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較運算符簡介
Python中有6個比較運算符,分別是:等於(==)、不等於(!=)、大於(>)、小於(=)和小於等於(<=)。比較運算符可以用來比較兩個值的大小,結果為True或False。
二、等於(==)運算符
等於(==)運算符用於比較兩個值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則返回True,否則返回False。
a = 10 b = 20 if a == b: print("a等於b") else: print("a不等於b")
以上代碼結果為:“a不等於b”,因為a和b的值不相等。
三、小於等於(<=)運算符
小於等於(<=)運算符用於比較兩個值的大小,如果第一個值小於或等於第二個值,則返回True,否則返回False。
a = 10 b = 20 if a <= b: print("a小於等於b") else: print("a大於b")
以上代碼結果為:“a小於等於b”,因為a的值為10,小於b的值20。
Python比較運算符:==和<=
一、比較運算符使用場景
Python的比較運算符可以用於判斷變量的大小或值是否相等,是編寫流程控制語句的基礎。
二、比較運算符的優先級
比較運算符的優先級高於賦值運算符,但低於算術運算符。
a = 10 b = 20 c = 30 if a + b <= c: print("a + b小於等於c") else: print("a + b大於c")
以上代碼結果為:“a + b小於等於c”,因為a+b的值為30,小於c的值30。
三、比較運算符的組合使用
比較運算符可以組合使用,在流程控制語句中有着廣泛應用。例如,if語句中常用比較運算符判斷條件是否成立。
a = 10 b = 20 if a == 10 and b == 20: print("a等於10並且b等於20") else: print("a或b不滿足條件")
以上代碼結果為:“a等於10並且b等於20”,因為a和b的值都滿足條件。
Python中用於評估等於或小於的比較運算符
一、邏輯運算符簡介
除了比較運算符,Python中還有3個邏輯運算符,分別是與(and)、或(or)和非(not)。邏輯運算符也返回True或False的值,用於組合和評估多個比較運算的結果。
二、and運算符
and運算符表示“並且”的關係,只有當兩個條件都成立時,才返回True。
a = 10 b = 20 c = 30 if a < b and b < c: print("a < b < c") else: print("a、b、c之間不成立")
以上代碼結果為:“a < b < c”,因為a<b且b<c。
三、or運算符
or運算符表示“或”的關係,只要有一個條件成立,即返回True。
a = 10 b = 20 if a == 10 or b == 30: print("a等於10或者b等於30") else: print("a不等於10且b不等於30")
以上代碼結果為:“a等於10或者b等於30”,因為a的值為10,等於條件中的值。
四、not運算符
not運算符表示“非”的關係,用於取反當前條件成立的結果。
a = 10 b = 20 if not a > b: print("a不大於b") else: print("a大於b")
以上代碼結果為:“a不大於b”,因為條件中的a > b不成立,所以取反結果為True。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5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