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IBinder

一、IBinder機制

IBinder機制是android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常常被用來進行進程間通信。IBinder強調了一組協議,通常通過socket or binder在進程之間共享。IBinder也可以用來實現遠程調用(RPC)。

二、IBinder傳遞哪些

IBinder提供給調用者單獨使用的只有客戶端的代理(proxy)接口,而真正執行客戶端操作的對象是在服務端中,由ServiceManager進行管理的.這個代理接口的作用就是通過它包裝的IBinder 代理對象使客戶端和服務端相互通信.在這個過程中,客戶端需要發起一個遠程函數調用請求,並且為這個請求提供調用函數消息以及所需要的參數信息,向服務端傳遞它需要執行的操作,然後服務端根據客戶端提供的消息以及參數信息,執行相應的函數。之後服務器返迴響應消息,代理接口將響應消息傳遞給客戶端,客戶端解包消息後,若有返回值,則完成了一次RPC調用過程。

三、IBinder對象

IBinder對象是一種系統級別的進程間通信機制。它提供了一組接口,使一個進程可以通過接口與其他進程共享數據。這些數據可以是簡單的數值對象,也可以是更複雜的數據結構。

在一個android應用程序中,IBinder作為進程間通信的最基本實現,理解IBinder對象在android應用程序中的應用實現機制是很重要的。

四、IBinder傳遞哪些數據

IBinder接口是android提供的進程間通信的基礎接口,它允許一個進程將自己的IBinder對象傳遞給另一個進程。任何一個實現了這個接口的類都可以作為一個IBinder對象。IBinder中傳遞的數據協議和RMI差不多。大部分基本數據類型和一些java對象實例都可以在不同進程間傳遞。當傳遞非基本類型或自定義類型時,這個非基本類型或自定義類型的對象必須實現Parcelable接口,以便將其數據打包並在進程間傳遞。

五、IBinder Stub

IBinderStub是一個AIDL文件中生成的Java code。它是一個代理者,它的存在在於接收來自Client的請求信息,並將請求轉發到Service端處理。

AIDL 文件中,每一個接口會自動產生一個以“Stub”為後綴的接口實現類。這個Stub繼承了Binder類並實現了要實現的接口,同時將方法封裝上一層,用於處理Service端的調用以及Client的請求。 。Stub類將會是在Client端調用的,它必須將要請求的操作以及請求數據打包成一個Parcel發送到Service端,服務端響應後再將結果封裝成一個Parcel再通過Binder返回到客戶端。

六、IBinder的含義

說白了,IBinder就是一個遠程過程調用(RPC)的接口,它總是伴隨着計算進程,相對於計算進程是穩定的(當連接失效時會得到通知)。Client編程使用IBinder不需要關心 Server副本的實際位置等細節,而只需要對通用接口按照固定的函數簽名進行調用。IBinder通常隱含地使用unix domain sockets,也可以通過Binder Driver實現的大規模系統,它是一種IPC(進程間通信)機制,要讓自己實現IBinder接口,我們必須理解它的原理。

七、IBinder和Binder的區別

Binder和IBinder的區別在於Binder是個類,而IBinder是Binder的一個接口。Binder繼承自IBinder,並對IBinder進行擴展,增加了更多的功能。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IBinder是Binder的一部分,IBinder按照Binder進行了一個規定的接口描述。

八、IBinder.false

IBinder.FALSE通常用於返回值,表示該屬性未定義或未初始化。IBinder.FALSE為系統所許可,我們在使用IBinder時,需要清楚其具體含義。

九、Binder軟件

Binder是為android系統設計的一個輕量級的IPC(進程間通信)機制。它是一個Linux內核的設備驅動程序,用於其他系統組件之間的通信。Binder的核心組件負責驅動進程間通信,在這些組件之間傳遞RPC請求和響應消息。

十、Binder是什麼意思

Binder是是Android中提供的一種IPC(進程間通信)基礎服務,採用客戶端-服務端的模式,通過IBinder接口實現進程之間的通信。一般而言,Android中採用Binder進行IPC操作。

    /**
     * Helper class for implementing an IBinder that can receive calls.
     */
    public static abstract class Stub extends Binder implements IInterface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DESCRIPTOR = "android.os.IBinder";

        /**
         * Construct the stub at attach it to the interface.
         */
        public Stub() {
            attachInterface(this, DESCRIPTOR);
        }

        /**
         * Cast an IBinder object into an your interface extension, generating a
         * proxy if needed.
         */
        public static IInterface asInterface(IBinder obj) {
            if (obj == null) {
                return null;
            }

            IInterface iin = obj.queryLocalInterface(DESCRIPTOR);
            if (iin != null && iin instanceof IInterface) {
                return (IInterface) iin;
            }

            return new Proxy(obj);
        }

        /**
         * Return the Binder object associated with this interface, creating it
         * if needed.
         */
        public IBinder asBinder() {
            return this;
        }

        /**
         * Implement your interface methods here.
         */
        public abstract void someFunction_defined_in_your_interface()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 Called by android.os.BinderProxy.finalize().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int flags)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switch (code){
                case TRANSACTION_someFunction_defined_in_your_interface:{
                    // Input data is at "data", output data is at "reply".
                    data.enforceInterface(DESCRIPTOR); // Ensure correct interface.
                    someFunction_defined_in_your_interface();
                    reply.writeNoException();
                    return true;
                }
                default:
                    return super.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
        }

        /**
         * A proxy that calls the actual Binder implementation.
         */
        private static class Proxy implements IInterface {
            private IBinder mRemote;

            public Proxy(IBinder remote) {
                mRemote = remote;
            }

            public java.lang.String getInterfaceDescriptor() {
                return DESCRIPTOR;
            }

            public IBinder asBinder() {
                return mRemote;
            }

            // Define your wrapper methods that calls through the Binder proxy.
            public void someFunction_defined_in_your_interface()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 Create a new Parcel and data to send to the Binder.
                Parcel data = Parcel.obtain();
                Parcel reply = Parcel.obtain();
                data.writeInterfaceToken(DESCRIPTOR); // Ensure correct interface.
                mRemote.transact(Stub.TRANSACTION_someFunction_defined_in_your_interface, data, reply, 0);
                reply.readException();
                reply.recycle();
                data.recycle();
            }
        }
    }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57090.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小藍的頭像小藍
上一篇 2024-12-15 12:43
下一篇 2024-12-15 12:43

相關推薦

  • 深入解析Vue3 defineExpose

    Vue 3在開發過程中引入了新的API `defineExpose`。在以前的版本中,我們經常使用 `$attrs` 和` $listeners` 實現父組件與子組件之間的通信,但…

    編程 2025-04-25
  • 深入理解byte轉int

    一、字節與比特 在討論byte轉int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字節和比特的概念。字節是計算機存儲單位的一種,通常表示8個比特(bit),即1字節=8比特。比特是計算機中最小的數據單位,是…

    編程 2025-04-25
  • 深入理解Flutter StreamBuilder

    一、什麼是Flutter StreamBuilder? Flutter StreamBuilder是Flutter框架中的一個內置小部件,它可以監測數據流(Stream)中數據的變…

    編程 2025-04-25
  • 深入探討OpenCV版本

    OpenCV是一個用於計算機視覺應用程序的開源庫。它是由英特爾公司創建的,現已由Willow Garage管理。OpenCV旨在提供一個易於使用的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基礎架構,以實…

    編程 2025-04-25
  • 深入了解scala-maven-plugin

    一、簡介 Scala-maven-plugin 是一個創造和管理 Scala 項目的maven插件,它可以自動生成基本項目結構、依賴配置、Scala文件等。使用它可以使我們專註於代…

    編程 2025-04-25
  • 深入了解LaTeX的腳註(latexfootnote)

    一、基本介紹 LaTeX作為一種排版軟件,具有各種各樣的功能,其中腳註(footnote)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功能之一。在LaTeX中,腳註是用命令latexfootnote來實現的。…

    編程 2025-04-25
  • 深入剖析MapStruct未生成實現類問題

    一、MapStruct簡介 MapStruct是一個Java bean映射器,它通過註解和代碼生成來在Java bean之間轉換成本類代碼,實現類型安全,簡單而不失靈活。 作為一個…

    編程 2025-04-25
  • 深入理解Python字符串r

    一、r字符串的基本概念 r字符串(raw字符串)是指在Python中,以字母r為前綴的字符串。r字符串中的反斜杠(\)不會被轉義,而是被當作普通字符處理,這使得r字符串可以非常方便…

    編程 2025-04-25
  • 深入了解Python包

    一、包的概念 Python中一個程序就是一個模塊,而一個模塊可以引入另一個模塊,這樣就形成了包。包就是有多個模塊組成的一個大模塊,也可以看做是一個文件夾。包可以有效地組織代碼和數據…

    編程 2025-04-25
  • 深入探討馮諾依曼原理

    一、原理概述 馮諾依曼原理,又稱“存儲程序控制原理”,是指計算機的程序和數據都存儲在同一個存儲器中,並且通過一個統一的總線來傳輸數據。這個原理的提出,是計算機科學發展中的重大進展,…

    編程 2025-04-25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