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Python多線程是什麼意思
幾乎所有的操作系統都支持同時運行多個任務,一個任務通常就是一個程序,所有運行中的任務都對應一個進程。即當一個程序進入內存運行時,即變成一個進程。進程就是處於運行過程中的程序,並且具有一定的獨立功能。進程是系統進行資源分配調度的一個獨立單位,當一個程序運行時,內部可能包含多個順序執流,每個順序執行流就是一個線程。
1、線程在程序中是獨立的,並發的執行流,劃分尺度小於進程,所有多線程程序的並發性高;
2、進程在執行過程中擁有獨立的內存單元,而多個線程共享內存,可以極大地提高進程程序的運行效率;
3、線程比進程具有更高的性能,由於同一個進程中的線程都有共性,多個線程共享同一個進程的虛擬空間,可以很容易實現通信。操作系統在創建進程中,必須為該進程分配獨立內存空間,分配大量相關資源,但創建線程則簡單得多。
Python高階(一) – 單線程、多線程和多進程的效率對比測試
多線程的目的 – “最大限度地利用CPU資源”。每個程序執行時都會產生一個進程,而每一個進程至少要有一個主線程。對於單CPU來說(沒有開啟超線程),在同一時間只能執行一個線程,所以如果想實現多任務,那麼就只能每個進程或線程獲得一個時間片,在某個時間片內,只能一個線程執行,然後按照某種策略換其他線程執行。由於時間片很短,這樣給用戶的感覺是同時有好多線程在執行。
Python是運行在解釋器中的語言,查找資料知道,python中有一個全局鎖(GIL),在使用多線程(Thread)的情況下,不能發揮多核的優勢。而使用多進程(Multiprocess),則可以發揮多核的優勢真正地提高效率。
單線程、多線程和多進程的效率對比測試: github地址
資料顯示,如果多線程的進程是CPU密集型的,那多線程並不能有多少效率上的提升,相反還可能會因為線程的頻繁切換,導致效率下降,推薦使用多進程;如果是IO密集型,多線程進程可以利用IO阻塞等待時的空閑時間執行其他線程,提升效率。所以我們根據實驗對比不同場景的效率
| CPU密集型操作| IO密集型操作| 網絡請求密集型操作
— | — | –| —
線性操作| 69.73533328374 |17.76633326213 | 6.78833333651
多線程操作| 75.40299995740 |145.68366670609 | 1.93999997775
多進程操作| 13.97433336576 | 4.67833328247| 2.38333328565
僅個人觀點,,歡迎留言~~~
python多線程能提高效率嗎
如果你的代碼是CPU密集型,多個線程的代碼很有可能是線性執行的。所以這種情況下多線程是雞肋,效率可能還不如單線程因為有context switch
但是:如果你的代碼是IO密集型,多線程可以明顯提高效率。例如製作爬蟲(我就不明白為什麼Python總和爬蟲聯繫在一起…不過也只想起來這個例子…),絕大多數時間爬蟲是在等待socket返回數據。這個時候C代碼里是有release GIL的,最終結果是某個線程等待IO的時候其他線程可以繼續執行。
反過來講:你就不應該用Python寫CPU密集型的代碼…效率擺在那裡…
如果確實需要在CPU密集型的代碼里用concurrent,就去用multiprocessing庫。這個庫是基於multi process實現了類multi thread的API接口,並且用pickle部分地實現了變量共享。
再加一條,如果你不知道你的代碼到底算CPU密集型還是IO密集型,教你個方法:
multiprocessing這個module有一個dummy的sub module,它是基於multithread實現了multiprocessing的API。
假設你使用的是multiprocessing的Pool,是使用多進程實現了concurrency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ool
如果把這個代碼改成下面這樣,就變成多線程實現concurrency
from multiprocessing.dummy import Pool
兩種方式都跑一下,哪個速度快用哪個就行了。
UPDATE:
剛剛才發現concurrent.futures這個東西,包含ThreadPoolExecutor和ProcessPoolExecutor,可能比multiprocessing更簡單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4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