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為已有磁盤擴容詳情「linux重新分區命令」

我的SSD只有256G,裝個系統還可以,如果說存儲數據,那還是太小了。

我的移動硬盤存有很多電影、經典音樂,還存着多年來收藏大量的軟件工具和文檔資料。這數T的資料,絕大多數都不常用。我想把我頻繁訪問的這些軟件工具和文檔資料,存放在我的一個500G的機械硬盤裡面。這樣,就不至於每次想用的時候,就插拔我的移動USB機械硬盤。

但是我還不太了解ubuntu18上的硬盤、分區和目錄結構。為了能順利把我的500G 2.5寸筆記本機械式硬盤運行在我的ubuntu18系統上,我便網上學習,並且親自嘗試了Ubuntu上的硬盤、分區、目錄及管理這些功能。

1 安裝gparted-gnome分區編輯器

可以使用fdisk這個shell命令來進行分區創建。但這個命令對一般操作者來說太複雜了,它要要求操作者有相當多的電腦知識和計算能力。(關於fdisk這個命令,我會在以後的文檔中發布出來。)普通操作者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地安裝一個圖形化分區工具,gparted就相當不錯。

安裝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gparted

我的ubuntu18電腦,接入了1個256G的nvme的固態硬盤、4個16G的U盤、1個500G的串口硬盤、一個含三個分區的4T的移動硬盤。它的分區情況如下:

$ lsblk | grep -e sd -e nvme

sda 8:0 0 465.8G 0 disk 這個是500G的串口硬盤

├─sda1 8:1 0 100G 0 part
/media/nvie-yeguoya/009899CF310F0555 主分區 : sda1

├─sda2 8:2 0 1K 0 part 擴展分區 : sda2

├─sda5 8:5 0 200G 0 part
/media/nvie-yeguoya/109563EB60489E23 邏輯分區1 : sda5

└─sda6 8:6 0 165.8G 0 part
/media/nvie-yeguoya/11394A846DBFCC97 邏輯分區2 : sda5

sdb 8:64 0 3.7T 0 disk 這個是4T移動硬盤

├─sdb1 8:65 0 991.6G 0 part
/media/nvie-yeguoya/4T_MainPhoto 主分區 : sdb1

├─sdb2 8:66 0 781.3G 0 part
/media/nvie-yeguoya/4T_SlavePrograme 主分區 : sdb2

└─sdb3 8:67 0 1.9T 0 part
/media/nvie-yeguoya/4T_ThirdMedia 主分區 : sdb3

sdc 8:16 1 14.9G 0 disk 這個是16G的U盤

└─sdc1 8:17 1 14.9G 0 part
/media/nvie-yeguoya/MENXUN 主分區 : sdc1

sdd 8:32 1 14.9G 0 disk 這個是16G的U盤

└─sdd1 8:33 1 14.9G 0 part
/media/nvie-yeguoya/MENXUN1 主分區 : sdd1

sde8:48 1 14.9G 0 disk 這個是16G的U盤

└─sdf1 8:49 1 14.9G 0 part
/media/nvie-yeguoya/MENXUN3 主分區 : sde1

sdf 8:80 1 14.9G 0 disk 這個是16G的U盤

└─sdf1 8:81 1 14.9G 0 part
/media/nvie-yeguoya/MENXUN2 主分區 : sdf1

nvme0n1 259:0 0 238.5G 0 disk 這是256G的NVME M2固態硬盤,也是我ubuntu18系統盤

├─nvme0n1p1 259:1 0 52.2G 0 part / 主分區 : nvme0n1p1,掛載到“根”目錄文件

├─nvme0n1p2 259:2 0 1.9G 0 part /boot 主分區 : nvme0n1p2,掛載到“/boot”目錄文件

├─nvme0n1p3 259:3 0 15.3G 0 part [SWAP] 主分區nvme0n1p3,掛載到“swap”目錄文件

├─nvme0n1p4 259:4 0 1.9G 0 part 主分區 : nvme0n1p4,掛載到“BIOS啟動”目錄文件

├─nvme0n1p5 259:5 0 15.3G 0 part /boot/efi主分區nvme0n1p5掛到“UEFI系統“目錄文件

├─nvme0n1p6 259:6 0 95.4G 0 part /home 主分區 nvme0n1p6,掛載到“/home“目錄文件

└─nvme0n1p7 259:7 0 56.6G 0 part /usr 主分區 : nvme0n1p6,掛載到“/usr“目錄文件

說實話,上面列的這些分區信息,讓我發矇。相比而言,gparted顯示的形象多了,但還不能讓我明白那些分區符號的含義。我不得不去查詢這些符號代碼的意義。

2 Ubuntu系統支持多硬盤

Ubuntu系統上可以安裝多塊硬盤,可以是SSD的固態硬盤,也可以是HDD機械硬盤,可以是U盤。它們也可以在一個機器的Ubuntu系統上混用。目前為止,沒有確切的數量限制,也沒有混用的限制。(可能我的知識有限,有知道的大牛可以批評指正,我一定會去驗證。)我曾經在同一個機器的Ubuntu系統上,安裝有2個SSD,1個HDD,外接24個U盤。Ubuntu18驅動的很好,沒有管理不了,也沒有驅動不了的境況。

3 Ubuntu系統支持多分區

Ubuntu系統上的硬盤可以有多個分區。

主分區:primary partion,一塊物理硬盤上可以被獨立使用的一部分,一個硬盤最多可以有多個主分區。基本分區可以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區。

擴展分區:extension partion,為了突破一個物理硬盤只能有4個分區的限制,引入了擴展分區。(要注意的是,這個是早期的4個分區限制,現在沒有這個限制。但擴展分區的還是因為這個原因而來)。擴展分區和主分區的地位相當,但是擴展分區本身不能被直接使用,然而可以被繼續劃分成多個邏輯分區。擴展分區必須再進行分區後才能使用,也就是說它必須還要進行二次分區,二次分區後分成邏輯分區才可以使用。

邏輯分區:logical partion,不能獨立存在,由擴展分區二次分區而來。一個硬盤只能有一個擴展分區。邏輯分區可以有任意多個,分區無數量限制,只受容量限制。

要注意的問題一:很多人說“在Ubuntu中一個硬盤最多可以有4主分區”,有說“主分區和擴展分區的數量之和不能超出4個”,還有說“Linux 下面每一個硬盤總共最多有 16 個分區”。這些說法也許原來對,但現在也不一定正確了。這可能是ubuntu16之前的版本,或者別的Linux發行版本。網上有很多舊的技術文檔,當時說的是對的,但它不會對後來版本的Linux系統負責。下面這幅圖可不是P的,是我有一次在試驗安裝在ubuntu18時分的10個主分區。(若有牛人知道這方面的歷史或相關的具體情況,請賜教!)Linux硬盤管理:分區、GParted分區操作

一個ubuntu18下規划了10個主分區的例子

要注意的問題二:邏輯分區在擴展分區中的分布是連續的,不可被主分區分割的。分區的空間分布,不存在邏輯分區與主分區交錯的情況。

總結:也就是說,在一個物理硬盤上可以同時劃分一個或多個主分區,一個擴展分區。擴展分區可以繼續被劃分成一個或多個邏輯分區。對多數用戶而言,其實主分區和邏輯分區在使用上是沒什麼區別的。這樣就達到了一快硬盤幾乎可以有無限個分區的能力,個人可以按照自已的需求來規劃。Linux硬盤管理:分區、GParted分區操作

一個典型的硬盤分區規劃

4 Ubuntu分區名

提到ubuntu中的分區名,就不得不提一下windows中的盤符。

Windows系統中,微軟只可以給驅動器分配C到Z合計24個驅動器號,A與B通常都是預留給軟盤驅動器的,如果你沒有軟盤驅動器,可以將A和B分配給其它驅動器,這樣還可以多兩個。26個驅動器之後的驅動器無法分配到盤符。

當我理解了ubuntu中的文件和硬盤分區,我真的是覺得Windows系統中”盤符”這個真是個有毛病的概念。比如說,本來是一個硬盤分成了三個分區,在windows上可能是C盤、D盤、E盤,有一種是三個硬盤的錯誤感覺。同樣的情況,在ubuntu上,一個硬盤,就是一個文件,名稱就是sda、sdb或sdc等等。如果在這個硬盤上面有三個分區,這三個分區就是三個文件,文件名可能是:sda1、sda5和sda6。

Linux硬盤管理:分區、GParted分區操作

在 Linux 中,每一個硬件設備都映射到一個系統的文件,對於硬盤、光驅等 IDE 或 SCSI 設備也不例外。Linux把各種 IDE 設備分配了一個由 hd 前綴組成的文件;而對於各種 SCSI 設備,則分配了一個由 sd 前綴組成的文件。

Linux硬盤管理:分區、GParted分區操作

要注意的是:一塊硬盤的主分區少於3個,邏輯分區起始號依然是5,比如上圖顯示的我的500G的串口硬盤,雖然只有一個主分區,可第一個邏輯分區卻是: sda5。(當然,如果主分區有5個的話,擴展分區號是6,邏輯分區號會以7開始。)

啥是IDE硬盤,其實就是並口硬盤。就是下圖中有很多蜈蚣針腳的傢伙,今天的普通人很難見到了,只存在一些老舊的設備當中。淘寶中還有賣,那是為很多老系統續命的。Linux硬盤管理:分區、GParted分區操作

並口IDE硬盤

SCSI硬盤,其實就是串口硬盤。就是類似下面的傢伙。

Linux硬盤管理:分區、GParted分區操作

關於分區名,上面說的是純理論,如果不是我親動手自分區試驗,我還是不清楚。下面就是我的電腦上各種存儲盤與分區的對應關係。Linux硬盤管理:分區、GParted分區操作

這個是我安裝ubuntu18後的系統硬盤分區

nvme0n1 259:0 0 238.5G 0 disk 這個是256G的NVME M2固態硬盤,也是我ubuntu18系統盤

├─nvme0n1p1 259:1 0 52.2G 0 part / 主分區 nvme0n1p1,掛載到“根”目錄文件

├─nvme0n1p2 259:2 0 1.9G 0 part /boot 主分區 nvme0n1p2,掛載到“/boot”目錄文件

├─nvme0n1p3 259:3 0 15.3G 0 part [SWAP] 主分區nvme0n1p3,掛載到“swap”目錄文件

├─nvme0n1p4 259:4 0 1.9G 0 part 主分區 : nvme0n1p4,掛載到“BIOS啟動”目錄文件

├─nvme0n1p5 259:5 0 15.3G 0 part /boot/efi 主分區nvme0n1p5掛到“UEFI系統“目錄文件

├─nvme0n1p6 259:6 0 95.4G 0 part /home 主分區nvme0n1p6,掛載到“/home“目錄文件

└─nvme0n1p7 259:7 0 56.6G 0 part /usr 主分區 : nvme0n1p7,掛載到“/usr“目錄文件Linux硬盤管理:分區、GParted分區操作

500G串口硬盤分區

sda 8:0 0 465.8G 0 disk 這個是500G的串口硬盤

├─sda1 8:1 0 100G 0 part
/media/nvie-yeguoya/009899CF310F0555 主分區 : sda1

├─sda2 8:2 0 1K 0 part 擴展分區 : sda2

├─sda5 8:5 0 200G 0 part
/media/nvie-yeguoya/109563EB60489E23 邏輯分區1 : sda5

└─sda6 8:6 0 165.8G 0 part
/media/nvie-yeguoya/11394A846DBFCC97 邏輯分區2 : sda5Linux硬盤管理:分區、GParted分區操作

4T移動硬盤分區

sdb 8:64 0 3.7T 0 disk 這個是4T移動硬盤

├─sdb1 8:65 0 991.6G 0 part
/media/nvie-yeguoya/4T_MainPhoto 主分區 : sdb1

├─sdb2 8:66 0 781.3G 0 part
/media/nvie-yeguoya/4T_SlavePrograme 主分區 : sdb2

└─sdb3 8:67 0 1.9T 0 part
/media/nvie-yeguoya/4T_ThirdMedia 主分區 : sdb3Linux硬盤管理:分區、GParted分區操作

4個16G-U盤的分區

5 使用gparted進行分區操作

下面以一個16G的U盤進行分區操作來展示gparted的分區操作

Linux硬盤管理:分區、GParted分區操作

當出現以下界面提示時,分區就完成了。

Linux硬盤管理:分區、GParted分區操作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74992.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17 14:18
下一篇 2024-12-17 14:1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