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台着火什麼原因「台灣飛鼠一號火箭第3次發射失敗」

台灣“飛鼠一號”火箭又發射失敗,發射台着火,消防局緊急滅火

9月16日下午,我國台灣省民間自製的“飛鼠一號”(Hapith I)火箭在點火時遇到突髮狀況,引起發射台着火,當地消防局火速趕來滅火。這已經是飛鼠一號的第三次嘗試發射,結果跟前面兩次一樣,都失敗了。

飛鼠一號是由台灣省民營火箭製造商研製的一款輕型運載火箭,長度只有10米,直徑1.5米,起飛重量僅3噸,分為兩級。推進劑為固態的丁苯橡膠(燃料)和液態的一氧化二氮(氧化劑),這種固液混合的方式在如今的大型火箭中見不到,因為效率不高。

台灣“飛鼠一號”火箭又發射失敗,發射台着火,消防局緊急滅火

事實上,也正因為推進劑的效率不高,飛鼠一號只是一種探空火箭。它的理論最大飛行高度為270公里,最快飛行速度為2公里/秒。但不管怎麼樣,這種輕型火箭只能把載荷送入亞軌道。

這種火箭即便能夠穿過100公里高的卡門線,進入太空中,但由於沒有橫向速度,無法抵抗地心引力的作用,很快就會掉下來,不會繞着地球一直飛行。不久前,布蘭森等人乘坐維珍銀河太空飛船進行了一次“太空之旅”,這其實是一種亞軌道飛行,他們只能體驗到大約4分鐘的失重。

台灣“飛鼠一號”火箭又發射失敗,發射台着火,消防局緊急滅火

為了把人造衛星或者太空飛船送入太空軌道,需要更加強大的火箭,推進劑要麼是全固態的,要麼是全液態的。通過大量燃燒推進劑產生強大的推力,可以把航天器的橫向速度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7.9公里/秒。當航天器達到如此快的速度時,它們在太空中飛行就能克服地心引力,從而保持在軌道上繞着地球運動。

航天器在太空中飛行基本上是依靠慣性,不需要一直有動力。對於低軌道航天器,由於仍然會受到輕微的地球大氣阻力作用,軌道會逐漸下降,例如,飛行在高度為42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的國際空間站,其軌道每個月會衰減2公里,所以隔一段時間要啟動火箭發動機,把軌道推高。

台灣“飛鼠一號”火箭又發射失敗,發射台着火,消防局緊急滅火

對於高軌道航天器,地球大氣的阻力作用基本上可以完全忽略不計,航天器能夠長期在軌繞着地球飛行,例如,我國在1970年發射的東方紅一號,過了51年之後,如今還在太空中飛行,其近地點高度為430公里,遠地點高度為2030公里。

由此可見,軌道飛行與亞軌道飛行可謂是天差地別,前者的難度高了不是一個級別。儘管如此,飛鼠一號想要實現飛行,都是極其困難的事情,此前已經遭遇了接二連三的失敗。

台灣“飛鼠一號”火箭又發射失敗,發射台着火,消防局緊急滅火

早在2019年12月,飛鼠一號在台東縣進行第一次發射任務。但由於土地問題,遭到當地村民的抵制,沒能進行發射。兩個多月後,飛鼠一號再一次進行發射任務,雖然火箭已經點火,但又因為天氣緣故而引發系統故障,火箭沒有起飛。

到了今年9月,飛鼠一號被轉移到澳大利亞“南方發射”的發射台進行發射。澳大利亞航天工業協會的負責人表示,這將會是澳大利亞在過去40年來發射的最大型火箭,意義非常重大,澳方可藉此重返太空。

台灣“飛鼠一號”火箭又發射失敗,發射台着火,消防局緊急滅火

按照計劃,在9月10日,飛鼠一號會在澳大利亞進行首次發射任務。然而,當地出現強烈的高空風,發射任務被取消。15日,飛鼠一號再一次嘗試發射,但在倒計時,一個系統掉線,任務又一次被迫取消。

台灣“飛鼠一號”火箭又發射失敗,發射台着火,消防局緊急滅火

16日,飛鼠一號第三次嘗試發射。這一次倒計時順利完成,並且火箭也點火了,但卻出現了故障,都把發射台燒起來,任務第3次宣告失敗。當地還緊急出動了消防隊,對着火的發射台進行滅火。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50311.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13 13:31
下一篇 2024-12-13 13:3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