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C語言怎樣產生一定範圍的隨機數?
編譯環境為:vs2013
產生1到3的整型隨機數的代碼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time.h
#includestdlib.h
#define max 3 //這個函數的意義為:隨機生成最大的數為3
#define min 1 //這個函數的意義為:隨機生成最小的數為1
int main()
{
int num;
srand(time(0));
num = rand() % (max – min) + min; // 這裡的意義,“%”為模運算
printf(“隨機數為:%d\n”, num);
system(“pause”); //這個代碼可以讓彈出的黑框不會一下就消失
return 0;
}
擴展資料:
根據密碼學原理,隨機數的隨機性檢驗可以分為三個標準:
條件一、統計學偽隨機性。統計學偽隨機性指的是在給定的隨機比特流樣本中,1的數量大致等於0的數量,同理,“10”“01”“00”“11”四者數量大致相等。類似的標準被稱為統計學隨機性。滿足這類要求的數字在人類“一眼看上去”是隨機的。
條件二、密碼學安全偽隨機性。其定義為,給定隨機樣本的一部分和隨機算法,不能有效的演算出隨機樣本的剩餘部分。
條件三、真隨機性。其定義為隨機樣本不可重現。實際上只要給定邊界條件,真隨機數並不存在,可是如果產生一個真隨機數樣本的邊界條件十分複雜且難以捕捉(比如計算機當地的本底輻射波動值),可以認為用這個方法演算出來了真隨機數。
隨機數分為三類:
①偽隨機數:滿足第一個條件的隨機數。
②密碼學安全的偽隨機數:同時滿足前兩個條件的隨機數。可以通過密碼學安全偽隨機數生成器
計算得出。
③真隨機數: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的隨機數。
c語言隨機數範圍
srand((unsigned)time(NULL))與srand(time(NULL))沒有區別
因為srand的函數原型本來就是void srand(unsigned int seed);
所以參數是會做類型轉換為unsigned int的
c語言隨機數函數是什麼?
C語言隨機函數主要用於實現一組隨機數的生成。
代碼示例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t main ()
{
int a;
a=rand()%4;
printf(“%d\n”,a);
return 0;
}
C預先生成一組隨機數,每次調用隨機函數時從指針所指向的位置開始取值,因此使用rand()重複運行程序產生的隨機數都是相同的,可以通過srand()函數來改變指針位置。
擴展資料:
C語言隨機函數指針位置
void srand( unsigned int seed )
改變隨機數表的指針位置(用seed變量控制)。一般配合time(NULL)使用,因為時間每時每刻都在改變,產生的seed值都不同。
基於毫秒級隨機數產生方法:
#includewindows.h
種子設為:srand(unsigned int seed);
srand(GetTickCount());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C語言隨機函數
如何用c語言產生一定範圍內的隨機數
srand((int)time(NULL));設定隨機數種子
例子如下:
直接編譯,程序執行結果如下圖所示:
擴展資料:
隨機數是專門的隨機試驗的結果。在統計學的不同技術中需要使用隨機數,比如在從統計總體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樣本的時候,或者在將實驗動物分配到不同的試驗組的過程中,或者在進行蒙特卡羅模擬法計算的時候等等。
產生隨機數有多種不同的方法。這些方法被稱為隨機數發生器。隨機數最重要的特性是:它所產生的後面的那個數與前面的那個數毫無關係。
如何在C語言中產生一定範圍的隨機數
c語言的獲取隨機數的函數為rand(),
可以獲得一個非負整數的隨機數。要調用rand需要引用頭文件stdlib.h。
要讓隨機數限定在一個範圍,可以採用模除加加法的方式。
要產生隨機數r,
其範圍為
m=r=n,可以使用如下公式:
rand()%(n-m+1)+m
其原理為,對於任意數,
0=rand()%(n-m+1)=n-m
於是
0+m=rand()%(n-m+1)+m=n-m+m
即
m=rand()%(n-m+1)+m=n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59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