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FS概念
NFS是Network File System(網絡文件系統)。
NFS客戶端一般是應用服務器(比如web,負載均衡等),可以通過掛載的方式將NFS服務器端共享的目錄掛載到NFS客戶端本地的目錄下 。
- 主要功能:通過網絡讓不同的服務器之間可以共享文件或者目錄。
- 優點:1.節省本地存儲空間,將常用的數據存放在一台NFS服務器上且可以通過網絡訪問,那麼本地終端將可以減少自身存儲空間的使用;2.用戶不需要在網絡中的每個機器上都建有Home目錄,Home目錄可以放在NFS服務器上且可以在網絡上被訪問使用。3.一些存儲設備如軟驅、CDROM和Zip(一種高儲存密度的磁盤驅動器與磁盤)等都可以在網絡上被別的機器使用。這可以減少整個網絡上可移動介質設備的數量。
2.NFS工作原理
- 啟動RPC服務
- 啟動NFS服務
- 客戶端請求NFS服務
- RPC把端口和IP地址給客戶端
3.NFS協議
NFS在文件傳送過程中依賴與RPC(遠程過程調用)協議。
NFS本身是沒有提供信息傳送的協議和功能的,但是能夠用過網絡進行圖片,視頻,附件等分享功能。
只要用到NFS的地方都需要啟動RPC服務,不論是NFS的服務端還是客戶端
4.NFS默認端口:TCP 2049
二、實際操作
NFS服務端:192.168.1.2
NFS客戶端:192.168.1.3
1.安裝NFS服務器
[root@c74 ~]# yum install rpcbind nfs-utils -y
2.關閉防火牆和selinux
[root@c74 ~]# systenctl stop firewalld
[root@c74 ~]# setenforce 0
3.配置NFS服務端
- 創建NFS共享目錄
[root@c74 ~]# mkdir /data1
[root@c74 ~]# chmod -Rf 777 /data1
- NFS服務的主配置文件
[root@c74 ~]# vi /etc/exports
/data1 192.168.1.2(rw,sync,root_squash) #IP可以是網段也可以是客戶端的IP地址。
#exports配置常用參數
#ro 只讀
#rw 讀寫
#root_squash 當NFS客戶端以root管理員訪問時,映射為NFS服務器的匿名用戶
#no_root_squash 當NFS客戶端以root管理員訪問時,映射為NFS服務器的root管理員
#all_squash 無論NFS客戶端使用什麼賬戶訪問,均映射為NFS服務器的匿名用戶
#sync 同時將數據寫入到內存與硬盤中,保證不丟失數據
#async 優先將數據保存到內存,然後再寫入硬盤;這樣效率更高,但可能會丟失數據
4.啟動NFS服務
[root@c74 ~]# systemctl restart rpcbind && systemctl enable rpcbind
[root@c74 ~]# systemctl start nfs-server && systemctl enable nfs-server
5.客戶端連接服務端
showmount,主要使用命令來查詢共享信息。此處測試好在其它機器測試
[root@c66 ~]# showmount -e 192.168.1.3
[root@c66 ~]# mount -t nfs 192.168.1.3:/data1 /mnt
#如果想要開機掛載,請編輯 /etc/fstab文件
6.測試
- 服務端測試
在服務端的共享文件里新建目錄、文件,在客戶端查看是否同步1)在服務端共享目錄里新建目錄11和文件22.txt2)在客戶端查看 - 客戶端測試
在客戶端的服務端的掛載目錄里新建目錄、文件,在服務端查看是否同步1)在客戶端掛載目錄里新建目錄和文件2)在服務端查看注意:在服務端創建目錄和文件與在客戶端創建目錄和文件它們的屬主、屬組不同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69056.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