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消息:韓國動力電池巨頭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s)表示,計劃於2022年1月27日上市,估值預計高達70.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785億元)。所籌集的資金首先會用於擴充產能,包括韓國及海外多地的電池產能;還將用於鋰離子電池和下一代電池的研發,以及改善整體的產品質量和工藝。

眾所周知,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佔據着30%到40%的成本。不誇張地說,買一輛電動汽車近一半錢給了電池廠。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可達330萬輛,於是我們能夠看到:全球行業龍頭寧德時代市值達到1.49萬億元(截至12月10日),創始人曾毓群成了香港新首富,它的上下游企業都被尊稱為“寧資產”。
作為行業第二的LG新能源,眼看差距越拉越大,尋求登陸資本市場,募集資金擴大產能,並不讓人意外。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是去年12月LG化學將旗下動力電池事業部獨立出來成立的新公司,生產基地遍布中國、美國、韓國、波蘭等,主要客戶包括特斯拉、通用、現代、大眾、雷諾、沃爾沃等知名車企。

LG是韓國第二大企業集團,僅次於三星,在全球171個國家與地區建立了300多家海外辦事機構,業務覆蓋化學能源、電子電器、通訊與服務等領域,旗下擁有LG電子、LG display、LG化學、LG生活健康等子公司。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LG最初是以化妝品發家。上世紀40年代,創始人具仁會成立了韓國第一家化學企業——樂喜化學工業社,專門生產“樂喜乳霜”。此後又推出洗髮水、洗衣粉、牙膏等日化用品,積累出第一桶金。
樂喜乳霜很受歡迎,但也因為瓶蓋易碎問題飽受消費者詬病。具仁會成功研發出不易破碎的包裝瓶蓋,業務順勢拓展至塑料工業領域,生產出梳子、牙刷、餐具等日用品。此後隨着規模不斷壯大,LG逐步向石油化工業挺進,成長為一家綜合性的化學及貿易公司。
到了90年代,鋰離子電池誕生,在化學材料深有布局的LG化學敏銳地發現其中商機,於是開始研究布局,成為韓國第一家成功量產鋰離子電池的企業。不過在索尼、三洋等日本企業的夾擊下,其電池業務陷入嚴重虧損,最後還是在第三代掌門人具本茂的力挺下得以保留。

在3C領域碰壁的LG化學,開始將目光瞄向電動汽車領域,與現代起亞共同研發第一款動力電池,還拿到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美國車企的訂單,成功在市場站穩腳跟。去年獲得了特斯拉大筆訂單,為上海超級工廠的Model 3、Model Y供貨。
LG化學在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四大關鍵材料領域都有全面的技術儲備。在研發過程中,可以將最新技術第一時間導入到其電池產品中,這是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
不過從表現來看,問題多多。今年8月,通用汽車宣布召回旗下約7.3萬輛雪佛蘭Bolt電動車。因為這些車搭載了LG新能源電池,存在起火隱患。為此LG向通用賠償了19億美元,問題電池召回事件才算告一段落。而就在年初,現代汽車宣布召回3.3萬台KONA,徹底更換其搭載的LG新能源電池。

目前,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基本由中日韓三國企業主導。根據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的統計,2021年1-10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216.2GWh,同比增長116.1%。寧德時代高居第一,裝機量達到67.5GWh,市佔率為31.2%。LG新能源以45.8 GWh(21.2%)緊隨其後,但明顯被拉開差距。能否重新迎頭趕上,我們將繼續關注。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18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