只有約800MHz,是內存頻率1600MHz的一半。而在手動調成Gear1(1:1)內存分頻模式之後,內存控制器會與內存頻率保持一致,同為1600MHz。
為什麼英特爾要搞這樣一套內存分頻機制?筆者猜測,可能是為第12代台式機處理器做準備!第12代台式機處理器將支持DDR5內存,內存頻率可達8000MHz以上,這麼高的內存頻率,英特爾處理器的內存控制器未必支持的住,而設計這樣一套內存分頻機制,能夠比較好地搭配高頻內存使用。當然了,這僅僅是筆者的猜測。
關於英特爾搞的這套內存分頻機制,網絡上議論最多的就是它會不會影響到電腦的性能?這其實也是筆者所關心的問題。
藉著這個契機,藉著雷神黑武士四代這台遊戲主機,筆者就來好好測一測!
第一項——AIDA64內存性能測試
既然討論內存性能,首先要測的當然就是AIDA64內存測試程序了。咱們直接上圖。

Gear1(1:1)內存分頻模式的表現

Gear2(1:2)內存分頻模式的表現
在開啟Gear2(1:2)內存分頻模式之後,最明顯的性能變化就是,內存潛伏性能變慢了!慢了足足得有10ns,這個差距算是很大的了。
第二項——CPU純理論跑分測試
CPU純理論跑分測試,筆者選用的測試軟件為CINEBENCH R23。

在這項測試中,開啟Gear2(1:2)內存分頻模式之後的CPU性能不僅沒有退步,反而提升了一點點,這個結果有些出乎筆者的意料。
第三項——整機綜合性能測試
整機綜合性能測試,筆者選用的測試軟件為PCMark 10。

在這項測試中,開啟Gear2(1:2)內存分頻模式之後,整機的綜合性能居然明顯要優於Gear1(1:1)內存分頻模式。啊!!!
第四項——遊戲理論性能測試
遊戲理論性能測試,筆者選用的測試軟件為3DMark。

在3DMark當中,有的項目Gear2(1:2)內存分頻模式高一點點,有的項目Gear1(1:1)內存分頻模式高一點點。總的來看,這兩種內存分頻模式的性能表現是差不多的。
第五項——3款光追遊戲大作實測
《賽博朋克2077》是當今人氣最高的電腦遊戲之一,有着極強的代表性。

《光明記憶:無限》雖然還沒有發行,但是該遊戲已經提供了一套光線追蹤BenchMark,便於玩家們測試顯卡性能使用。

《控制》也是一款非常好玩的光追遊戲,筆者通過關,良心推薦,可玩性和畫質都非常的不錯。

通過上述三款遊戲實測來看,這兩種內存分頻模式的性能表現同樣是差不多的。
全文總結
雖然Gear2(1:2)內存分頻模式會導致內存潛伏性能變差,但是通過本文一系列的實測來看,Gear2(1:2)內存分頻模式的性能表現其實並沒有變差,在一些測試項目中的表現甚至還要好於Gear1(1:1)內存分頻模式一點點,這個結果確實大大出乎了筆者之前的意料,相信也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當然,本文的結論僅僅是靠雷神黑武士四代這台遊戲主機得出的。到底只有雷神這台電腦是這樣的結果,還是大部分電腦都是這樣的結果?這個需要時間、需要靠更多的數據佐證才行。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77192.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