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致富,這四個字代代相傳。末學也從小就受到這方面的教育,認為沒有什麼不對,要想致富,必須勤勞。直到今天,末學依然相信這四個字,依然認為這四個字是生活寶典,要致富,必須勤勞,勤勞能致富!
圖片源自網絡,如侵立刪。
我們勤勞的目的是致富,也就是我們每日的勤勞是想讓我們富有起來,那麼什麼是富呢?這一點是首先必須要搞明白的。不然,沒得談。
時下,我們多數人對富的理解,僅僅局限於有錢,有錢就是富,沒錢就是窮。如果這麼理解,那麼勤勞的確不一定能致富。可是,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說嚴謹一點,這樣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富,除了是姓的解釋之外,還有財產多、使變富、資源、豐富等義。末學相信這些釋義,朋友們都能理解。只是,這樣的解釋,不究竟。
貪者皆貧,有錢有資源未必是富,古人云:樂不可極,樂極生悲,欲不可縱,縱慾成災。一個人若貪得無厭窮奢極欲,再有錢他也不是富人,而是一名真正的窮人,且會被人所不齒所唾棄。他本人,也會每天生活在痛苦之中。

真正的富,是心中無缺,知足者常樂。有人拿農民朋友種地為例,來證明勤勞不能致富。這樣的例證,是建立在以金錢多少為唯一的衡量標準上的,錢多就是富,錢少就是窮,這樣出發點,本就是錯的。何況,現今的很多農民朋友,通過自己的勤勞和努力,也早已遠離了貧窮。
社會提倡和鼓勵,通過合法正當途徑,獲取財富。末學也希望人人衣食豐溢福慧具足,戶戶安居樂業和睦幸福。這是共識不需討論,表達於此,只是表明末學觀點,不僅不反對致富,反而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過上富足的生活。

勤勞致富的前提是勤勞。勤有大腦的勤和身體的勤,勞有腦力的勞和體力的勞。致富的前提離不開大腦和身體兩方面的勤勞。
思想決定行動,身體受大腦支配,若想致富,先要讓大腦富起來。勤於學習、勤于思考、勤於觀察、勤於總結,這都是讓大腦富起來的方法。讓大腦富起來,其實也就是讓大腦有了智慧。
有了智慧,視覺方能敏銳,方有可能察覺到時下社會所需民之所缺,通過身體力行將這個想法實現,滿足他人需求,解決他們困苦,通過勞動獲得財富,這是致富的前提。正如圖中所寫,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
有了智慧,行動起來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如若盲目跟風衝動做事,則很有可能事倍功半,更有可能血本無歸。
圖片源自網絡,如侵立刪
談到這裡,末學也給佛系的朋友妄言幾句:要致富,必須勤勞。敬香禮佛,可以修身養性反躬自省;讀經讀史,可以開拓視野增長智慧,這也是勤勞的一種表現,但是,若想讓自己得到財富,還必須去行去干。信願行為三資糧,即使你相信你命中有很多財富,你有這個致富的因,要想得到這種財富的果,也必須讓自己行動起來,行動就是緣,只有因和緣都具足,才會有果,不行動,緣分永遠到不了。

天上不會掉餡餅,即使會有餡餅掉下來,它也會掉到勤勞的人手裡。因為,天助自助。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11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