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現在最火的消費數碼產品,我想,除了手機,大概就是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無線立體聲)耳機了。在之前的TWS耳機導購中我們也提到,微博微信後台每天都有諮詢相關問題的粉絲。所以很多品牌,尤其是手機品牌都推出了TWS產品,我們也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
今天正式上市的Beats Studio Buds實際上已經發布了兩周,而曝光,則可以追溯到一兩個月以前。之所以擁有如此高的關注度,除了因為Beats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知名耳機品牌之外,還有2014年被蘋果收購的雙重加持。

大家都知道,蘋果的TWS耳機一直都是行業標杆,從早些年推出的AirPods到2019年發布的AirPods Pro,不但每一代都是爆款,而且也直接將TWS耳機市場推向了新的高度。
雖然被蘋果收購後,Beats品牌一直是獨立運營,但不可否認的是,其產品對於整個蘋果音頻產品線來說,是一個有力的補充。特別是中低端(相對蘋果自有品牌耳機來說)及安卓市場,AirPods系列的定位還是比較高,蘋果也因此失去了一部分用戶。

在我看來,Beats Studio Buds毫無疑問就是蘋果面向這一市場的擴充與卡位,1099元的售價雖然和很多安卓TWS耳機相比也不便宜,但是與自家AirPods Pro比起來,依然要便宜將近一半。
我拿到並使用這款產品已經一周多,下面就結合一些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比如音質、降噪、兼容性等等),聊一聊它的使用體驗,以及適合哪些用戶購買。
佩戴舒適度優先
Beats Studio Buds的包裝很有意思,採用了92%的植物原材料,源自循環利用纖維和可持續採伐的森林,是Beats史上碳排放足跡最低的產品包裝。
和多數TWS耳機一樣,除了耳機、充電盒和3種尺寸的硅質耳塞之外,它還隨機附送了一根充電線,只是並非和AirPods Pro相同的閃電轉USB-C,而是USB-C至USB-C,這也說明了Beats Studio Buds的主要目標用戶是安卓,而非iPhone。
我們拿到的是紅色,沒錯,就是經典的Beats紅,如果對黑白兩色沒有特殊喜好,建議大家選擇這個顏色,紅而不艷,青春時尚。
它的充電盒和AirPods Pro相似,都是鵝卵石造型,拿在手裡圓潤絲滑。不同的是,Beats Studio Buds的充電盒表面採用了磨砂工藝,而非鋼琴烤漆,無論手感還是耐磨程度,都要更好。

得益於Beats和蘋果多年來對音樂的熱愛,以及產品開發時積累的寶貴經驗,Beats Studio Buds的設計是從人耳的構造開始的。其工程師團隊根據測量數據來確定外形和人體工程學,確保在實際使用環境中,達到預期的功能和理想的舒適感、穩固性和貼合度。
Beats Studio Buds每隻耳機僅重5.1g,這種“豆豆”造型理論上佩戴起來更容易“無感”,事實也的確如此。不過對於我這種強迫症來說,每次總覺得沒有戴正,需要反覆調整才能安心。
在更為重要的耳內體驗上,Beats Studio Buds的驅動單元採用了軸向對齊架構與聲學管嘴平行設計,可以高效地將聲音傳遞到耳道,有助於音質與佩戴體驗的平衡。
對於很多人比較在意的耳壓,Beats團隊選擇了在Studio Buds的聲學管嘴上,用激光切割了微通風孔,能緩解聲音對耳膜造成的潛在壓力,營造聆聽的舒適感。
坦白說我就是一個不太喜歡入耳式耳機的人,因為半入耳式耳機幾乎不會對耳道帶來壓迫感,這也是我一直交替使用AirPods和AirPods Pro的原因。
而在這方面,我覺得Beats Studio Buds甚至比AirPods Pro做得更好。

降噪“靜而不謐”
Beats Studio Buds的音質如何?我可以先回答大家:沒有明顯的長短板。
作為一款售價1099元的TWS耳機,如果有人把它的音質描述得天花亂墜,那一定是玄學,千萬別信。真正追求絕對音質的人,是不太可能選擇TWS耳機的,原因很簡單,藍牙連無損音頻都不支持,何談音質?
它的驅動單元設計基礎,在於特製的雙元件振膜,耳機框架圍繞驅動單元搭建。憑藉獨特的振膜構造,Beats Studio Buds的剛性中心活塞提升了驅動單元的響應和精準度。而靈活的外部振膜環繞,則實現了更廣的動態範圍,同時減少失真。
幾天聽下來,我覺得Beats Studio Buds音質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均衡,三頻表現比較平均,用來聽什麼都可以。當然,這種調校風格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缺乏特色,如果你有明確的喜好,可能會覺得Beats Studio Buds的聽感比較平。

相比絕對音質,我相信多數選擇TWS耳機的用戶,更在意降噪功能。
和AirPods Pro一樣,Beats Studio Buds也支持降噪、關閉和通透模式,它的數字混合主動降噪解決方案,採用了精確調整的濾波器,外部前饋麥克風和內部反饋麥克風協同工作,可以測量環境噪音的級別,動態調整嘈雜環境中的降噪幅度。同時還會根據受損的隔音效果或者用戶耳朵的貼合度變化,隨時動態做出調整。
從我的體驗來看,Beats Studio Buds的降噪策略屬於“靜而不謐”,即如果環境音本身就很安靜,那麼就僅進行輕度降噪即可;反之如果用戶所處的環境比較嘈雜,則會最大化降噪幅度,以達到盡量安靜的效果。
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正確且聰明的降噪策略,因為很多人追求的都是相對,而非絕對安靜,過於靜謐的環境,反而會給人一種壓抑感。
經過我的測試,Beats Studio Buds充滿電可以連續使用8小時左右,打開降噪或通透模式也可以使用5小時左右。加上充電盒能提供兩次完整的充電,所以,放心的安靜使用吧。

搭配iPhone和安卓的體驗差異
前面提到,Beats Studio Buds隨機附送的是一根USB-C至USB-C充電線,也就是主要是面向安卓用戶的產品。實際上我一直認為,iPhone用戶,特別是每年,或者最多兩年就會換新手機的人,是不太可能使用其他品牌的TWS耳機的。
那麼問題來了,Beats Studio Buds搭配iPhone的使用體驗,與AirPods系列是否一致?搭配安卓手機又如何呢?
首先,在配對便利性上,Beats Studio Buds搭配iPhone還是更好,靠近-打開充電盒-系統就會彈齣動畫,隨即完成配對,整個過程和使用AirPods一模一樣。而連接安卓手機則需要進入藍牙設置菜單,或者Beats app,然後選擇Beats Studio Buds進行配對。
其次,由於軟硬件配置的差異,Beats Studio Buds搭配iPhone並不能做到像AirPods那樣取下暫停,戴上播放,也無法在多個蘋果設備之間自動切換。所以如果你是一個蘋果全家桶用戶,還是選擇AirPods更合適。

再次,Beats Studio Buds搭配iPhone可以通過直接說“嘿Siri”喚醒Siri,而搭配安卓手機則只能通過長按耳機上的“b”按鈕來啟用對應的語音助手。
最後,Beats Studio Buds搭配iPhone也能像AirPods那樣使用“查找”功能,方便用戶找到遺失的耳機,而搭配安卓手機則不具備這一功能。
總的來看,Beats Studio Buds搭配iPhone的使用體驗,除了多設備間的切換無法實現之外,其他方面差距並不大,幾乎可以看作Beats牌的AirPods Pro。如果你捨不得花2000塊買AirPods Pro,又不是蘋果全家桶用戶,它就是AirPods Pro的最佳替代者。

安卓用戶則要看情況了,如果你本身用的手機就一兩千塊,我覺得就沒必要(你大概也不會)買一副1000+的耳機,選個兩三百元的產品就可以了。但如果你用的安卓手機比較高端,三四千元,甚至更貴,且比較在意品牌的調性,那麼Beats Studio Buds就是一個各方面比較均衡的選擇。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68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