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loX論文詳解

一、YoloX論文翻譯

YoloX的全稱是You Only Look Once eXtra, 它是一個端到端的卷積網絡,主要用於實時的對象檢測和分類。它通過多尺度特徵融合,引入於網絡結構,達到了更高的檢測精度和更快的檢測速度。此外,它還在YOLO中引入了一個新的目標檢測方法,即當目標在圖片中出現重疊時,可以通過同一個邊界框來檢測重疊部分,有效地提升了檢測的效率。

二、YoloV8論文

YoloV8是Yolo系列的前驅版本,也是目標檢測領域極具代表性的算法之一。在網絡結構方面,YoloV8採用了基於DarkNet的卷積網絡結構,具有較好的可拓展性和便於模型壓縮的特點。此外,YoloV8引入了DIOU值的計算方法,使得其在檢測效果和速度上都有了不小的提升。

三、YoloX論文發表在哪

YoloX論文由香港科技大學的周志華教授團隊發佈於2021年4月份的CVPR會議中。

四、Yolo論文下載

YoloX論文的下載鏈接:https://arxiv.org/abs/2102.02882

五、Yolox論文詳解

1.多尺度特徵融合

傳統的目標檢測算法常常採用多階段的特徵提取方法,由低到高依次進行,而YoloX採用了多尺度特徵融合的方式,將不同分辨率的特徵圖融合到同一個特徵圖上,從而生成更豐富的特徵。在大小不一的anchor boxes表示下,YoloX生成的特徵圖比其他基於anchor boxes算法更具有可拓展性。

2.路徑集成模塊(PaM)

路徑集成模塊是YoloX的一個重要結構,可以有效地提升目標檢測的性能。在PaM中,每個卷積單元的輸出都送到一個global pooling layer進行池化,然後將各個池化的結果分別進行concatenate操作得到整個網絡的全局特徵表達。這樣做可以有效的促進信息的融合,增強了網絡的表達能力,提升了檢測精度。

3.解壓縮網絡

為了在保證精度的同時提高檢測速度,YoloX引入了解壓縮網絡來對卷積核進行壓縮。同時,為了消除網絡中的dead filter,YoloX還引入了卷積核剪枝技術來對網絡進行優化。這些技術的引入可以使得YoloX算法達到更高的檢測精度和更快的檢測速度。

六、YoloX代碼示例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from torch.cuda.amp import autocast
from .network_blocks import *
from .yolo_head import YOLOXHead
from ...utils.general import get_model_info, get_model_complexity_info


__all__ = ['YOLOX', 'yolox_s', 'yolox_m', 'yolox_l', 'yolox_x']

MODEL_EXTRAS = {
    'yolox_s': {'depth': [0, 1, 2, 8, 8, 4, 4]},
    'yolox_m': {'depth': [0, 1, 2, 8, 8, 8, 4, 4, 4]},
    'yolox_l': {'depth': [0, 1, 2, 8, 16, 8, 4, 4, 4]},
    'yolox_x': {'depth': [0, 1, 2, 8, 16, 8, 4, 4, 4, 4]},
}

class YOLOX(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 model
                 depth,
                 width,
                 in_channels=3,
                 act='silu',
                 depthwise=False,
                 use_spp=True,
                 # anchor
                 anchors=None,
                 # head
                 head=None,
                 num_classes=80,
                 # pretrained
                 pretrained=None):
        super().__init__()
        self.depth = depth
        self.width = width
        self.in_channels = in_channels
        self.out_channels = [width * pow(2, i + 2) for i in range(self.depth // 2)]
        self.act = act
        self.depthwise = depthwise
        self.use_spp = use_spp
        self.num_classes = num_classes
        self.head_depth = 2
        self.grid_size = [torch.zeros(1)] * (self.depth // 2)
        self.anchor_gen = Anchors(
            strides=[pow(2, i + 2) for i in range(self.depth // 2)],
            base_anchors=anchors,
        )

        if use_spp:
            self.backbone = CSPDarknet(depth, width, in_channels, act, depthwise=depthwise, spp=True)
        else:
            self.backbone = CSPDarknet(depth, width, in_channels, act, depthwise=depthwise, spp=False)
        self.depth_last = 1 if use_spp else 2
        self.neck = YOLOXNeck(depth, width, self.out_channels, act, depthwise=depthwise, use_spp=use_spp)

        self.head = YOLOXHead(self.out_channels, num_classes, act=self.act, depthwise=self.depthwise,
                              yolox=True, width=self.width, in_channels=self.backbone.out_channels[self.depth_last])

        self.head.decode_in_inference = False  # 確保輸出匹配模型

        self.forward_count = 0
        self.pretrained = pretrained

    def init_weights(self, num_layers, pretrained=None):
        if pretrained is not None:
            ckpt = torch.load(pretrained, map_location='cpu')
            state_dict = ckpt['model']
            if 'optimizer' in ckpt:
                del ckpt['optimizer']
            self.load_state_dict(state_dict, strict=True)
            print(f"load checkpoint from {pretrained}")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backbone(x)
        x = self.neck(x)
        x = self.head(x)
        self.forward_count += 1
        return x

    @autocast()
    def forward_dummy(self, x):
        x = self.backbone(x)
        x = self.neck(x)
        x = self.head.forward_dummy(x)
        return x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31999.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小藍的頭像小藍
上一篇 2024-12-11 12:49
下一篇 2024-12-11 12:49

相關推薦

  • Python論文參考文獻舉例用法介紹

    Python作為一種強大的編程語言,被廣泛應用於數據分析、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領域。在科學研究和學術論文中,參考文獻舉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將圍繞着Python論文參考文獻舉例…

    編程 2025-04-27
  • C語言程序設計論文2000字

    本文旨在探討C語言程序設計的核心內容,包括語法基礎、函數、指針、文件操作等方面。通過具體的代碼實例,幫助初學者理解和掌握C語言的核心概念,進而提高編程水平和技能。 一、語法基礎 C…

    編程 2025-04-27
  • Linux sync詳解

    一、sync概述 sync是Linux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命令,它可以將文件系統緩存中的內容,強制寫入磁盤中。在執行sync之前,所有的文件系統更新將不會立即寫入磁盤,而是先緩存在內存…

    編程 2025-04-25
  • 神經網絡代碼詳解

    神經網絡作為一種人工智能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而神經網絡的模型編寫,離不開代碼。本文將從多個方面詳細闡述神經網絡模型編寫的代碼技術。 一、神經網…

    編程 2025-04-25
  • MPU6050工作原理詳解

    一、什麼是MPU6050 MPU6050是一種六軸慣性傳感器,能夠同時測量加速度和角速度。它由三個傳感器組成:一個三軸加速度計和一個三軸陀螺儀。這個組合提供了非常精細的姿態解算,其…

    編程 2025-04-25
  • 詳解eclipse設置

    一、安裝與基礎設置 1、下載eclipse並進行安裝。 2、打開eclipse,選擇對應的工作空間路徑。 File -> Switch Workspace -> [選擇…

    編程 2025-04-25
  • Python輸入輸出詳解

    一、文件讀寫 Python中文件的讀寫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之一。讀寫文件分別使用open()函數中的’r’和’w’參數,讀取文件…

    編程 2025-04-25
  • git config user.name的詳解

    一、為什麼要使用git config user.name? git是一個非常流行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統,很多程序員都會用到它。在使用git commit提交代碼時,需要記錄commi…

    編程 2025-04-25
  • Linux修改文件名命令詳解

    在Linux系統中,修改文件名是一個很常見的操作。Linux提供了多種方式來修改文件名,這篇文章將介紹Linux修改文件名的詳細操作。 一、mv命令 mv命令是Linux下的常用命…

    編程 2025-04-25
  • nginx與apache應用開發詳解

    一、概述 nginx和apache都是常見的web服務器。nginx是一個高性能的反向代理web服務器,將負載均衡和緩存集成在了一起,可以動靜分離。apache是一個可擴展的web…

    編程 2025-04-25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