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java,web程序設計要學些什麼
第一階段:Java基礎,包括java語法,面向對象特徵,常見API,集合框架; (基礎)
第二階段:java界面編程,包括AWT,事件機制,SWING,(不常用)這個部分也可以跳過,用的時候再看都能來及;
第三階段:java API:輸入輸出,多線程,網絡編程,反射註解等,java的精華部分(重點);
第四階段:數據庫SQL基礎,包括增刪改查操作以及多表查詢; Oracle Mysql
第五階段:JDBC編程:包括JDBC原理,JDBC連接庫,JDBC API,雖然現在Hibernate比JDBC要方便許多,但是JDBC技術仍然在使用,JDBC思想尤為重要;
第六階段:JDBC深入理解高級特性:包括數據庫連接池,存儲過程,觸發器,CRM思想(高級)這個比較不好懂,有時間的可以學習;
第七階段:HTML語言學習,包括HTML標籤,表單標籤以及CSS,這是Web應用開發的基礎;
第八階段:JavaScript腳本語言,包括javaScript語法和對象,Ajax基礎 ;就這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九階段:Servlet開發,從此開始踏入javaWeb開發的重要一步,包括XML,Tomcat服務器的安裝使用操作,HTTP協議簡單理解,Servlet API等,java web開發的基礎。 (重要)
第十階段:JSP開發:JSP語法和標籤,自定義標籤,EL,JSTL庫了解以及MVC三層架構的設計模式理念;
第十一階段:AJAX開發:AJAX原理,請求響應處理,AJAX開發庫,Jquery;
第十二階段:三大框架-struts、spring、hibernate,javaWeb的精華部分(重要)
第十三階段:其他框架學習-springMVC、mybatis,目前比較主流的框架
第十四階段:當學習完這些知識後,你就可以深層次的學習一些企業框架,Maven、redis、log4j等等
第十五階段:一般現在的公司企業用的系統服務器都是linux,所以有興趣的可以學習一下,linux的各種命令
JAVA程序設計題(很簡單的)
你的題有很多錯誤,我給你改了一下。
1.設變量i和j的定義如下,試分別計算下列表達式的值:
int i=1; double d=1.0;
1題 35/4 [8]
2題 46%9+4*4-2 [15]
3題 45+43%5*(23*3%2)[48]
4題 45+45*50%i– [45]
5題 45+45*50%(i–) [45]
6題 1.5*3+(++d) [6.5]
7題 1.5*3+d++ [5.5]
8題 i+=3/i+3 [7]
程序閱讀題
1給定如下代碼,寫出程序運行結果
class Examp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es[]){
int i=0;
do{
System.out.println(“doing it for i is:”+i);
}while(–i0);
System.out.println(“finish”);
}
}
結果如下:
doing it for i is:0
finish
2 閱讀程序段寫出執行結果
for(int k=1;k=5;k++){
if(k4)break;
System.out.println(“k=”+k);
}
結果:
k=1
k=2
k=3
k=4
3試寫出下列程序段循環的運行結果
int i=1;
while(i10)
if(i++%2==0)
System.out.println(i);
結果:
3
5
7
9
操作題
求1!+2!+…+1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es[]){
long sum = 0;
for(int i = 1; i = 10; i++) {
long s = 1;
for(int j = 1; j = i; j++) {
s *= j;
}
sum += s;
}
System.out.println(“sum = ” + sum);
}
求100之內的所有“完數”。完數是指等於它的因子和的數。例如:6=1+2+3,6=1*2*3,則6是一個完數
public class wanshu{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 = 1; i = 100; i++) {
if(fun(i)) {
System.out.println(i);
}
}
}
public static boolean fun(int num) {
int sum = 0;
for(int i = 1; i num; i++) {
if(num % i == 0) {
sum += i;
}
}
return num == sum;
}
}
介紹下Java程序的結構
Java語言是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Java程序的基本組成單元是類,類體中又可包括屬性與方法兩部分。而每一個應用程序都必須包含一個main()方法,含有main()方法的類稱之為主類。
一: Java程序的主類及其格式
作為一個可以獨立運行的Java程序,在它的眾多類中必須要有一個類作為程序的起始類,為了方便,本書把這個類稱為主類。當需要執行一個程序時,人們在java命令後面輸入的便是這個主類的文件名(也是主類名),因此主類文件是Java運行環境建立起來之後第一個被裝入虛擬機的用戶文件。為了使虛擬機可以找到程序運行的起始入口,主類必須為public類,並含有一個在格式上符合約定的入口方法main(),其格式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其中各參數含義如下。
main:入口方法名稱。
args:命令行參數,這是一個String對象數組。
static:修飾字,說明main()是一個靜態方法(類方法)。
public:修飾字,說明main()具有公有訪問屬性。
於是,主類框架的源代碼如下:
public class 主類名{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Java程序的主類常常使熟悉C/C++的讀者感到迷惑:main()方法不就相當於C/C++程序中的主函數嗎,為什麼非得把它放到一個類里,難道它有什麼不同嗎?
沒錯,Java類中main()方法就相當於C/C++程序中的主函數,是一個入口函數。之所以把它封裝到一個類里,而不像C/C++那樣單獨作為一個函數來處理,就本書作者的理解,大概Java的設計者們有如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1)Java既然把所有事物都看成了對象,那麼就沒有理由不把程序也看成對象,因為程序也是一種事物。既然是對象,那麼它就應該屬於某個類並以程序名來命名。既然程序是一種類,那麼main()就應該是這個類的一個方法,只不過它有些特殊,它是一個入口方法,並且對它有些特殊規定,例如其名稱必須為main(),必須是公有靜態方法,有命令行參數等。
2)如果把程序封裝成了類,那麼包括本程序在內的任何程序就都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創建這個類的對象,並通過該對象使用這個類中的資源,這樣就便於資源共享,從而提高程序的靈活性。
3)Java程序是一種以類為基本單位的模塊化程序,程序被編譯後,每一個類會對應生成一個二進制字節碼類文件。如果把程序也封裝成類,那麼它的文件就與其他類文件統一起來,而不會產生其他類型的文件,因而便於管理。
4)之所以把入口方法封裝到類中,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儘可能平等地看待所有的類。因為Java的最終目的是要以類為基本模塊來實現可裝配軟件,如果把main()方法封裝到了一個類中,那麼就意味着main()與類的其他方法沒什麼本質區別,只不過是分工不同而已。下面很快就會看到,Java的所有類都可以含有一個入口方法而成為主類。也就是說,在Java程序中根本就沒有主類、次類之分,這裡之所以把帶有main()方法的類稱為主類,是為了表達方便。
二: JAVA源程序在命令行下的運行
class Bank{
public void init(){
System.out.println(”Yes,I ca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BankAccount ba1 = new BankAccount(100.00);
System.out.print(”Before transactions, “);
ba1.display();
ba1.deposit(74.35);
ba1.withdraw(20.00);
System.out.print(”After transactions, “);
ba1.display();
Bank b = new Bank();
b.init();
}
}
class BankAccount{
private double balance;
public BankAccount(double openingBalance){
balance = openingBalance;
}
public void deposit(double amount){
balance += amount;
}
public void withdraw(double amount){
balance -= amount;
}
public void display(){
System.out.println(”balance = ” + balance);
}
}
三:完整的java源程序應該包括下列部分
package語句;
import語句;
public classDefinition; // 公共的類定義部分,至多只有一個公共類的定義
// java語言規定該java源程序的文件名必須與該公共類名完全一致
classDefinition; // 類定義部分,可以有0個或多個
interfaceDefinition; // 接口定義部分,可以有0個或多個
package:java編譯器為每個類生成一個字節碼文件,且文件名與類名相同,這就會帶來一個問題:同名的類會發生衝突。package便可管理類命名空間。
一般地,具有相同功能的類放在一個package中。
一個java源程序至多只能有一個公共類的定義。
若java源程序有一個公共類的定義,則該源文件名字必須與該公共類的名字完全相同。
若源程序中不包含公共類的定義,則該文件名可以任意取名。
若一個源程序中有多個類定義,則在編譯時將為每個類生成一個。class文件。
三。java編程規範
包名:全小寫的名詞,中間可由點分割,eg:java.awt.event
類名:首字母大寫,多個單詞合成,每個單詞首字母也要大寫,eg: class HelloWorldApp
接口名: 同類名,eg: interface Collection
方法名: 由多個單詞合成,第一個單詞通常為動詞,首字母小寫,中間的每個單詞的首字母都要大寫,eg: balanceAccount, isButtonPressed
變量名: 全小寫,一般為名詞,eg: length
常量名: 基本數據類型的常量名為全大寫,如果由多個單詞構成,可以用下劃線隔開,eg: int YEAR, int WEEK_OF_MONTH
對象類型的常量,則是小寫混合,由大寫字母把單詞隔開
Java程序設計
黑簡單的一個遊戲
我做過一個web界面實現的,但是我不想給你改成圖形用戶界面的,太麻煩了,還是留給你自己好好研究吧
北大青鳥java培訓:Java編程開發常用的幾種設計模式?
隨着我們對Java編程開發語言的掌握,對於不同場景下使用哪種設計模式會有更清晰的判斷。
下面IT培訓就一起來了解一下,JavaScript編程中的幾種常見設計模式都有哪些類型。
設計原則單一職責原則(SRP)一個對象或方法只做一件事情。
如果一個方法承擔了過多的職責,那麼在需求的變遷過程中,需要改寫這個方法的可能性就越大。
應該把對象或方法劃分成較小的粒度少知識原則(LKP)一個軟件實體應當儘可能少地與其他實體發生相互作用應當盡量減少對象之間的交互。
如果兩個對象之間不必彼此直接通信,那麼這兩個對象就不要發生直接的相互聯繫,可以轉交給三方進行處理開放-封閉原則(OCP)軟件實體(類、模塊、函數)等應該是可以擴展的,但是不可修改當需要改變一個程序的功能或者給這個程序增加新功能的時候,可以使用增加代碼的方式,盡量避免改動程序的源代碼,防止影響原系統的穩定什麼是設計模式作者的這個說明解釋得挺好假設有一個空房間,我們要日復一日地往裡面放一些東西。
簡單的辦法當然是把這些東西直接扔進去,但是時間久了,就會發現很難從這個房子里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要調整某幾樣東西的位置也不容易。
所以在房間里做一些柜子也許是個更好的選擇,雖然柜子會增加我們的成本,但它可以在維護階段為我們帶來好處。
使用這些柜子存放東西的規則,或許就是一種模式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3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