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Google 為什麼不給 Golang 做一個自己的 IDE?
谷歌公司(Google Inc.)成立於1998年9月4日,是一家位於美國的跨國科技企業,業務包括互聯網搜索、雲計算、廣告技術等,同時開發並提供大量基於互聯網的產品與服務,其主要利潤來自於AdWords等廣告服務。 1999年下半年,谷歌網站“Google”正式啟用。 2010年3月23日,宣布關閉在中國大陸市場搜索服務。2015年8月10日,宣布對企業架構進行調整,並創辦了一家名為Alphabet的“傘形公司”(Umbrella Company),成為Alphabet旗下子公司。
我覺得是沒有必要的,它的意義不大。
IDE 的難度大
做ide不是那麼容易,Go的核心團隊人數不多忙不過來。android現在是google的重心,不也沒有專門從頭開發一款ide么。ide真不是這麼容易弄得,關鍵是要花大量時間。
Golangde 獨立性
IDE主要是簡化程序開發,集成很多工具方便開發和調試,但是所有所有語言本身都不依賴IDE,所以語言和IDE本身就是獨立的兩樣東西,Google發布Go語言,並不代表他會發布Go的IDE。
Google 的開發
雖然Go沒有官方IDE,但是Google同樣提供了許多工具,例如Godoc、Goget、GoTest、Goinstall、Goformat 等,這些工具已經簡化了很多Go語言的開發,只是沒有集成到一個編輯器里。
所以說其實做不做IDE都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如果你要放棄Golang你的理由是什麼?
特性少,粗放,規定一大堆跟代碼實現邏輯無關的東西等等。
Go(又稱 Golang)是 Google 的 Robert Griesemer,Rob Pike 及 Ken Thompson 開發的一種靜態強類型、編譯型語言。Go 語言語法與 C 相近,但功能上有:內存安全,GC(垃圾回收),結構形態及 CSP-style 並發計算。
Golang描述:
Go的語法接近C語言,但對於變量的聲明有所不同。Go支持垃圾回收功能。Go的並行模型是以東尼·霍爾的通信順序進程(CSP)為基礎,採取類似模型的其他語言包括Occam和Limbo,但它也具有Pi運算的特徵,比如通道傳輸。在1.8版本中開放插件(Plugin)的支持,這意味着現在能從Go中動態加載部分函數。
與C++相比,Go並不包括如枚舉、異常處理、繼承、泛型、斷言、虛函數等功能,但增加了 切片(Slice) 型、並發、管道、垃圾回收、接口(Interface)等特性的語言級支持。Go 2.0版本將支持泛型,對於斷言的存在,則持負面態度,同時也為自己不提供類型繼承來辯護。
不同於Java,Go內嵌了關聯數組(也稱為哈希表(Hashes)或字典(Dictionaries)),就像字符串類型一樣。
你為什麼放棄golang?
因為內存管理粗糙。經常看到fmt.xxx導致內存佔用太多,反射導致內存佔用太多的抱怨。
go語言適合寫服務器組件,那種和業務數據無關的服務器。比如數據庫服務器、web服務器、日誌搜索引擎等。如果用來寫一個crm管理系統,非常累,因為缺乏好多高級特性和龐大的第三方庫,而且語法比較單一,總體感覺就跟寫命令行差不多。
Go語言是谷歌2009發布的編程語言,這個語言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在運行速度接近C/C++語言的基礎上(注意是接近),降低開發者的門檻,減少開發難度。
Go語言,在功能上沒有超過C/C++,適用者為沒有C/C++經驗的開發者,開發出接近C效率的程序。對於已經熟練掌握C/C++的開發者來說,Go語言沒有優勢,還要重學語法,適應開發環境,明顯是不符合效率的。
總結
其實語言這東西,都有其優勢和劣勢。而且有些東西並不是純技術的。比如java的優勢在於清晰的語意表達。寫代碼的上限不高,但是下限也不低,適合工業開發。
而go呢,不得不說go在微服務這塊有先天優勢。畢竟java中要實現go的很多功能,需要引入第三方庫。很笨重。而go原生支持,這個微服務就很輕巧。但是go的語法太活,工業用是一個挺大的弊端。
谷歌放棄golang嗎
沒有所謂放不放棄的,golang是BSD許可的,golang的官網上一點google的標誌都沒有,只是搞golang的幾個大牛現在在google上班而已,所以說google放不放棄golang沒多大關係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4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