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GP協議介紹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即內部網關協議)是指在一個自治系統(AS)內,路由器之間交換路由信息的協議。IGP協議是運行在AS內部的,主要用來實現AS內部的路由選擇,其核心思想是通過鏈路狀態信息的交換,計算出最短路徑,以便將數據報文從源地址快速轉發到目的地址。IGP協議包括很多類型,其中最為常見的有RIP、OSPF、IS-IS協議。
二、IGP協議特點
1. 高效穩定:IGP協議對SPT(Shortest Path Tree)建立、鏈路權值的計算、反向路徑計算、路由計算等方面都進行了優化,能夠快速找到最短路徑。
2. 可擴展性較強:IGP協議可支持數千個節點,可以應對多變的需求,適用於大型網絡環境。
3. 帶寬使用優化:通過鏈路狀態信息的廣播,避免了全局路由更新,同時可以為大量的數據帶寬節省開支。
三、IGP協議實現方式
IGP協議的實現方式主要有兩種:距離向量算法(DVA)和鏈路狀態算法(LSA)。
1. 距離向量算法(DVA)
DVA算法是基於Bellman-Ford算法的一種算法,每個節點以遞歸地方式計算到目的節點的距離,並記錄了到達對應節點時經過的下一跳路由器。
void Distance_Vector_Algorithm(){ int N = network.size(); int INF = 10000000; vectordist(N, INF); vectorvia(N, -1); for(int i=0;i<N;i++){ for(int j=0;j<N;j++){ if(network[i][j]){ dist[j] = network[i][j]; via[j] = i; } } } bool flag = true; while(flag){ flag = false; for(int i=0;i<N;i++){ for(int j=0;j dist[i] + network[i][j]){ dist[j] = dist[i] + network[i][j]; via[j] = i; flag = true; } } } } }
2. 鏈路狀態算法(LSA)
LSA算法是基於Dijkstra算法的一種算法,每個節點通過廣播路由器信息包,讓網絡中的所有節點獨立構建整個網絡的拓撲圖,並進行路由計算。
void Link_State_Algorithm(){ int N = network.size(); vector<vector>graph(N, vector(N, INF)); for(int i=0;i<N;i++){ for(int j=0;j<N;j++){ if(network[i][j]){ graph[i][j] = network[i][j]; graph[j][i] = network[j][i]; } } } for(int k=0;k<N;k++){ for(int i=0;i<N;i++){ for(int j=0;j<N;j++){ graph[i][j] = min(graph[i][j], graph[i][k] + graph[k][j]); } } } }
四、IGP協議優缺點
1. IGP協議的優點:
(1)快速尋找最優路徑,網絡拓撲變化時只需要更新本地的鏈路狀態,並傳播給所有路由器,不需要充分更新整體拓撲。
(2)對路由器的內存和CPU資源消耗較小。
(3)可以適應多種網絡狀況,滿足多種應用需求。
2. IGP協議的缺點:
(1)需要對AS內的所有路由器進行統一管理,隨着AS規模的增大,管理的複雜度也隨之增加。
(2)不能支持不同AS節點之間的通信。
(3)鏈路狀態發生變化時,會導致短暫的網絡阻塞。
五、IGP協議的應用場景
IGP協議在大型企業網絡、因特網服務提供商ISP、雲計算數據中心等場景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由於其高效穩定、可擴展性強、帶寬使用優化等特點,IGP協議可以滿足大規模網絡環境中的路由管理需求。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5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