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的選擇
①首先,清除emp上面的所有索引,只保留主鍵索引!
drop index idx_age_deptid_name on emp;
②查詢:年齡為30歲的,且員工編號小於101000的用戶,按用戶名稱排序
explain SELECT SQL_NO_CACHE * FROM emp WHERE age =30 AND empno <101000 ORDER BY NAME ;

③全表掃描肯定是不被允許的,因此我們要考慮優化。
思路:首先需要讓where的過濾條件,用上索引;
查詢中,age.empno是查詢的過濾條件,而name則是排序的字段,因此我們來創建一個此三個字段的複合索引:
create index idx_age_empno_name on emp(age,empno,name);

再次查詢,發現using filesort依然存在。
原因: empno是範圍查詢,因此導致了索引失效,所以name字段無法使用索引排序。
所以,三個字段的符合索引,沒有意義,因為empno和name字段只能選擇其一!
④解決: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因此,要麼選擇empno,要麼選擇name
drop index idx_age_empno_name on emp;
create index idx_age_name on emp(age,name);
create index idx_age_empno on emp(age,empno);
兩個索引同時存在,mysql會選擇哪個?

explain SELECT SQL_NO_CACHE * FROM emp use index(idx_age_name) WHERE age =30 AND empno <101000 ORDER BY NAME ;

原因:所有的排序都是在條件過濾之後才執行的,所以如果條件過濾了大部分數據的話,幾百幾千條數據進行排序其實並不是很消耗性能,即使索引優化了排序但實際提升性能很有限。 相對的 empno<101000 這個條件如果沒有用到索引的話,要對幾萬條的數據進行掃描,這是非常消耗性能的,使用empno字段的範圍查詢,過濾性更好(empno從100000開始)!
結論: 當範圍條件和group by 或者 order by 的字段出現二選一時 ,優先觀察條件字段的過濾數量,如果過濾的數據足夠多,而需要排序的數據並不多時,優先把索引放在範圍字段上。反之,亦然。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75027.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