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眾多少女的韓國美妝品牌伊蒂之屋,已經悄悄關閉了在中國內地的所有線下門店。
3月8日,傳出伊蒂之屋關停線下門店的消息,線下銷售渠道只保留彩妝集合店THE COLORIST調色師,用戶可以通過天貓、小紅書等線上商城購買商品。
紅星資本局今日走訪了THE COLORIST調色師門店發現,伊蒂之屋品牌只佔據其中一個貨架,目前只有9種產品,品牌LOGO也被弱化。

THE COLORIST調色師的美妝產品貨架
以甜美、時尚的品牌形象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伊蒂之屋,2018年開始就難掩頹勢,大幅虧損的同時不斷關店。如今,倚重電商渠道,入駐美妝集合店,換種活法的伊蒂之屋能否扭轉命運?
關閉門店
資產負債3700餘萬元
據界面新聞3月8日報道,伊蒂之屋官方客服表示已無線下門店,但顧客可以通過天貓官方旗艦店、微信官方商城、小紅書官方旗艦店等線上渠道購買商品。

擁有363萬粉絲的伊蒂之屋天貓官方旗艦店
紅星資本局查閱發現,伊蒂之屋官網顯示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有35家門店,但隨機撥打了幾個城市的門店服務電話,均提示為空號。

官網顯示的35家門店
伊蒂之屋天貓官方旗艦店客服告訴紅星資本局,目前線上銷售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一些優惠促銷活動也在正常進行。
伊蒂之屋屬於韓國美妝巨頭愛茉莉太平洋集團(Amorepacific Group)旗下品牌,後者還擁有大眾品牌悅詩風吟、夢妝,中端品牌IOPE亦博、蘭芝,以及高端品牌赫拉、雪花秀等。
2月3日,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發布了最新財報,2020年度集團營收、凈利雙雙大幅下滑。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營業收入與利潤分別下滑21.5%與69.8%。有分析師認為,愛茉莉太平洋營利表現不佳,受疫情以及差旅零售銷售不佳的影響較大。
在其眾多品牌之中,伊蒂之屋的業績顯得尤為慘淡,2020年度營收下降了38%,約為6.4億人民幣。除了營收大幅下降,伊蒂之屋也錄得大額虧損,愛茉莉太平洋集團表示,伊蒂之屋目前有約合人民幣2.87億元的資產和3.25億元的負債,凈資產值為-3793萬元。
官網顯示,伊蒂之屋成立於1985年,於2005年在首爾明洞開出首家品牌專賣店。在中國內地,其最初由代理商引進,以“愛麗小屋”的名字被熟知。

以甜美、時尚的形象進入中國市場
從高中時期就開始接觸美妝的小何同學告訴紅星資本局,伊蒂之屋是她學生時期最常購買的品牌之一,“伊蒂之屋的產品種類很多,少女風格很可愛,而且價格比較低,適合我們學生黨。”
2013年,當伊蒂之屋準備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時,發現“愛麗小屋”商標已被註冊,於是更改中文名為伊蒂之屋。但商標的更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品牌認知混亂,有不少消費者表示,至今仍分不清“伊蒂之屋”與“愛麗小屋”。
轉向電商
被國產美妝擠壓生存空間
韓國美妝品牌隨着韓流文化的輸入,逐漸打開中國內地市場。但從2018年開始,伊蒂之屋的收入開始下滑,並出現虧損。財報數據顯示,2018與2019兩年時間,伊蒂之屋虧損2.5億人民幣。
伊蒂之屋門店大多數開在人流密集的商圈內,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其不少線下門店損失慘重。去年7月,就傳出伊蒂之屋大規模關店的消息。
愛茉莉太平洋的其他品牌業績也同樣不樂觀,另一個被大眾熟知的品牌悅詩風吟,營收情況也同樣令人擔憂。財報顯示,其2020年營收同比減少37%,約為人民幣20億元,營業利潤則暴跌89%,僅為403萬元人民幣。
此外,悅詩風吟也在頻頻關店。數據顯示,其2019年關閉40家虧損門店,2020年4月又宣布,年內計劃再關閉至少90家在中國內地市場的虧損門店。
紅星資本局今日致電悅詩風吟官方客服,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還有470餘家線下門店。
業績不佳與頻繁關店的背後,其實也反映出韓國美妝品牌的頹勢。從2016年開始,韓國化妝產品對華出口增長率不斷收縮,2015年是101.6%,2016年是33.9%,到2019年只剩14.3%。一些韓國美妝品牌也開始退出,例如菲詩小鋪早在2018年8月就已撤離。
但與此同時,中國內地在韓國化妝品出口市場所佔的比重卻呈上升態勢,2019年這個數字為46.9%,2020年則增加到50.3%。因此,愛茉莉太平洋在收縮線下銷售渠道的同時,也在不斷拓展電商等其他渠道。
2020年財報顯示,通過加強與數字平台的合作,其電商銷售增長超過90%,集團多個品牌在雙十一、618等電商購物節上也表現優異,雪花秀更是在去年雙十一期間邁入億元俱樂部。
但電商渠道也並不是一片坦途。如今,不少本土彩妝正靠着互聯網崛起,花西子、完美日記等國產品牌在不斷蠶食伊蒂之屋、悅詩風吟的客戶群。
換種思路
入駐美妝集合店
伊蒂之屋一邊關閉單品牌直營店,另一邊則開始入駐彩妝集合店。
去年8月,伊蒂之屋高調宣布與彩妝集合店THE COLORIST調色師達成戰略合作,入駐其20多個門店。THE COLORIST調色師是KK集團旗下的彩妝集合店品牌,目前共開設300餘家分店,主打年輕群體,已70餘個彩妝品牌入駐。
紅星資本局走訪了位於成都市銀泰城的THE COLORIST調色師發現,伊蒂之屋佔據着其中一個貨架,目前只有9種產品,包括眼影、唇膏、眉筆等彩妝。但是每個品類下,只有1-3個不同款式,並且品牌商標也被弱化,伊蒂之屋的LOGO並不明顯。

伊蒂之屋產品展示櫃
THE COLORIST調色師的售貨員告訴紅星資本局,伊蒂之屋在該店銷量還不錯。
可以看出,伊蒂之屋已經改變線下渠道策略。伊蒂之屋方面曾回應,入駐THE COLORIST調色師並不意味着品牌會放棄線下市場,而是以集合店的渠道作為線下主要陣地。
業內人士表示,從單品牌直營店到入駐彩妝集合店,一方面可以降低線下渠道的銷售成本,另一方面彩妝品牌入駐集合店也是一種趨勢。
從2019年開始,各種彩妝集合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THE COLORIST調色師、WOW COLOUR等在年輕消費者中圈粉無數。
資本也非常看好這一賽道,去年8月,擁有THE COLORIST調色師集合品牌店的KK集團已完成10億元E輪融資,CMC資本領投,經緯中國、洪泰基金、Kamet Capital、黑蟻資本、渶策資本等跟投。
可以說,伊蒂之屋是藉著發展勢頭迅猛的THE COLORIST調色師,換一種線下渠道生存。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2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