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2、c語言指針詳解
C語言中指針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C語言中的數組是指 一類 類型,數組具體區分為 int 類型數組,double類型數組,char數組 等等。同樣指針 這個概念也泛指 一類
數據類型,int指針類型,double指針類型,char指針類型等等。
通常,我們用int類型保存一些整型的數據,如 int num = 97 , 我們也會用char來存儲字符: char ch = 'a'。
我們也必須知道:任何程序數據載入內存後,在內存都有他們的地址,這就是指針。而為了保存一個數據在內存中的地址,我們就需要指針變量。
因此:指針是程序數據在內存中的地址,而指針變量是用來保存這些地址的變量。
c語言指針詳解
指針是一個特殊的變量,它裡面存儲的數值被解釋成為內存里的一個地址。數據在內存中的地址也稱為指針,如果一個變量存儲了一份數據的指針,我們就稱它為指針變量。
計算機中所有的數據都必須放在內存中,不同類型的數據佔用的字節數不一樣,例如 int 佔用 4 個字節,char 佔用 1 個字節。
為了正確地訪問這些數據,必須為每個字節都編上號碼,就像門牌號、身份證號一樣,每個字節的編號是唯一的,根據編號可以準確地找到某個字節。
C語言用變量來存儲數據,用函數來定義一段可以重複使用的代碼,它們最終都要放到內存中才能供 CPU 使用。數據和代碼都以二進制的形式存儲在內存中,計算機無法從格式上區分某塊內存到底存儲的是數據還是代碼。
當程序被加載到內存後,操作系統會給不同的內存塊指定不同的權限,擁有讀取和執行權限的內存塊就是代碼,而擁有讀取和寫入權限(也可能只有讀取權限)的內存塊就是數據。
CPU 只能通過地址來取得內存中的代碼和數據,程序在執行過程中會告知 CPU 要執行的代碼以及要讀寫的數據的地址。
如果程序不小心出錯,或者開發者有意為之,在 CPU 要寫入數據時給它一個代碼區域的地址,就會發生內存訪問錯誤。這種內存訪問錯誤會被硬件和操作系統攔截,強製程序崩潰,程序員沒有挽救的機會。
變量名和函數名為我們提供了方便,讓我們在編寫代碼的過程中可以使用易於閱讀和理解的英文字符串,不用直接面對二進制地址,那場景簡直讓人崩潰。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變量名、函數名、字符串名和數組名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它們都是地址的助記符,但在編寫代碼的過程中,我們認為變量名表示的是數據本身,而函數名、字符串名和數組名表示的是代碼塊或數據塊的首地址。
擴展資料
指針使用(* 和 )
*a可以理解為*(a),a表示取變量 a 的地址(等價於 pa),*(a)表示取這個地址上的數據(等價於 *pa),繞來繞去,又回到了原點,*a仍然等價於 a。
*pa可以理解為(*pa),*pa表示取得 pa 指向的數據(等價於 a),(*pa)表示數據的地址(等價於 a),所以*pa等價於 pa。
對星號*的總結
在我們目前所學到的語法中,星號*主要有三種用途:
1、表示乘法,例如int a = 3, b = 5, c; c = a * b;,這是最容易理解的。
2、表示定義一個指針變量,以和普通變量區分開,例如int a = 100; int *p = a;。
3、表示獲取指針指向的數據,是一種間接操作,例如int a, b, *p = a; *p = 100; b = *p;。
C語言指針的用法是什麼?
指針是C語言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數據類型。運用指針編程是C語言最主要的風格之一。
利用指針變量可以表示各種數據結構;能很方便地使用數組和字符串;並能象彙編語言一樣處理內存地址,從而編出精練而高效的程序。指針極大地豐富了C語言的功能。
學習指針是學習C語言中最重要的一環,能否正確理解和使用指針是我們是否掌握C語言的一個標誌。
同時,指針也是C語言中最為困難的一部分,在學習中除了要正確理解基本概念,還必須要多編程,上機調試。只要作到這些,指針也是不難掌握的。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19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