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康寧光纜公司現狀:康寧光纖的優勢

光纜無銅,盜之無用。這句警示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

在光纖普及之前,通信用的是電纜,裡面都是銅、鐵、鋁等金屬。但華人科學家高錕發明了光纖之後,無論是傳播速度還是成本都吊打電纜。這才有了如今廉價又高效的信息通信。

今天帶大家認識一下光纖之父高錕。

光纖之父高錕用玻璃絲改變世界

1933年,高錕出生於上海,那時候正處於戰亂年代,很多人連溫飽都是問題。可他在八歲上小學之前,卻能請得起私人教師,而且還是兩個,一個教古文,一個教英語。和很多牛逼人物一樣,小時候的高錕也是一個熊孩子,這時他明明還在玩土泥巴的年紀,他卻在家裡鼓搗了一個化學實驗室,用更高端的方式來玩泥巴。

他用紅磷和氯酸鉀和泥,這樣和出來的泥團晒乾之後一摔就會立即爆炸。這個發明讓整條街的阿貓狗都聞風喪膽,因為他最喜歡的事就是拿這些泥球摔向阿貓阿狗。但不得不說高錕還挺幸運的,沒有因為一不小心就在搓泥團的時候把自己搞沒了。但後來他因一次意外導致弟弟的手被硝酸燒傷。從此,高錕的化學夢就在父親的暴躁中破碎了。

當化學實驗被禁止,可沒說物理實驗就不行。於是高錕又折騰起了半導體收音機。但因為當時戰勢越來越激烈,高錕全家只能遷居香港。幾年之後,他又前往了英國留學。1960年,高坤加入了國際電話與電報公司,從事通信相關的研發工作。

當時的電信通信主要還是依賴電話線,可以簡單理解為銅線在沒有光纖之前,越洋電話用的就是海底電纜,通過控制電纜里的電流來表達和傳遞信息。在ITT工作三年之後,高錕和他的項目組將電信設備的傳輸能力提高了50%。隨後他就覺得索然無味,想轉行去當老師算了。就在高錕提交辭職信的時候,他的上司卻拒絕他的辭職,而且提出讓他參加旗下的光通信計劃。這一下就激起了高錕的興趣,甚至ITT為了表明挽留高錕的誠意,不僅幫他搞定了租房定金,還給他的妻子也安排了工作。不知道是歷史的巧合,還是高錕的上司慧眼識人,總之,ITT撿到寶了。

光纖之父高錕用玻璃絲改變世界

光纖之父高錕的成名並不順利。20世紀60年代,通信主要靠電話線,也就是銅線,但銅線根本滿足不了高速通信的需求。恰好激光的發明給通信界帶來新的希望,不過科學家適應一段時間後發現激光不太成型,但高錕覺得可能是這些科學家不太成型。

經過反覆實驗後,高錕將激光和自己正在研究的波導管技術結合,論證了光纖傳輸的可行性,並於1966年發表了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的論文,希望以光纖取代電纜通信。

畢竟光纖的造價、重量、傳播速度、損耗率等各方面都吊打傳統電纜。

但如此厲害的設想,在當時被當作痴人說夢。因為那時玻璃廠商只會做裝飾品或者瓶瓶罐罐,對研發符合理論標準的玻璃細線,不是沒有興趣,而是根本不可能。

但高錕沒有氣餒,他堅信這是能夠改變世界的大事。被無數玻璃廠商拒絕後,他甚至找了競爭對手公司貝爾實驗室也沒有好結果。

光纖之父高錕用玻璃絲改變世界

直到四年之後,康寧公司生產出了真正意義上的低損耗光纖。自此,全球各地的實驗室和工廠才開始積極投入光信息傳輸的研發。

無數工程師和機構畢竟幾十年的努力,光纖才被廣泛的推廣應用。我們開始進入信息傳輸的光速時代。

最早一批網民都是撥號上網,信息傳遞靠的是電話線收費巨貴,不說網速還賊慢。下一個學習資料得一晚上,等資料下好了,我的學習興趣都沒了。

說到這兒,你能理解高錕的光纖意義有多大了。2009年,高錕因為在光纖上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他也被世人譽為光纖之父。

可此時的他已經患上了阿茲海默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年痴呆。頒獎禮上的演講是由妻子代勞的,頒獎流程也為他做了特別的安排。

光纖之父高錕用玻璃絲改變世界

由瑞典國王親自送到他的手上,而不是向其他得獎者上台接受頒獎。2018年9月23日,高錕先生在香港離開了人世,享年84歲。

縱觀他的一生,你會發現這個人十分克制,除了小時候的淘氣,長大之後沒有冒險,沒有鋒芒。

但相較於西方天才們的瘋狂,作為華人的高先生卻代表着一種另類的創業和科研精神。他厚積薄發,中庸平和,充滿了中式智慧。高先生甚至沒在光纖專利上收取過一分錢,也從未爭取過,所謂大家也不過如此。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18446.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09 00:31
下一篇 2024-12-09 00:3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