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立場聲明:自購的CPU,進行一場千元級當紅小生的PK,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前言
前一段時間,Intel發布了Comet Lake新一代處理器,雖然沿襲了祖傳的14nm製程,但由於剛上市的幾款處理器(i9 10900K、i7 10700K)的頻率非常高,遊戲性能較強,所以還是刷了一波存在感。
不過對於家境貧寒的普通玩家來說,i9 10900K、i7 10700K還是有點高高在上,i5、i3才是我們該關注的,其中有一款處理器在IU中點名率還是比較高的,這就是千元級的當紅辣子“牙膏”:i5 10400(F)。
其實早在Comet Lake正式發布前,某寶網上就有i5 10400的偷跑了,本人當時手癢也買了一片,打算和定位接近的AMD千元當紅辣子雞 R5 3600來一場PK,誰知這一咕,就是好幾個月,當時1299入手的i5 10400都跌了不少,感覺自己虧了幾個億。
閑話少敘,這次為啥選定銳龍5 3600和i5 10400對比測試呢?一是想了結一下當年(其實是4個月前)的心愿,二是二者的價位規格都十分接近,玩家在選擇這兩款U時很容易犯難,所以本人試圖通過此文來答疑解惑。

一、測試選手及測試平台介紹
先是AMD銳龍5 3600登場,AU目前散片較少,大多數都是盒裝,個人更建議買盒裝,因為一來有質保,二來AMD附送的散熱器做工還算良心,不超頻的玩家起碼能省個散熱器錢。

附件一覽。

接着i5 10400也出場了,兩塊U直接放一起看看吧。從頂蓋來看,銳龍5 3600還是要稍大一圈。

背面,AU是針腳式,IU是觸點式。

對比所用測試平台如下:

測試採用的主板為微星 B450M MORTAR和華擎 B460M PRO4,對於千元級的AU來說,搭配B450是完全夠用的,當然,如果你要體驗PCIe 4.0,那果斷上B550吧。

兩張主板都是M-ATX板型,不過微星 B450M MORTAR是全規格M-ATX,看着明顯寬一些。

考慮到千元級CPU的定位,顯卡也不宜太高端,給搭配個RX5600XT吧,這也算是目前2000元左右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顯卡型號為迪蘭 RX5600XT X戰神,戰神在迪蘭的顯卡中屬於定位較高的系列。

顯卡採用三風扇設計,看着十分霸氣。

標配金屬背板。

肩部中央有個“X”字樣LOGO,旁邊是8+6pin供電接口。

視頻輸出接口為1x HDMI+3x DP,這基本是中高端顯卡的標配了。

內存選用了宇瞻的黑豹RGB DDR4 3200 8Gx2。

京東

Apacer 宇瞻 黑豹 16G 2666 DDR4 套裝 (燈條)499元起實時價格4小時前已更新去購買優惠
滿1999.00元減200.00元
掃碼領取查看更多商城
外包裝採用開窗結構,不用打開就能看到產品的真實樣子。

內存頻率為3200MHz(16 18 18 38),外部採用金色馬甲,支持RGB燈效。

馬甲側面的獵豹造型看着很有動感。

頂部採用碎磚狀導光條。

端部特寫。

SSD採用西部數據WD Blue SN550 1TB。

SSD採用閃迪20-82-10023-A1主控,閃迪3D TLC顆粒。

由於m.2 SSD高負載工作時還是比較熱的,所以給配了個喬思伯的M2-3散熱片,二三十元能讓SSD溫度降不少,這個錢還是值得花的。

包裝背面一覽。

附件十分豐富,除了散熱片本體,還送了薄、厚兩種規格,共4片導熱膠,分別適用於單面和雙面顆粒的SSD。

和SSD合體,看起來很小巧,薄厚也比較適中,不容易和周邊的硬件打架。

為了避免電源成為瓶頸,找了個安鈦克HCG850金牌全模組電源。該電源支持10年只換不修質保,可謂是傳家寶系列。

電源的規格表。

電源採用短機身設計,搭配白色模組線顏值很高。

側面LOGO特寫。

銘牌表,該電源通過80PLUS金牌認證,12V輸出高達840W。

AC端設有一個硬開關,並提供了一個HYBRID MODE按鍵,按下該按鍵,可實現風扇低負載時停轉。

搭建好的測試平台一覽。

三、對比測試
兩塊CPU的CPU-Z規格對比,想看更詳細規格的,請拉到最前面,看篇首的規格對比表。

CPU-Z自帶測試,無論是單核性能還是多核性能,都是AMD 銳龍5 3600佔優。

國際象棋測試,AMD 銳龍5 3600依然領先。

CINEBENCH R20測試,AMD 銳龍5 3600領先幅度不小。

AIDA64內存、緩存帶寬測試,內存讀取、複製方面AMD 銳龍5 3600佔優,內存寫入、延遲方面Intel i5 10400佔優。

視頻轉碼測試,AMD 銳龍5 3600比Intel i5 10400快了20秒。也許會有人說20秒沒啥意思,但別忘了這只是一個6分鐘的視頻,如果換成更長的視頻,那節省下來的時間就很可觀了。

圖形性能測試,3D Mark Fire Strike中AMD 銳龍5 3600總分和物理分勝出,但圖形分略遜於Intel i5 10400。

3D Mark Time Spy的情況和3D Mark Fire Strike基本一致。

遊戲性能測試,在DX11遊戲中,都是銳龍5 3600勝出。

在DX12遊戲中,銳龍5 3600對Intel i5 10400是3勝1平1負,總體佔優,不過領先幅度不大。

功耗測試,由於銳龍5 3600是從8核心CPU中屏蔽核心而來的,所以功耗方面比Intel i5 10400略高一些。
註:Intel i5 10400(F)有G1、Q0兩種步進,本人這顆是G1步進,屬於原生核心,據說Q0版本也是從高階CPU中屏蔽核心而來的。G1步進的優點是功耗低,但內部採用硅脂連接核心和頂蓋,硅脂幹了後,散熱效果會大降;Q0步進的優點是內部採用釺焊,散熱表現好,但因為是10核屏蔽而來,功耗會高一些。

四、總結
自從進入ZEN2時代後,AMD一改之前的頹勢,終於能在CPU領域硬鋼Intel了。只不過大家一貫認為AMD在生產力方面佔優,Intel在遊戲方面佔優。但從這次的測試結果來看,銳龍5 3600無論是生產力方面還是遊戲方面,表現都要優於Intel i5 10400。個人分析認為這是因為一些IU(如i9 10900K、i7 10700K等)頻率比較高,所以在遊戲中表現較佳,但一旦兩家的U頻率比較接近時(銳龍5 3600比i5 10400的加速頻率只低了0.1GHz),IU就沒啥優勢了。
看到這裡也許會有人說,別忘了IU還有i5 10400F呢,價格比i5 10400便宜,性價比更高。對於i5 10400F的高性價比我自然不會否認,不過如果將主板和CPU放一起綜合考慮,你會發現,i5 10400F+B460的價格並不比銳龍5 3600+B450便宜多少,更何況銳龍5 3600還能超主頻、超內存,這樣一來,i5 10400F+B460就更沒啥優勢了。
當然,本文只是個人的一些粗淺之見,最終選銳龍5 3600還是i5 10400(F),都由你說了算!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74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