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如何,物聯網已經進入我們的視野。吃穿住行,無處不在。從人車門禁、點名考勤、排隊、點餐、門卡等,到環境監測、農業、畜牧、養殖,再到工業生產,無處不在……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物聯網時代的特點,管道與基石就在網絡上,通訊技術是物聯網的根基。不同的場景對通訊與不同的要求,也因此誕生了各種各樣的通訊技術。
綜合概述
移動運營商網絡2G-5G,以及光纖、有線、WiFi等這裡不多說,已經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車聯網上獲得廣泛應用。而在窄帶通訊上,又常有如下選擇,包括ZigBee,Lora,藍牙、RFID、NBIoT、SigFox、WiFI Halow、P2C/PLC等,相關參數對比如下:
簡單的應用角度技術指標對比
目前智能家居領域主要是ZigBee、P2C/PLC,園區、工地、牧場等涉及設備與環境信息採集的則有Lora、SigFox、NBIoT,近場通行類則是藍牙、RFID,而WiFi Halow則少有工程案例。
ZigBee
ZigBee的生態很好,早先我用這個實現倉庫的物質盤點,幾千平米的倉庫一個基站就覆蓋了。目前在一些廠商的推動下,在智能家居領域應用日臻豐富,定義了從通訊、組網、到應用的完整鏈路,在家庭領域來看,是其他各個通訊協議都無法比擬的。
官網宣傳
ZigBee的優勢是組網強。很多地方會拿來與藍牙對比,其中文譯名通常是(紫蜂)

Lora
Lora特別適合用來做小數據的採集,例如環境數據PM2.5、溫度、濕度、壓力等,電量與開關量信號等, 在運營商基礎設施不足的地方,或者考慮成本時,Lora是個不錯的選擇。
官網宣傳
應用架構組成
Lora支持長距離通訊,走非授權頻率,在實際應用中,施工、使用、維護三個階段,需要有適當的流程與技術保障,否則其便利無法有效發揮。我的確看到有一些公司,Lora建設後在線率低到可憐的30%,基本都是在施工這個環節工具與流程保障不夠造成的。
藍牙
藍牙大家都不陌生,在耳機上基本一統天下。低功耗LE支持更多的設備活躍鏈接(以往小於8個,LE理論可以到3萬多個),速率在270kbps,並實現超過100m的通訊距離。
官網宣傳
RFID

本來定位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嚴格意義上,這個主要作為標籤使用。但是因為距離短,實際應用中,RFID有時被用來作為定位標籤,特別是考勤和作業打卡的地方。
常規應用
NBIoT
基於運營商網絡的低功耗窄帶通訊技術,有規範的運作流程,和長期演進計劃。
華為NB的三種組網形式
SigFox
SigFox相對Lora的特點是管理規範,希望類似移動運營商那樣來實現全球組網,奈何心高未必力足,目前看國內基本止步。不過這個思路值得學習。
官網宣傳
WiFi Halow
WiFi Halow降低了頻率,穿牆能力更強,面對窄帶能力。如果無法與現有WiFi合體,就很雞肋了。
官方宣傳
P2C/PLC
這是一個藉助電線實現通訊的技術,全稱為電力脈衝通訊與控制技術,或者電力線通信。對於數字化家庭,可實現無需布線的有線通訊能力。
華為PLC示意圖
好的技術也需要好的使用者,建立規範的使用規則並落實,能更好的推動技術的普及。從這點看NBIoT與Lora之間,長期看我更看好NBIoT。ZigBee、P2C目前是ZigBee領先,後期還不明朗。藍牙、特別是LE有機會擴大其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應用。SigFox、WiFI Halow暫時看不出在國內的發展前景。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3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