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態學操作是什麼
形態學操作是一種基於圖像形態學的數學方法,可以對二值圖像進行分析和處理,用來改變和提取圖像中的形狀特徵。 形態學從圖像形狀的角度出發,根據其結構信息和特徵規律,設計並實現一系列基本操作,來揭示其特徵和有效信息,從而實現目標檢測、分割、修復、濾波等應用。
二、形態學操作的基本運算
形態學操作的基本運算包括:膨脹運算、腐蝕運算、開運算和閉運算。
三、形態學操作改變物體形狀
形態學操作可以改變二值圖像中物體的形狀。其中,膨脹運算可以將物體邊緣向外擴張,使其邊緣更加明顯;腐蝕運算則可以將物體邊緣向內收縮,使其形狀更加精細。開運算可以去除小的噪聲點,同時保留物體邊緣的細節;閉運算可以填充物體內部的空洞,同時保留物體邊緣的形狀和尺寸。
四、形態學檢驗
形態學檢驗是用來檢測一張二值圖像是否符合特定的形狀和結構規律。在形態學檢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計算二值圖像的矩、骨骼、孔洞、輪廓等特徵,從而判斷圖像是否符合形態學模型。
五、形態學操作膨脹
形態學操作膨脹可以使物體的邊緣向外膨脹,同時保留其形狀和大小。膨脹運算的代碼實現如下:
def dilation(img, kernel): # img: 輸入的二值圖像 # kernel: 結構元素 height, width = img.shape kheight, kwidth = kernel.shape # 初始化輸出圖像 out = np.zeros((height, width), dtype='uint8') for i in range(height): for j in range(width): # 取區域內的最大像素值 roi = img[i:i+kheight, j:j+kwidth] out[i, j] = np.max(np.bitwise_and(roi, kernel)) return out
六、形態學操作的主要作用是
形態學操作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提取圖像中的形狀特徵和結構信息。在圖像處理中,形態學操作可以用來進行邊緣檢測、目標檢測、形狀分析和圖像增強等應用。
七、形態學操作腐蝕
形態學操作腐蝕可以使物體的邊緣向內收縮,同時保留其形狀和大小。腐蝕運算的代碼實現如下:
def erosion(img, kernel): # img: 輸入的二值圖像 # kernel: 結構元素 height, width = img.shape kheight, kwidth = kernel.shape # 初始化輸出圖像 out = np.zeros((height, width), dtype='uint8') for i in range(height): for j in range(width): # 取區域內的最小像素值 roi = img[i:i+kheight, j:j+kwidth] out[i, j] = np.min(np.bitwise_and(roi, kernel)) return out
八、形態學操作可以用來邊緣檢測嘛
可以,形態學操作可以用來進行邊緣檢測。常用的邊緣檢測算法包括Sobel、Canny、Laplacian等,其中Canny算法使用了膨脹和腐蝕操作來進行邊緣檢測。
九、形態學操作畫圖例題
下面是一個形態學膨脹操作的例子。給定一個二值圖像和一個$3\times3$的結構元素,使用膨脹操作將物體邊緣進行擴張: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img = cv2.imread('input.jpg', cv2.IMREAD_GRAYSCALE) kernel = np.ones((3, 3), np.uint8) dilated = cv2.dilate(img, kernel, iterations=1) cv2.imshow('Dilated', dilated) cv2.waitKey(0) cv2.destroyAllWindows()
十、形態學操作有哪些
形態學操作包括:膨脹、腐蝕、開運算、閉運算、梯度運算、頂帽運算和黑帽運算等。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5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