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計算機內存分為兩種:堆和棧。堆是指進程所使用的動態分配內存的區域,棧是指函數調用時,所使用的臨時存儲空間。
堆和棧都是預留在內存中的區域,但它們的管理方式卻不同。堆是由程序員使用malloc等動態分配函數分配和釋放,棧則是由系統自動分配和釋放。
下面來詳細介紹堆和棧的區別。
二、內存管理
堆是由程序員使用動態存儲分配函數手動分配和釋放的內存,使用時需要調用相應的函數進行分配和釋放。堆的內存管理有較大的靈活性,但同時也對程序員的能力和責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動態分配堆內存
int* p = (int*)malloc(sizeof(int)*10);
// 釋放堆內存
free(p);
棧內存的管理由系統自動完成,程序員不需要考慮內存管理問題,同時也不需要手動地分配和釋放內存。
#include
void foo() {
int a = 10; // 棧中分配內存
printf("a = %d\n", a);
}
int main() {
foo();
return 0;
}
三、存儲方式
堆和棧的存儲方式也不同,堆是不連續的內存空間,它的存儲方式類似於鏈表,由一個一個的塊組成。棧是連續的內存空間,它的存儲方式類似於數組。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p1 = (int*)malloc(sizeof(int)*10);
int* p2 = (int*)malloc(sizeof(int)*10);
printf("p1 = %p\n", p1);
printf("p2 = %p\n", p2);
free(p1);
free(p2);
return 0;
}
輸出結果如下:
p1 = 0x7ffddd9f7900
p2 = 0x7ffddd9f7930
可以看到,堆中分配的內存不是連續的,而是由一塊一塊的內存組成的。
#include
int main() {
int a = 10;
char c = 'a';
double d = 3.14;
printf("&a = %p\n", &a);
printf("&c = %p\n", &c);
printf("&d = %p\n", &d);
return 0;
}
輸出結果如下:
&a = 0x7ffeee8ecee4
&c = 0x7ffeee8ecee3
&d = 0x7ffeee8eced8
可以看到,變量a、c、d在內存中是連續存儲的,而且按聲明的順序從高地址到低地址排列。
四、速度和效率
堆比棧慢的原因是,堆需要手動分配和釋放內存,這個過程比棧自動管理的過程慢。另外,在程序運行過程中,堆需要不斷地進行內存分配和釋放,這會導致內存碎片,從而對程序運行效率造成影響。
棧的好處在於,系統自動管理內存,操作簡單高效,因此速度比堆快,而且不要求手動分配和釋放內存,從而避免了內存碎片問題。
五、內存大小
棧的內存大小通常受限於系統的硬件限制,一般為1M或2M,因此棧內存較小。堆的內存大小受制於計算機系統中可用的內存總量。
六、總結
堆和棧的區別在於內存管理方式、存儲方式、速度和效率、內存大小等方面。程序員在編寫程序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內存區域,避免內存泄露和其他問題的發生。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3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