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Golang入門到項目實戰 | golang簡介及安裝
Go(又稱 Golang)是 Google 的 Robert Griesemer,Rob Pike 及 Ken Thompson 開發的一種靜態強類型、編譯型語言。Go 語言語法與 C 相近,但功能上有:內存安全,GC(垃圾回收),結構形態及 CSP-style 並發計算。
go語言特點
go語言的應用領域
哪些公司(項目)在使用go語言
下載開發包
windows下安裝
1.打開下載的msi可執行文件,根據提示進行安裝。默認會安裝在c:/Program Files/go目錄下面。會自動添加go可執行文件環境變量。
2.驗證安裝情況
a.打開命令行
b. 輸入$ go version
linux下安裝
1.在/usr/local/下面創建一個目錄go
2.下載壓縮文件到該目錄(/usr/local/go),並解壓縮
3.添加/usr/local/go/bin到PATH環境變量,打開$HOME/.profile 或者/etc/profile輸入如下內容:
4.執行如下命令使得配置文件及時生效
驗證
1.如果你的mac有Homebrew包管理工具,可以使用它來安裝
2.如果沒有下載mac安裝包,根據提示安裝
3.默認安裝在/usr/local/go下面
4.設置環境變量,同Linux
golang怎麼使用redis,最基礎的有效的方法
與memcached一樣,為了保證效率,數據都是緩存在內存中。
區別的是Redis會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數據寫入磁盤或者把修改操作寫入追加的記錄文件,並且在此基礎上實現了master-slave(主從)同步。數據可以從主服務器向任意數量的從服務器上同步,從服務器可以是關聯其他從服務器的主服務器。
這使得Redis可執行單層樹複製。從盤可以有意無意的對數據進行寫操作。
由於完全實現了發布/訂閱機制,使得從數據庫在任何地方同步樹時,可訂閱一個頻道並接收主服務器完整的消息發布記錄。同步對讀取操作的可擴展性和數據冗餘很有幫助。
golang 一般 做 什麼 應用
可以做網站,可以做android應用,也可以做pc端的應用。
Go是Google開發的一種編譯型,可平行化,並具有垃圾回收功能的編程語言。
Go語言是基於Inferno操作系統所開發的。Go語言於2009年11月正式宣布推出,成為開放源代碼項目,並在Linux及Mac OS X平台上進行了實現,後追加Windows系統下的實現。
深入理解golang
最近三年,在工作中使用go開發了不少服務。深感go的便捷,以及它的runtime的複雜。我覺得需要定期的進行總結,因此決定寫這篇文章,也許更準確的,應該叫筆記。
最近終於解決了一個和cgo有關的問題。這個問題從發現到解決前後經歷了接近4個月,當然,和人手不足也有關係。而對於我個人而言,這個問題其實歷時2年!這得從頭說起。
在上一家公司的一個項目里,有一個服務做音視頻數據的提取,這個服務運行在嵌入式設備TX2上。音視頻提取這一關鍵功能主要利用nvidia基於gstreamer開發的插件,這個插件可以發揮nvidia gpu的硬件解碼功能。當時這個服務使用go和c混編的方式,問題的癥狀是服務運行一段時間後,不輸出音視頻數據。遺憾的是,由於疫情,項目停止,因此沒有機會繼續研究這個問題。
時間來到去年底。當前這個項目進行壓力測試,發現關鍵的語音處理服務運行一段時間後,會出現不拉流的情況,因此也沒有後續的結果輸出。癥狀和上一個項目非常像。雖然使用的第三方SDK不一樣,但同樣用了go和c混編的方式。一開始,焦點就放在go的運行時上,覺得可能是go和c相互調用的方式不對。經過合理猜測,並用測試進行驗證後,發現問題還是在第三方拉流的SDK上,它們的回調函數必須要快,否則有可能會阻塞它們的回調線程。當然,在go調用c的時候,如果耗時比較長,會對go的運行時造成一些副作用;在c回調go的時候,go的運行時也有可能阻塞c的回調線程。但go的運行時已經比較成熟,因此我覺得它對這個問題的貢獻不大。以上採用了假設-驗證的方法,主要的原因還是第三方的拉流SDK不開源。在定位問題的過程中,使用了gdb的gcore來生成堆棧;也搭建了灰度環境來進行壓力測試,以及完善監控,這些都是解決方法的一部分。
正是這一問題,促使我更多的了解go的運行時。而我看得越多,越覺得go的運行時是一個龐大的怪物。因此,抱着能了解一點是一點的心態,不斷的完善這篇筆記。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55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