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張Gartner的全球雲計算IaaS市場份額的圖被炒熱了。市場前三位沒有變化,依舊是亞馬遜、微軟和阿里雲。
但有人羅列了過去五年的數據,趨勢就有些有趣了:亞馬遜份額跌了10個百分點、微軟上漲了2倍、阿里上漲了3倍。

這三家廠商長期盤踞頭部,此消彼長,但三者相加,反而把Others的份額擠壓小了。畢竟,這是雲計算領域裡最重的生意,IaaS基礎設施可視化出來,就是一座座數據中心、一條條光纜、加上一個必須世界一流水平的雲操作系統。
高投入、長周期、高壁壘,IaaS是一門規模和技術相互循環的生意。沒有規模,就訓練不了技術。沒有技術,更不可能有規模。就像為什麼亞馬遜和阿里巴巴能夠做雲計算,最早是源於自身業務需要大量彈性的IT基礎設施,規模效應顯著,例如雙11之於阿里雲的練兵效應。
但撇除行業熱鬧討論,這張圖會在未來五年內逐漸被人忘掉,就像現在沒人討論電網的佔有率一樣,它將成為一種日常。而行業的周期將向上轉移,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在不遠的將來會觸及增長拐點,這才是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的。
市場價值向上轉移
Gartner數據,2020年全球雲計算IaaS市場規模達到642.86億美元,同比增長40.7%,超過去年37%的增速。
在雲廠商中,亞馬遜、微軟和阿里雲位列前三名,三家累積市場份額超過70%,馬太效應明顯,巨頭跑馬圈地市場集中度仍在提升。
阿里雲的發展得益於早年戰略堅定、自家業務滋養、自研技術發展等因素疊加。早期產品多為底層標準化程度高的IaaS層基礎服務,後期逐漸向上層滲透,發展數據庫、人工智能、物聯網平台等優勢產品。
去年以來,阿里雲提出“雲釘一體”戰略,以辦公協同軟件釘釘切入,發展低代碼平台,為傳統企業提供更易用的雲技術。
當下討論的雲計算不再是早期的雲服務器,互聯網企業用來替代物理機房的IaaS基礎設施,而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技術。
近年來,雲服務商的主要客戶也從互聯網行業向金融、公共服務、製造、零售等行業擴展。本質上,這些企業是採用雲計算和企業業務流、應用場景結合,最終在業務中創造實際價值。
這也是釘釘走紅的原因。阿里雲這樣的雲計算巨頭,在行業屬性偏弱的在線協同領域佔據主導地位。而後阿里雲這步棋局走向“低代碼”,釘釘定位加上了“應用開發平台”,讓企業即使沒有很強的IT技術能力,也能把業務的想法變成一個個應用系統,鼓勵每一個“微創新”。
宏觀環境也在發生變化。IaaS基礎設施普及、宏觀經濟進入平穩增長階段,疊加產業政策、雲計算滲透率持續提升,企業必須通過新技術來實現自身運營效率的優化。同樣的環境在美國出現過,帶動美國軟件行業收入在IT支出上升到54%。
未來,伴隨雲計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成熟,雲廠商勢必向上延伸,同時考慮到國內本身偏弱的軟件產業基礎,這一趨勢短期預計將更為明顯。阿里雲這樣的廠商勢必將藉助IaaS 層資源優勢、客戶基礎、技術&資金優勢等,積極向上發展。
例如在全球最大的數據管理軟件市場,亞馬遜、微軟、阿里雲等巨頭正在不斷擠占甲骨文、IBM、SAP等傳統廠商的市場份額。又例如,微軟通過 office 和 teams 的深度融合,最終迫使 slack 出售給 Salesforce。
飛輪效應的動能
“雲釘一體”這個詞最早是在去年6月被提出的。
當時,阿里雲總裁張建鋒在雲峰會上提出了這一戰略,並表示釘釘和阿里雲將深度融合。彼時,國內疫情未過,遠程辦公熱度正盛,釘釘用戶剛剛突破3億人,大部分解讀中,認為“雲釘一體”是類似於微軟“Teams+Office 365+ Azure”形式。
2018年,微軟基於Office 365推出了免費版的企業協作工具Teams,包括即時通訊、協作辦公、視頻通話等功能。Teams的日活用戶以可觀速度增長,在2019年超過Slack,並在2020年達到1.15億日活。
Teams和Office 365成為微軟企業服務的突破點,從協作辦公到微軟雲計算Azure,一整套策略,不僅扭轉了微軟此前“行動遲緩、官僚化、效率低”的形象,而且為雲計算行業帶來了一個新思路:以協同辦公為抓手,擴大雲的用戶範圍。
這類似於漏斗模型,用戶增長中,從最大展現量到最終用戶量,層層滲透。作為應用開發平台,釘釘向下連接阿里雲基礎設施,向上面向用戶,形成一個全新的企業應用生態。
聽過一個真實例子,一位電器工廠的質檢員,因為公司購買的管理軟件無法覆蓋質檢記錄功能,一直用紙質表格記錄質檢數據。一次偶然機會,他在釘釘上發現了低代碼的“宜搭”,摸索下來,操作很簡單,於是自己開發了一套質檢程序,推動全部門開啟“數字化質檢”。
一個低代碼、簡單的應用開發平台,允許用戶自己開發應用,能夠解決企業應用的兩個問題:
第一,開發便捷性。傳統企業應用的開發鏈路是:採購和IT部門購買大型軟件—業務部門使用—需求不被滿足、員工提出需求申請—領導審批—聯繫IT部門—IT部門聯繫外部供應商—供應商負責開發或調整。全程七八個環節,耗時漫長,且容易在某個環節中斷。
而低代碼開發的鏈路是:使用者有需求-自己開發,結束。
第二,準確性。在傳統開發的層層對接中,開發者與最初需求者的對接距離過遠,有可能無法理解使用者的需求細節,經常要重複2、3次才能修改準確。也可能不再修改,湊合用,或者閑置不用。
自主開發,越來越多的職員、老師、業務人員搭建適合自己工作需求的應用,反過來,這又將影響公司在企業服務上的選擇。
再舉個真實例子:一家在杭州的創業公司在做新一年軟件採購時,準備購買A款財務管理軟件,當時有兩個選擇,一是直接購買A軟件的App版本,第二種方法是在購買釘釘上的A軟件。前一年,他們採用的還是一款獨立的財務App。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當時,為了工作方便,這家公司的行政人員已經在釘釘上搭建了十幾個低代碼應用,覆蓋了平日採購、費用申請、報銷審批等多個場景。因而,接下來的選擇變得順理成章,購買釘釘版本,既可以統一入口,也可以將採購、報銷等審批和財務系統打通。
就像這家公司採購人員所說,“各種企業應用,我們現在都優先用釘釘版。”
這個現象,類似於2B領域慣稱的“飛輪效應” 即以增購(up-sell)和交叉銷售(cross-sell)為主的增長模式。比如,先簽下銷售部門,再簽市場部,多個部門使用同一款產品,這是增購;再比如,市場部先買了營銷應用,再買一個CRM模塊,單個部門使用多款同平台產品,這是交叉銷售。
傳統2B銷售模式,無論是從推動領導層開始的“從上至下”,還是推動員工層使用的“從下到上”,都需要不斷在市場上拓新客。
而飛輪效應和傳統2B銷售模式的差異是,一旦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到達某一臨界點,就會形成一種慣性和動能,無需再費力氣,飛輪已經會快速、不停地轉動。
反向飛輪加速
反過來,“雲釘一體”能看到的另一個重點是,阿里雲作為基底,擴大了釘釘作為辦公和應用平台的邊界。
如果把企業數字化服務的發展歷程分為幾個階段:
- 早期是以Oracle、SAP為首的大型軟件系統,功能全面、價格昂貴,企業購買後的;
- 第二波浪潮是SaaS軟件的崛起,將需求分割,價格也隨之降低;
- 第三波浪潮則是當前開始興起的,低代碼引領的應用開發大眾化,企業能夠按需自己開發應用,複雜性較高的需求再去購買SaaS軟件。
從SaaS階段起,應用服務逐漸碎片化,也讓數據孤島的問題顯得更加明顯。
很多企業都經歷過類似場景:在生產端,不同車間產線所用設備年代品牌不一,產生的數據標準和頻率都不一樣,匯總之後無法統一打通,數據只能被分割在不同車間;而到了組織管理上,不同SaaS軟件的數據也不互通,銷售、採購、財務系統各自為戰,需要專人整理數據,而且無法實時觀測。
SaaS軟件沒能解決數據孤島問題,低代碼本身也不能。本質上,低代碼只是一種更簡易的應用開發方式,比SaaS門檻更低,但並不適用於解決更深層的企業數字化需求。
而阿里雲則在此顯出了一種特殊性,“雲釘一體”不止有釘釘的低代碼開發,更重要的是,將雲與釘釘的能力打通。
數據系統是阿里雲的重點優勢能力。過去幾年,從實際案例看,阿里雲已經深入工業、能源、交通等多個行業,從數據採集、清洗、治理到數據分析,形成了使用於多個行業的解決方案。
以成都市交通運行協調中心(簡稱“成都TOCC”)與阿里雲的合作為例,成都TOCC以阿里雲的飛天平台作為大數據底座,完成了航空、公路、出租、公交等14大類的數據接入。
在打通數據的基礎上,成都TOCC又推出了“司機小秘書”App,為出租車司機提供各個區域的實時訂單、擁擠度等數據。在這個App的輔助下,有出租車司機反映說,每天收入可增加50多元。
這樣的數據能力,是阿里雲對釘釘的最大“加持”之一。也可以說,阿里雲的算力、數據能力等作為基礎能力,拓展了低代碼開發的能力邊界。
今年1月,張建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前正處在企業數字化的“第三階段”,面向企業,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 首先,底層的IT設施、數據在雲上形成統一;
- 向上一層,是SaaS軟件,由不同的供應商提供;
- 而再往上一層,則是釘釘這樣的無代碼低代碼開發平台,以云為基地,“在這樣的平台上開發,應用天然就能共享數據”。
眾所周知,當前處於企業加速數字化的大背景下,其中的核心矛盾則是,一些傳統企業、小微企業和普通用戶面對傳統的IaaS雲計算的“無從下手”——就像是30多年前DOS系統電腦流行時,只有技術人員才會用命令號操控電腦,而普通用戶則束手無策。
直到1985年,有圖形界面的Windows系統出現,才迎來了個人電腦的大普及。
同樣,如果雲計算想要在互聯網之外的行業普及,也需要這樣的一個“操作系統”,讓傳統企業也能輕易上手。這就回到本文開篇所說的,“雲的自我進化”。
如今來看,“雲釘一體”是阿里雲給出的答案:雲底座是主機,釘釘是那個更加直接的Windows系統,而低代碼開發平台則是一套“Office工具”,讓非技術人員也能有生產力。
這將打開一個全新的企業服務市場和生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3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