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挑選網絡服務時,業務員一般都會這樣介紹:您想要50M還是100M的帶寬?如果你以為選擇100M就可以獲得100M的網絡傳輸速度話,可就太天真了。。。那麼,當有人向你推薦寬帶服務時,如何測算其實際網速呢?顯然,這年頭自己沒點“換算”本領只能䝼等着挨宰。

前面我們說的50M也好100M也罷,指的都是“50Mbps”和“100Mbps”,即數字信號的傳輸速率,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網絡帶寬,But!這並不等於我們在家上網時的實際傳輸速度。那麼在家的實際下載速度是多少呢?
通俗來講,一般運營商們都以“Mb”或者“Kb”作為帶寬的計量單位。但要注意的是,這裡可是小寫“b”,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會會發現網絡傳輸速度常常以MB或者KB來表示,注意這裡換成大寫的“B”了。例如,我們使用迅雷下載電影,速度一欄里常這樣顯示。↓

這裡,B指的是字節(即Byte),1個字節由8個比特組成;b指的則是比特(即bit),代表一個2進制位(值為0或1)。兩者的換算公式就是是:1KB=8Kb,1MB=8Mb。
舉個栗子,家裡的網速是100Mb,那麼迅雷下載的網速最大可達12.5MB。因此,一個1G大小的電影,就需要1024M ÷ 12.5M/s ≈81s左右的時間才能下載完成。

各位只要記住上面這兩個公式就可以了。接着舉栗,如果網絡寬帶是100Mbps,那麼你實際上網或下載文件的速度就是100Mbps÷8=12.5MB/s,當然這只是一個理論速度;又或寬帶是50Mbps,那麼你的實際速度就是50Mbps/8=6.25MB/s。所以,當我們選擇寬帶時,要將業務員告訴你的帶寬除以8,就是你的實際下載速度了。
其實,不單單是網絡寬帶服務存有“理論值”,我們買的U盤或者硬盤亦是如此。例如買了一塊容量是500G的硬盤,結果插上後發現其根本不到500G,之所以會出現這中情況,原因在於我們的系統都是以1024的倍率進行換算的,1G=1024M,而廠商為了生產和計算方便,都按1G=1000M計算。所以,你買回回家的硬盤在安裝之後,其容量永遠比實際官宣要小。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68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