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python接口測試請求頭的詞條

本文目錄一覽:

python怎麼響應後端發送get,post請求的接口

測試用CGI,名字為test.py,放在apache的cgi-bin目錄下:

#!/usr/bin/Python

import cgi

def main():

print “Content-type: text/html\n”

form = cgi.FieldStorage()

if form.has_key(“ServiceCode”) and form[“ServiceCode”].value != “”:

print “h1 Hello”,form[“ServiceCode”].value,”/h1″

else:

print “h1 Error! Please enter first name./h1” 

main()

python發送post和get請求

get請求:

使用get方式時,請求數據直接放在url中。

方法一、

import urllib

import urllib2

url = “”

req = urllib2.Request(url)

print req

res_data = urllib2.urlopen(req)

res = res_data.read()

print res

方法二、

import httplib

url = “”

conn = httplib.HTTPConnection(“192.168.81.16”)

conn.request(method=”GET”,url=url)

response = conn.getresponse()

res= response.read()

print res

post請求:

使用post方式時,數據放在data或者body中,不能放在url中,放在url中將被忽略。

方法一、

import urllib

import urllib2

test_data = {‘ServiceCode’:’aaaa’,’b’:’bbbbb’}

test_data_urlencode = urllib.urlencode(test_data)

requrl = “”

req = urllib2.Request(url = requrl,data =test_data_urlencode)

print req

res_data = urllib2.urlopen(req)

res = res_data.read()

print res

方法二、

import urllib

import httplib 

test_data = {‘ServiceCode’:’aaaa’,’b’:’bbbbb’}

test_data_urlencode = urllib.urlencode(test_data)

requrl = “”

headerdata = {“Host”:”192.168.81.16″}

conn = httplib.HTTPConnection(“192.168.81.16”)

conn.request(method=”POST”,url=requrl,body=test_data_urlencode,headers = headerdata)

response = conn.getresponse()

res= response.read()

print res

對python中json的使用不清楚,所以臨時使用了urllib.urlencode(test_data)方法;

模塊urllib,urllib2,httplib的區別

httplib實現了http和https的客戶端協議,但是在python中,模塊urllib和urllib2對httplib進行了更上層的封裝。

介紹下例子中用到的函數:

1、HTTPConnection函數

httplib.HTTPConnection(host[,port[,stict[,timeout]]])

這個是構造函數,表示一次與服務器之間的交互,即請求/響應

host        標識服務器主機(服務器IP或域名)

port         默認值是80

strict        模式是False,表示無法解析服務器返回的狀態行時,是否拋出BadStatusLine異常

例如:

conn = httplib.HTTPConnection(“192.168.81.16″,80)          與服務器建立鏈接。

2、HTTPConnection.request(method,url[,body[,header]])函數

這個是向服務器發送請求

method           請求的方式,一般是post或者get,

例如:

method=”POST”或method=”Get”

url                  請求的資源,請求的資源(頁面或者CGI,我們這裡是CGI)

例如:

url=””      請求CGI

或者

url=””                請求頁面

body               需要提交到服務器的數據,可以用json,也可以用上面的格式,json需要調用json模塊

headers         請求的http頭headerdata = {“Host”:”192.168.81.16″}

例如:

test_data = {‘ServiceCode’:’aaaa’,’b’:’bbbbb’}

test_data_urlencode = urllib.urlencode(test_data)

requrl = “”

headerdata = {“Host”:”192.168.81.16″}

conn = httplib.HTTPConnection(“192.168.81.16″,80)

conn.request(method=”POST”,url=requrl,body=test_data_urlencode,headers = headerdata)  

conn在使用完畢後,應該關閉,conn.close()

3、HTTPConnection.getresponse()函數

這個是獲取http響應,返回的對象是HTTPResponse的實例。

4、HTTPResponse介紹:

HTTPResponse的屬性如下:

read([amt])                              獲取響應消息體,amt表示從響應流中讀取指定字節的數據,沒有指定時,將全部數據讀出;

getheader(name[,default])      獲得響應的header,name是表示頭域名,在沒有頭域名的時候,default用來指定返回值

getheaders()                           以列表的形式獲得header

例如:

date=response.getheader(‘date’);

print date

resheader=”

resheader=response.getheaders();

print resheader

列形式的響應頭部信息:

[(‘content-length’, ‘295’), (‘accept-ranges’, ‘bytes’), (‘server’, ‘Apache’), (‘last-modified’, ‘Sat, 31 Mar 2012 10:07:02 GMT’), (‘connection’, ‘close’), (‘etag’, ‘”e8744-127-4bc871e4fdd80″‘), (‘date’, ‘Mon, 03 Sep 2012 10:01:47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date=response.getheader(‘date’);

print date

取出響應頭部的date的值。

******************************************************************************************************************************************************************************************************************************************************

所謂網頁抓取,就是把URL地址中指定的網絡資源從網絡流中讀取出來,保存到本地。 

類似於使用程序模擬IE瀏覽器的功能,把URL作為HTTP請求的內容發送到服務器端, 然後讀取服務器端的響應資源。

在Python中,我們使用urllib2這個組件來抓取網頁。

urllib2是Python的一個獲取URLs(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的組件。

它以urlopen函數的形式提供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接口。

最簡單的urllib2的應用代碼只需要四行。

我們新建一個文件urllib2_test01.py來感受一下urllib2的作用:

import urllib2

response = urllib2.urlopen(”)

html = response.read()

print html

按下F5可以看到運行的結果:

我們可以打開百度主頁,右擊,選擇查看源代碼(火狐OR谷歌瀏覽器均可),會發現也是完全一樣的內容。

也就是說,上面這四行代碼將我們訪問百度時瀏覽器收到的代碼們全部打印了出來。

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urllib2的例子。

除了”http:”,URL同樣可以使用”ftp:”,”file:”等等來替代。

HTTP是基於請求和應答機制的:

客戶端提出請求,服務端提供應答。

urllib2用一個Request對象來映射你提出的HTTP請求。

在它最簡單的使用形式中你將用你要請求的地址創建一個Request對象,

通過調用urlopen並傳入Request對象,將返回一個相關請求response對象,

這個應答對象如同一個文件對象,所以你可以在Response中調用.read()。

我們新建一個文件urllib2_test02.py來感受一下:

import urllib2 

req = urllib2.Request(”) 

response = urllib2.urlopen(req) 

the_page = response.read() 

print the_page

可以看到輸出的內容和test01是一樣的。

urllib2使用相同的接口處理所有的URL頭。例如你可以像下面那樣創建一個ftp請求。

req = urllib2.Request(”)

在HTTP請求時,允許你做額外的兩件事。

1.發送data表單數據

這個內容相信做過Web端的都不會陌生,

有時候你希望發送一些數據到URL(通常URL與CGI[通用網關接口]腳本,或其他WEB應用程序掛接)。

在HTTP中,這個經常使用熟知的POST請求發送。

這個通常在你提交一個HTML表單時由你的瀏覽器來做。

並不是所有的POSTs都來源於表單,你能夠使用POST提交任意的數據到你自己的程序。

一般的HTML表單,data需要編碼成標準形式。然後做為data參數傳到Request對象。

編碼工作使用urllib的函數而非urllib2。

我們新建一個文件urllib2_test03.py來感受一下:

import urllib 

import urllib2 

url = ” 

values = {‘name’ : ‘WHY’,

‘location’ : ‘SDU’,

‘language’ : ‘Python’ } 

data = urllib.urlencode(values) # 編碼工作

req = urllib2.Request(url, data)  # 發送請求同時傳data表單

response = urllib2.urlopen(req)  #接受反饋的信息

the_page = response.read()  #讀取反饋的內容

如果沒有傳送data參數,urllib2使用GET方式的請求。

GET和POST請求的不同之處是POST請求通常有”副作用”,

它們會由於某種途徑改變系統狀態(例如提交成堆垃圾到你的門口)。

Data同樣可以通過在Get請求的URL本身上面編碼來傳送。

import urllib2 

import urllib

data = {}

data[‘name’] = ‘WHY’ 

data[‘location’] = ‘SDU’ 

data[‘language’] = ‘Python’

url_values = urllib.urlencode(data) 

print url_values

name=Somebody+Herelanguage=Pythonlocation=Northampton 

url = ” 

full_url = url + ‘?’ + url_values

data = urllib2.open(full_url)

這樣就實現了Data數據的Get傳送。

2.設置Headers到http請求

有一些站點不喜歡被程序(非人為訪問)訪問,或者發送不同版本的內容到不同的瀏覽器。

默認的urllib2把自己作為“Python-urllib/x.y”(x和y是Python主版本和次版本號,例如Python-urllib/2.7),

這個身份可能會讓站點迷惑,或者乾脆不工作。

瀏覽器確認自己身份是通過User-Agent頭,當你創建了一個請求對象,你可以給他一個包含頭數據的字典。

下面的例子發送跟上面一樣的內容,但把自身模擬成Internet Explorer。

(多謝大家的提醒,現在這個Demo已經不可用了,不過原理還是那樣的)。

import urllib 

import urllib2 

url = ”

user_agent =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5.5; Windows NT)’ 

values = {‘name’ : ‘WHY’,

‘location’ : ‘SDU’,

‘language’ : ‘Python’ } 

headers = { ‘User-Agent’ : user_agent } 

data = urllib.urlencode(values) 

req = urllib2.Request(url, data, headers) 

response = urllib2.urlopen(req) 

the_page = response.read()

以上就是python利用urllib2通過指定的URL抓取網頁內容的全部內容,非常簡單吧,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python怎麼做接口測試工具

之前使用過urllib和urllib2做接口測試,在做的途中,感覺使用urllib2直接進行的get,post 請求並沒有那麼好用。作為測試人員,所需要的測試工具應當以方便為第一要務,測試的耗時只要是真正的無人值守,耗時不是太久的都可以接受。所以,本人又嘗試了一個新的包:requests。

Requests 是用Python語言編寫,基於 urllib,採用 Apache2 Licensed 開源協議的 HTTP 庫。它比 urllib 更加方便,可以節約我們大量的工作,完全滿足 HTTP 測試需求。Requests 的哲學是以 PEP 20 的習語為中心開發的,所以它比 urllib 更加 Pythoner。更重要的一點是它支持 Python3 !推薦一篇文章,上面有該包的詳細說明 傳送門,以下只會寫到我用到的部分,所以更多的了解需要自己去搜資料

好了,我們開始吧!!

接口測試中重要的部分:

1.get和post方法

2.用到的參數

3.請求頭

4.cookie

5.日誌輸出

6.如何調試你的程序–藉助fiddler

按照以上的順序,我將一一說明我的搞法,因為編碼能力有限,所以可能看着很low

一、get和post

requests包很好的實現了post和get方法,示例:

1 import requests2 response_get = requests.get(url, data, headers, cookies)3 response_post = requests.post(url, data, headers, cookies)

其他的訪問方式如put,head等等,用法幾乎都是如此,因為沒用到,所以省略

現在一般的接口返回值有頁面和json倆種,按照需求,可以分別使用response.text或者response.content獲取,text獲取的是unicode類型的返回值,而content返回值是str類型,所以我一般使用content來獲取返回值,因為這樣獲取的返回值可以直接使用正則或者in的方式來驗證返回值結果是否正確。

我自己為了實現接口的自動訪問,所以又在requests上面加了一層封裝,就像下面這樣:

1 def main_get(list_result, cookies): 2     “”” 3     用於模擬get請求,返回結果 4     :param list_result:空列表,用於存儲結果 5     :param cookies: 登陸後的cookie 6     :return:訪問結果 7     “”” 8     # List_interface_get寫在接口文件里,文件是py格式,然而它本身是字典類型 9     for key in List_interface_get:10         try:11             f1 = requests.get(key, cookies=cookies)12             if f1:13                 print f1.content14                 print List_interface_get[key]+’接口訪問成功’15                 split_line()16             list_result.append(f1.content+’||’+key)17             # print f1.read()18         except AssertionError:19             print ‘One Error in get’20             pass21     return list_result22 23 24 def main_post(result_list, url_list, param_list, payload_list, note_list, cookies):25     “””26     模擬post請求27     :param result_list: 結果字典28     :param url_list: 接口字典29     :param param_list: 入參字典30     :param payload_list: header字典31     :param notelist: 描述字典32     :param cookies: 登錄獲取的cookie33     :return:填充完成的結果列表34     “””35 36     # post這塊寫的比較low,最好自己搞一個數據結構把它搞定37     for key in range(1, 9):38         a = requests.post(url=url_list[key], data=param_list[key], headers=payload_list[key], cookies=cookies)39         try:40             if a.content:41                 print a.content42                 print note_list[key]+’接口訪問成功’43                 split_line()44             result_list.append(a.content+’||’+url_list[key])45         except AssertionError:46             print ‘One Error in post’47             pass48     return result_list

二、用到的參數以及請求頭

我用的方法是把這些都存放於一個py文件中,當然也可以使用excel或者xml文件,甚至於使用DB。項目緊急,湊合了一下,這裡的數據結構主要為了符合上面封裝的函數,直接上代碼看吧

1 BaseURL = ‘https://******.com’  # 測試環境 2 # 使用什麼數據結構不重要,關鍵看實現方法中怎麼解析你的測試數據 3 List_interface_get = { 4     BaseURL+’/api/****/****/****?****=1****=375′: ‘描述’ 5 } 6 # 以下是用於post的接口 7 List_interface_post = { 8     1: BaseURL+’/api/****/****/****/****’ 9 }10 # 以下是用於post的數據11 List_post_param = {12     1: ‘new=222222old=111111’13 }14 # 以下是post接口的描述,它是幹嘛的15 List_post_note = {16     1: ‘修改密碼’17 }18 # 以下是post用到的請求頭19 List_post_header= {20     1: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harset=UTF-8’}21 }

三、cookie

一款產品的接口測試中必定會使用登錄狀態,需要使用cookie實現,之前寫過使用cookiejar獲取cookie,requests中獲取cookie的方法更為簡單,不過首先你得知道是哪個接口set了cookie,不過一般是登錄啦。登錄接口訪問之後set了cookie,那好,就去調用登錄接口,然後拿到搞回來的cookie:

# 只需要這樣!!login = requests.post(login_url, data=login_data, headers=login_header)

cookie = login.cookies

這個cookie就是登錄狀態了,拿着隨便用,需要登錄的就直接cookies=cookies

四、日誌輸出

這裡注意看第二步中接口數據,有接口描述,也有接口是啥,第一步中又把content做成返回值了,具體拼接方式自己想吧,東西全有了,想寫啥寫啥,還可以加上獲取本地時間的api獲取接口運行時間,log文件該長啥樣是門學問,這裡就不獻醜了。

五、借用fiddler調試你的腳本

requests允許使用代理訪問,這有啥用,真有!fiddler是一款截包改包的工具,而且通過擴展可以進行請求間的比對,這樣讓你的程序訪問的請求和真正正確的請求作對比,為啥我的程序訪問出錯?是不是缺了請求頭?參數是不是丟了?cookie是不是少了?很容易看出來。寫法如下:

proxies = {     “http”: “”,     “https”: “”}

requests.post(url, proxies=proxies)

這樣就可以走代理了,除fiddler以外還有charles和burp suite可以使用,具體看個人喜好吧。

如何創建 python+requests接口自動化測試框架

工作原理: 測試用例在excel上編輯,使用第三方庫xlrd,讀取表格sheet和內容,sheetName對應模塊名,Jenkins集成服務發現服務moduleName查找對應表單,運用第三方庫requests請求接口,根據結果和期望值進行斷言,根據輸出報告判斷接口測試是否通過。

1. 數據準備

數據插入(容易實現的測試場景下所需外部數據)

準備sql (接口需要重複使用,參數一定得是變量)

2.集成部署(運維相關了解即可)

平滑升級驗證腳本加入自動化

3.自動化框架實現

調用mysql

excel遍歷測試用例

requests實現接口調用

根據接口返回的code值和Excel對比

報告反饋

暴露服務

寫一個簡單登錄的接口自動化測試

代碼的分層如下圖:

coding.png

一、寫一個封裝的獲取excel表格的模塊

excel.png

代碼實現如下:

#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 基礎包:excel的封裝

import xlrd

workbook = None

def open_excel(path):

“””打開excel”””

global workbook

if (workbook == None):

workbook = xlrd.open_workbook(path, on_demand=True)

def get_sheet(sheetName):

“””獲取行號”””

global workbook

return workbook.sheet_by_name(sheetName)

def get_rows(sheet):

“””獲取行號”””

return sheet.nrows

def get_content(sheet, row, col):

“””獲取表格中內容”””

return sheet.cell(row, col).value

def release(path):

“””釋放excel減少內存”””

global workbook

workbook.release_resources()

del workbook

代碼封裝後當成模塊引用,這還是最開始呢。

二、引用log模塊獲取日誌

準備工作:

需要一個日誌的捕獲,包括框架和源碼拋出的expection。

代碼如下: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 基礎包:日誌服務

import logging

import time

def getLogger():

global tezLogPath

try:

tezLogPath

except NameError:

tezLogPath = “/data/log/apiTest/”

FORMAT = ‘%(asctime)s – %(name)s – %(levelname)s – %(message)s’

# file = tezLogPath + time.strftime(“%Y-%m-%d”, time.localtime()) + “.log”

# logging.basicConfig(filename=file, level=logging.INFO, format=FORMAT)

# 開發階段為了方便調試,可不輸出到文件

logging.basicConfig(level=logging.INFO, format=FORMAT)

return logging

三、引用requests模塊接口測試

準備工作:

需要的請求類型和執行測試的方法。

代碼如下:

#!/usr/bin/python#

#-*- coding: UTF-8 -*-

# 基礎包:接口測試的封裝

import requests

import tezLog as log

logging = log.getLogger()

def api_test(method, url, data ,headers):

“””

定義一個請求接口的方法和需要的參數

:Args:

method – 企業名稱 str

url – 用戶昵稱 str

data – 參數 str

headers – 請求頭信息 dict

非RESTful API請求另外的請求類型實際用不到。也不安全。

“””

try:

if method == “post”:

results = requests.post(url, data, headers=headers)

if method == “get”:

results = requests.get(url, data, headers=headers)

# if method == “put”:

# results = requests.put(url, data, headers=headers)

# if method == “delete”:

# results = requests.delete(url, headers=headers)

# if method == “patch”:

# results == requests.patch(url, data, headers=headers)

# if method == “options”:

# results == requests.options(url, headers=headers)

response = results.json()

code = response.get(“code”)

return code

except Exception, e:

logging.error(“service is error”, e)

def run_test(sheet):

“””

定義一個執行和斷言的方法

:Args:

sheet – 服務名稱 str(excel頁腳名稱識別的)

“””

rows = excel.getRows(sheet)

fail = 0

for i in range(2, rows):

#這裡為什麼從第二行開始跑,因為會先執行SQL進行數據準備如之前Excel展示的空白位置

testData = excel.getContent(sheet, i, gl.CASE_DATA)

testUrl = excel.getContent(sheet, i, gl.CASE_URL)

testMethod = excel.getContent(sheet, i, gl.CASE_METHOD)

testHeaders = eval(excel.getContent(sheet, i, gl.CASE_HEADERS))

testCode = excel.getContent(sheet, i, gl.CASE_CODE)

actualCode = request.apiTest(testMethod, testUrl, testData, testHeaders)

expectCode = str(int(testCode))

failResults = ‘ url: ‘ + testUrl + ‘ params: ‘ + testData + ‘ actualCode: ‘ + actualCode + ‘ expectCode: ‘ + expectCode

if actualCode == expectCode:

logging.info(“pass”)

elif actualCode != expectCode:

logging.info(“fail %s”, failResults)

fail += 1

if fail 0 :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四、關於參數中gl模塊

準備工作:

所有的參數和常量我們會整理到這個文件中,因為設計業務和服務密碼、數據庫密碼這裡展示一部分。

代碼如下: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 腳本功能:全部變量

import time

import uuid

CASE_NUMBER = 0 # 用例編號

CASE_NAME = 1 # 用例名稱

CASE_DATA = 2 # 用例參數

CASE_URL = 3 # 用例接口地址

CASE_METHOD = 4 # 用例請求類型

CASE_CODE = 5 # 用例code

CASE_HEADERS = 6 # 用例headers

SQL_ROW = 0 # 預執行SQL的行號

SQL_COL = 1 # 預執行SQL的列號

五、寫一個run文件:只是用來執行的,業務和代碼剝離。

代碼如下: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 驗證包:接口測試腳本

import sys

import core.tezLog as log

import function.common as common

logging = log.getLogger()

“””1.外部輸入參數”””

path = sys.path[0] # 當前路徑

module = sys.argv[1] # 服務模塊名

url = sys.argv[2] # 服務地址

host = sys.argv[3] # 數據庫地址

user = sys.argv[4] # 數據庫用戶名

password = sys.argv[5] # 數據庫密碼

db = sys.argv[6] # 數據庫名稱

“””2.根據module獲取Sheet”””

logging.info(“————– Execute TestCases —————“)

sheet = common.get_excel_sheet(path + “/” + common.filename, module)

“””3.數據準備”””

logging.info(“————– Prepare data through MysqlDB ————–“)

sql = common.get_prepare_sql(sheet)

common.prepare_data(host=host, user=user, password=password, db=db, sql=sql)

“””4.執行測試用例”””

res = common.run(sheet, url)

logging.info(“————– Get the result ———— %s”, res)

“””這裡的res是我們平滑升級的時候需要返回結果為TRUE才會繼續下面走。”””

六、查看測試報告(部署到jenkins會通過控制台查看)

如何用python進行接口性能測試

說下思路吧。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接口測試先編寫調試ok

然後,利用多線程來模擬並發

python的哪個模塊可以做接口測試

python接口測試

1.安裝python環境

2.下載python IDE(pyCharm)

備註:

requests是python的要給HTTP客戶端庫,跟urllib,urllib2類似,那為什麼要用requests而部用urllib2呢?官方文檔中是這樣說的:

python的標準庫urllib2提供了大部分需要的HTTP功能,但API太逆天了,一個簡單的功能需要一大堆代碼。而requests比較簡潔,能用更少的代碼實現。

3.下載 安裝 requests第三方模塊

下面就進行接口測試

要使用 requests 首先需要在文件中引用

[python] view plain

import requests

[python] view plain

# 解析json需要

[python] view plain

import json

[python] view plain

# url:接口地址

[python] view plain

# data: 接口需要的數據

[python] view plain

# headers:接口需要的傳遞的headers數據

[python] view plain

# files:若是接口中需要上傳文件則需要用到該參數

[python] view plain

r = requests.post(url, data=data, headers=headers)

[python] view plain

r = requests.post(url, data=data, headers=headers, files=files)

[python] view plain

# 獲取 接口返回的數據信息並解析(如果返回的是json格式的話)

[python] view plain

json_data = json.loads(r.text)

[python] view plain

我一直用這樣的方法寫了20個接口進行測試,突然發現好像代碼有很多重複的呀,是不是可以把重複的內容進行封裝一下了?

[python] view plain

封裝如下:

[python] view plain

Basics_Requests.py

[python] view plain

import requests

import json

””’

#xx_url:接口連接url

#data:接口data需要傳遞的數據(數據格式一般為Dictionary)

#headers:接口headers需要傳遞的數據(數據格式一般為Dictionary)

#variable:headers 中需要改變的參數字段(數據格式為list)

”’

class Basics():

# 初始化

def __init__(self, xx_url, data, headers, variable):

self.xx_url = xx_url

self.data = data

self.headers = headers

self.variable = variable

def basicsparameter(self):

# 發起post請求

url_data = requests.post(self.xx_url, data=self.data, headers=self.headers)

# 把得到的數據轉成json格式

data_json = json.loads(url_data.text)

# 改變請求中的參數值

if self.variable != ”:

for i in self.variable:

self.headers[i] = data_json[i.lower()]

# 把請求的 數據 和 headers 存入 list中

dic_data = {‘data_json’: data_json, ‘headers’: self.headers}

return dic_data

調用封裝方法:

[python] view plain

Test.py

[python] view plain

Basics_Requests

[python] view plain

Basics_Requests.Basics(url, row_data, headers, variable).basicsparameter()

[python] view plain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43312.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小藍的頭像小藍
上一篇 2024-12-12 12:55
下一篇 2024-12-12 12:55

相關推薦

  • Python中引入上一級目錄中函數

    Python中經常需要調用其他文件夾中的模塊或函數,其中一個常見的操作是引入上一級目錄中的函數。在此,我們將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如何在Python中引入上一級目錄的函數。 一、加入環…

    編程 2025-04-29
  • Python列表中負數的個數

    Python列表是一個有序的集合,可以存儲多個不同類型的元素。而負數是指小於0的整數。在Python列表中,我們想要找到負數的個數,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現。 一、使用循環遍歷…

    編程 2025-04-29
  • 如何查看Anaconda中Python路徑

    對Anaconda中Python路徑即conda環境的查看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使用命令行查看 1、在Windows系統中,可以使用命令提示符(cmd)或者Anaconda Pro…

    編程 2025-04-29
  • Python周杰倫代碼用法介紹

    本文將從多個方面對Python周杰倫代碼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代碼介紹 from urllib.request import urlopen from bs4 import Bea…

    編程 2025-04-29
  • Python計算陽曆日期對應周幾

    本文介紹如何通過Python計算任意陽曆日期對應周幾。 一、獲取日期 獲取日期可以通過Python內置的模塊datetime實現,示例代碼如下: from datetime imp…

    編程 2025-04-29
  • Python字典去重複工具

    使用Python語言編寫字典去重複工具,可幫助用戶快速去重複。 一、字典去重複工具的需求 在使用Python編寫程序時,我們經常需要處理數據文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重複數據。為了方便…

    編程 2025-04-29
  • Python程序需要編譯才能執行

    Python 被廣泛應用於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科學計算等領域,它的靈活性和簡單易學的性質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使用 Python 進行編程。然而,在 Python 中程序執行的方式不…

    編程 2025-04-29
  • Python清華鏡像下載

    Python清華鏡像是一個高質量的Python開發資源鏡像站,提供了Python及其相關的開發工具、框架和文檔的下載服務。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Python清華鏡像下載進行詳細的闡…

    編程 2025-04-29
  • python強行終止程序快捷鍵

    本文將從多個方面對python強行終止程序快捷鍵進行詳細闡述,並提供相應代碼示例。 一、Ctrl+C快捷鍵 Ctrl+C快捷鍵是在終端中經常用來強行終止運行的程序。當你在終端中運行…

    編程 2025-04-29
  • 蝴蝶優化算法Python版

    蝴蝶優化算法是一種基於仿生學的優化算法,模仿自然界中的蝴蝶進行搜索。它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的優化問題,包括數學優化、工程問題、機器學習等。本文將從多個方面對蝴蝶優化算法Python版…

    編程 2025-04-29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