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中考語文文學常識
中考語文文學常識
中考語文文學常識總匯
(一)春秋時代
1•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稱尼父、聖父,魯國人,儒家創始人。書為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成。主要作品為《論語》20篇,各取篇中開頭二字為篇名,如《學而》、《為政》等。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諸子哲理散文,語錄體,列為“四書”之一。
2•左丘明,魯國史官。主要作品為《左傳》,《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曹劌論戰》、《曹崤論戰》、《崤之戰》、《燭之武退秦師》等選自此書。我國第1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歷史散文。記載春秋時期史實,富有文學性。
(二)戰國時代
3•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儒家代表人物,世稱亞聖。書由其弟子編輯。主要作品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開頭幾字為篇名,如《梁惠王》、《公孫丑》、《告子》等。記載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論。諸子哲理散文,“四書”之一。孟子長於論辯,善用比喻,對後世議論性散文的發展影響較大。
4•列子,名禦寇,道家前輩。主要作品為《列子》又名《沖虛真經》,《愚公移山》出於此書。諸子哲理散文。
5•莊子。名周,世稱南華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為《莊子》,又名《南華經》現存33篇。諸子哲理散文,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
6•荀子•名況,字卿。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主要作品為《荀子》其中《勸學篇》《天論》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賦篇》對漢賦的興起有所影響。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學說的思想體系。韓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繼承者。屬諸子哲理散文。
7•呂不韋,秦相,集合門客編成《呂氏春秋》。主要作品為《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共160篇,《察今》、《察傳》等出於此書。收入諸子哲理散文,雜家的代表著作。
8•屈原,名平。我國第一個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楚辭新詩體,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為《離騷》、《九歌》(包括《山鬼》《國殤》等11篇)、《天問》、《九章》(包括 《涉江》《哀郢》《橘頌》等9篇)。西漢劉向編成《楚辭》一書,以屈作為主。因具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故稱“楚辭”,後世因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騷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離騷》和《詩經》中的國風並稱“風騷”,成為“文學”的代名詞。
(三)兩漢
9•司馬遷•字子長,別稱太史公,簡稱史遷。與司馬光並稱“史界兩司馬”,與班固並稱“班馬”。主要作品為《史記》又名《太史公書》全書130篇,包括12本紀、8書、10表、30世家、70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毛遂自薦》《屈原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等出於此書。歷史散文。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被譽為“實錄、信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雙璧”之一,前“三史”之首。
10•班固,字孟堅,“班馬”之一。主要作品為《漢書》《蘇武傳》出於此。開創斷代的紀傳體史書體例,前“三史”之一。
11•樂府,主要作品為《陌上桑》、《長歌行》、《上邪》、《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前四者見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後者見南朝徐陵編的《玉台新詠》,其中《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四)三國兩晉南北朝
12•曹操,小名阿瞞,字孟德,追尊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品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等。屬樂府歌辭。開創“建安風骨”新風。魯迅稱他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
13、曹植,字子建,封陳王,謚思,後稱陳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黃雀行》《七步詩》《洛神賦》。
14諸葛亮,字孔明,別號卧龍,封武鄉侯。有《諸葛亮集》,《出師表》出於此。
15•陳壽,字承祚。主要作品為《三國志》,《隆中對》出於此。
16•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謚靖節,我國第一位傑出的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等。
17•范曄,著《後漢書》,《樂羊子妻》、《張衡傳》等出於此。紀傳體斷代史,前“四史”之一。
18•王 籍 南朝梁代詩人。《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19•元景安,北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20•北朝樂府。主要作品有《木蘭詩》、《敕勒歌》、《折揚柳歌辭》都被收入《樂府詩集》,其中《木蘭詩》為“樂府雙璧”之一。
(五)唐
2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傑”之一(另三位是駱賓王、盧照鄰、楊炯)。主要作品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閣序》最有名。他在“四傑”中成就最高。
22•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浙江紹興人。主要作品為《詠柳》《回鄉偶書》
23•張繼,唐代詩人,《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24•劉方平,唐代詩人。《夜月》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25•張志和,唐代詞人。《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26•王之渙,字季陵。主要作品為《涼州詞》、《登鶴雀樓》。絕句《涼州詞》被譽為“唐代絕句壓卷之作”。屬邊塞詩派。
27•孟浩然,襄陽人。唐代第一個大量寫山水詩的人,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主要作品為《過故人庄》、《春曉》等,結為《孟襄陽集》。
28•王昌齡,字少伯,江寧人。曾任龍標尉,世稱王龍標,七絕聖手。主要作品為《出塞》、《從軍行》。後人輯有《王昌齡集》,善邊塞詩、宮怨詩。
29•王維,字摩潔,官至尚書右丞,故稱王右丞。詩人兼畫家。與孟浩然同為盛唐田園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為《送元二使安西》、《相思》、《觀獵》、《輛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結為《王右丞集》。蘇軾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0•高適,字達夫,曾任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主要作品為《燕歌行》、《別董大》等,後人輯有《高常侍集》
31•李白,字太白,別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與杜甫齊名,人稱“李杜”。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主要作品為《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子夜吳歌》、《望天門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謝跳北樓》等,結為《李太白集》,屬浪漫主義豪放派,古典詩歌藝術的高蜂。韓愈稱讚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32•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拾遺、杜工部。與李白齊名,人稱“詩聖”。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主要作品為《兵車行》《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結為《杜工部集》。現實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被稱為“詩史”。首創記事名篇的樂府詩,直接推動了後來白居易為首的新樂府運動。
33•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邊塞詩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等,結為《岑嘉州詩集》。
34•孟郊,字東野。與賈島並稱,著名苦吟詩人。主要作品為《秋懷》《貧女詞》、《遊子吟》等,結為《孟東野詩集》。“郊寒島瘦”。長於五言,多寒苦之音。
35•韓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謚號文,世稱韓吏部,韓文公,郡望昌黎,又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主要作品為《師說》、《馬說》、《原毀》、《進學解》、《祭十二郎文》等,結為《昌黎先生集》。他主張恢復先秦兩漢散文傳統,摒棄南北朝以來的驕體文;主張文章內容的充實,並“唯陳言之務去”。在詩歌創作上主張“以文為詩”,力求新奇。
36•劉禹錫,字夢得•曾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合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主要作品為《陋室銘》、《烏衣巷》、《竹枝詞》等,結為《劉賓客集》、《劉夢得文集》。
37•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合稱“元白”。主要作品為《秦中吟》、《新樂府》(包括《賣炭翁》等)、《長恨歌》、《琵琶行》等,自編為《白氏長慶集》(後人又編為《白香山詩集》)。他是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傳老嫗可懂。
37•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東人,人稱柳河東,曾任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之一,與韓愈並稱“韓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為《捕蛇者說》、《三戒》(包括《黔之驢》)、“永州八記”(包括《小石潭記》、《童區寄傳》等散文)、《漁翁》、《江雪》等詩。結為《柳河東集》。他是中國第一個把寓言正式寫成獨立的文學作品的作家,開拓了我國古代寓言文學發展的新階段。
38•李賀,字長吉。主要作品為《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結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詞瑰麗,有浪漫主義色彩,風格獨特。被稱為李鬼才。
39•杜牧,字牧之,別稱小杜,與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別墅,因號杜樊川。主要作品為《阿房宮賦》《江南春絕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結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絕。賦作的散文化傾向對後世影響較大。
40•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主要作品為《行次西郊作一百韻》、《樂游原》、《錦瑟》、《無題》等。結為《李義山詩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長篇政治詩。《無題》詩多以愛情為題材,纏綿秀麗,對後代有很大的影響。
41•李煜,字重光,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後主。主要作品為《虞美人》、《相見歡》、《浪淘沙令》等,與其父李碾詞合刻為《南唐二主詞》王國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六)宋
42•范仲淹,字希文,溢文正。主要作品為《岳陽樓記》、《漁家傲》等,結為《范文正公集》。兼工詩詞散文,屬豪放派。
43•晏殊,字同叔,謚號元獻。主要作品為《浣溪沙》、《蝶戀花》等,存《珠玉詞》、《曼元獻遺文》。尤擅小令,風調閑雅,氣象富貴。
44•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文壇領袖,“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為與宋祁合修《新唐書》,獨撰《新五代史》(《伶官傳序》出於此)。有《醉翁亭記》《秋聲賦》、《六一詞》等,結為《歐陽文忠集》。《六一詩話》是我國第一部詩話。
45•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八大家”之一,與子軾、轍合稱“三蘇”。作品以史論、政論為主。
46•曾鞏,字子固,謚號文定。南豐人,又稱南豐先生。“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為《元豐類稿》(以年號命名)。
47•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謚號文,世稱王荊公、王文公。“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為《游褒禪山記》、《傷仲永》、《元日》、《泊船瓜州》等,鄉貫臨川,集為《王臨川集》。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48•司馬光,字君實,封溫國公,謚號文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史界“兩司馬”之一。主要作品為主編《資治通鑒》,《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皆出於此。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上自戰國下至五代計1362年的史實。史書“雙璧”之一。
49•沈括,字存中。晚年居夢溪園。主要作品為《夢溪筆談》,《采草藥》、《雁盪山》、《活板》出於此。
50•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八大家”之一,在書法上與蔡襄、黃庭堅、米蒂並稱“宋四家”。主要作品為《赤壁賦》、《石鐘山記》、《題西林壁》、《水調歌頭》、《念奴嬌》等,結為《東坡文集》。宋代最偉大的文人。能“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開創了豪放詞派。與韓愈並譽為“韓潮蘇海”。
黃庭堅,北宋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出於蘇軾門下,而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所學文章《答李幾仲書》。
51蘇轍,字子由,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為《欒城集》。
張俞,宋人。《蠶婦》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52•楊萬里,南宋詩人。《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53•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同辛棄疾是同城人。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夢令》、《聲聲慢》等,結為《漱玉詞》、古代最重要的女詩人,宋代婉約詞派中成就最高者。
54•陸遊,字務觀,號放翁。人稱“小李白”。主要作品為《書憤》、《示兒》、《釵頭鳳》等。結為《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魔筆記》。中國古代最高產的詩人(有詩9000多首)。
55•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與蘇軾並稱“蘇辛”。人稱“詞中之龍”。主要作品為《稼軒長短句》。名篇有《摸色兒》、《永遇樂》、《清平樂》等。宋詞中成就卓異者,繼承並發展了蘇軾的豪放詞風,開拓了詞的表現範圍。
56•文天祥,字宋瑞,履善,號文山,民族英雄。主要作品為《正氣歌》、《過零丁洋》、《指南錄後序》,有《文山先生全集》。愛國情懷,激昂動人。
57•志南,南宋詩僧。《絕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58•葉紹翁,南宋。《遊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七)元
59•關漢卿(字),名一齋,號已齋叟。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並稱“元曲四大家”。我國古代第一位偉大的戲劇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為《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
60•王實甫,主要作品為《西廂記》元代劇本中最長的一部(21折),也是元劇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61•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為雜劇《漢宮秋》,散曲《天凈沙•秋思》等,結為《東籬樂府》。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62•劉基,元末明初人政治家、文學家,字伯溫,浙江青田人。所學課文《賣柑者言》。
(八)明
63•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主要作品為《忠義水游傳》,簡稱《水滸》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小說,對後世農民起義發生了巨大影響。
64•羅貫中,元末明初人。名本,號湖海散人,中國第一位全力創作通俗小說的作家。主要作品有《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隋唐志傳》、《三國》),為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
65•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主要作品為《西遊記》是著名長篇章回神魔小說,是古典文學中最輝煌的神話作品,標誌着浪漫主義文學的新高峰。
66•魏學依,字子敬,浙江嘉興人。所學課文《核舟記》。
(九)清
67•漲潮,清代人,編撰文言短篇小說集《虞初新志》,《口技》、《核舟記》出自該小說集。
112•《古詩十九首》:無名氏作,它繼承了樂府民歌中抒情詩的技巧,又吸收了《詩經》、《楚辭》的營養,用自然、樸素的語言表達深摯的感情,它代表了漢代五言詩的藝術高峰。
113•《玉台新詠》:詩集名,南朝陳徐陵編,共十卷,書成於梁代,是《詩經》、《楚辭》之後一部很有影響的古詩集。它收錄的大多是漢樂府詩。有代表性的詩作有《孔雀東南飛》等。
114•《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左傳》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後世影響很大,不僅在歷史著作的撰寫方面作出了光輝的榜樣,還為散文的敘事,議論和小說、戲劇的題材提供了豐富的養料。
115•《晏子春秋》:記載齊國晏嬰言行軼事的著作。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反映了當時社會現實,文章有較濃厚的文學色彩。
116•《樂府詩集》:詩集名,宋郭茂倩編,輯錄了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有民歌作文人創作,也有仿作。
117•《三國志》:西晉陳壽著。是一部紀傳體分國史。分《魏志》《蜀志》《吳志》共三十八卷。
118•《春秋三傳》:指《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
119•《漢書》,東漢班固撰,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全書共一百篇,體制承襲《史記》,但又有變,分為“八表”、“十志”、“十二本紀”、“七十列傳”,它記述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共二百二十九年的歷史。其成就亦很高,對後來的斷代史產生了很大影響。
120•《論語》: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篡,主要記述孔子言行,孔子答弟子和當時人的話,也有弟子互相談論他們聽到的孔子的話。全書以記言為主,是一部語錄體著作。
121•《資治通鑒》: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它綜合了各朝“紀傳體”斷代史的成果,把上起戰國,下至五代長達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以年月為經,史實為緯,依時代順序貫通起來敘述。書名意思是“鑒於人事,資於治道”,即吸收歷代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作為封建統治者治理國家、人民的借鑒。
122•《夢溪筆談》:是用筆記體裁寫成的綜合性學術專著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著,書中共六百零九條筆記,內容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以及政治、軍事、法律,文學、藝術等方面,不少創造性見解處於世界的領先地位,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123•《西遊記》: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全書共一百回,取材於唐僧取經的故事,刻畫了孫悟空的形象,表現了他蔑視權威,不畏強暴,除惡務盡的戰鬥精神,可以說,整部書是孫悟空的戰鬥史。
124•《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羅貫中著。它是我國歷史小說的開山之作,藝術上的突出成就是戰爭描寫。
125•永州八記:唐代柳宗元所寫的有連續性的山水遊記,共八篇,後人稱為《永州八記》,其中《小石潭記》最有名。
126•《水滸傳》:是我國古代描寫農民革命鬥爭的著名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又名《忠義水滸傳》,全書以北宋末年宋江所領導的農民起義為題材,明確地提出了“替天行道”的鬥爭綱領,塑造了一百零八名梁山好漢的英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客觀真理,也真實描述了封建社會中農民革命必然遭到失敗的歷史悲劇。
127•《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優秀的長篇諷刺小說,吳敬梓著,全書共五十四回,由許多彼此獨立的故事連綴而成,主要內容是批判各種類型的封建士大夫的功名利祿觀念,着重抨擊科舉制度,刻畫士人的種種醜態,暴露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在藝術上,諷刺手法超過了以前任何作品。
128•風騷:《詩經》和《楚辭》的並稱。《詩經》中的《國風》,《楚辭》中的《離騷》,都是古代作品,對後代文學很有影響,故常以“風騷”並舉,後來“風騷”直接指代《詩經》、《楚辭》。
129•《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我國最偉大的長篇小說。共一百二十回,全書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通過賈府的興衰歷史的敘述,揭露了封建家族的荒淫、腐敗,揭示了封建制度瀕於崩潰和必然滅亡的命運。
130•《伊索寓言》,古希臘寓言集。所選課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31•《克雷洛夫寓言集》,作者克雷洛夫,俄國著名寓言家。
132•《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集,課文《漁夫的故事》出自此。
(十四)綜合常識
133•民間故事:是一種立足於現實而富有幻想的口頭文學作品,有四個特點:A完整的故事情節B鮮明的人物性格C語言口語化D富有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
中國四大民間故事:《白蛇傳》、《牛郎織女》、《孟姜女》、《梁祝傳奇》。
134•神話:指反映古代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理解,並通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來表現的故事和傳說。神話最大的特點就是藉助想象來表達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中國神話,多見於《山海經》:我國地理名著。內容多為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其中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如“黃帝戰尤”、“精衛填海”、“夸父追日”等。
中國常見的神話故事:女媧造人、盤古開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
西方神話,多為希臘神話。相關神話人物:
(1)宙斯(羅馬神話稱為朱庇特),希臘神話中最高的天神,掌管雷電雲雨,是人和神的主宰。
(2)阿波羅,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兒子,主管光明、青春、音樂、詩歌等,常以手持弓箭的又少年形象出現。
(3)雅典那,希臘神話中智慧女神,雅典城邦的保護神。
(4)潘多拉,希臘神話中的第一個女人。貌美性詐,私自打開宙斯送她的一隻盒子,裡面裝的疾病、瘋狂、罪惡、嫉妒等禍患,一齊飛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人間因此充滿災難。“潘多拉的盒子”成為“禍災的來源”的同義語。
(5)普羅米修斯,希臘神話中造福人間的神。盜取天火帶到人間,並傳授給人類多種手藝,觸怒宙斯,被鎖在高加索山崖,受神鷹啄食。是一個反抗強暴、不惜為人類犧牲一切的英雄。
(6)斯芬克司,希臘神話中的獅身女怪。常叫過路行人猜謎,猜不出即將行人殺害;後因謎底被俄底浦斯道破,即自殺。後常喻“謎”一樣的人物。埃及獅身人面像同名。
135•傳記,又叫人物傳記,是記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種應用文,體裁屬於記敘文樣式的一種。傳記分兩類:自傳和他傳。主要特點:“實錄”。表達方式:記事為主,兼插議論。
136•四大文學體裁,小說、散文、詩歌、戲劇。
137•戲劇,是一種以表演藝術為中心的綜合藝術。主要特點a尖銳的矛盾衝突;b人物、場景、情節高度集中;c人物語言個性化、行動化和口語化;
戲劇包括話劇、歌劇、舞劇。
舞台說明,戲劇劇本中說明性的文字叫“舞台說明”,內容包括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
作用:a刻畫人物性格b展開故事情節
138•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小說中的人和事,不同於生活中的人和事(記敘文幾種樣式中的人和事)。如魯迅小說《故鄉》中的人物“我”就不能等同於作者魯迅。
小說結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幾個部分。
根據小說的篇幅容量,一般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小說三類,篇幅特別短小的叫微型小說。
小說為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手法:描寫。描寫分: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等,此外,還運用細節描寫和白描手法來刻畫人物。
在塑造人物上還交替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如《孔乙己》。
此外,小說還運用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環境描寫作用:a烘託人物性格b推動情節發展c交代時代背景d渲染氣氛
139•散文,是一種篇幅短小,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散文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應用範圍最廣泛,語言表達方式更靈活,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無所不可。“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結構的主要特點。根據散文表達方式的側重點,可分抒情性散文、敘事性散文、議論性散文三類。
140•通訊,對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進行具體報道的叫通訊。
通訊分事件通訊和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如《扶搖直上九天》、《搶財神》。
人物通訊如《永不後悔的選擇》、《草莽英雄》。
141•新聞,包括標題、導語、主體三個部分。標題通常是新聞內容的提要,導語是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主體介紹有關情況或進一步突出中心。
新聞標題可由:引題(交代基本情況,烘托氣氛)
正題(表示主要事實和中心)
副題(對正題作補充說明)三部分組成。
142•特寫,特寫是報告文學的一種,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個片段,細緻地加以描述,如《苦練》。
143•書信,分兩類,日常書信和專用書信。專用書信。指的是生活書信以外的各種社交書信,如慰問信、祝賀信、介紹信、求薦信、商業書信(商務信函、營業申請書)等。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43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