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解析主要內容「佛洛依德夢的解析對應」

《夢的解析》是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得·弗洛伊德創作的心理學理論著作,又譯做《解夢》。開創了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理論,被作者本人描述為“理解潛意識心理過程”的捷徑。

本書第一次告訴曾經無知和充滿疑惑的人們:夢是一個人與自己內心的真實對話,是自己向自己學習的過程,是另外一次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人生。在隱秘的夢境所看見、所感覺到的一切,呼吸、眼淚、痛苦以及歡樂,並不是都沒有意義的。

我做了一個夢-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弗洛伊德在書中還認為人在清醒的意識下面,還有一個潛在的心理活動在進行着,這種觀點就是著名的潛意識理論。

看書時,發現弗洛伊德試圖採用一種儘可能科學的方法去解釋“夢”。他說“我所要做的正是引入一種科學的心理分析法,對夢的過程詳加闡釋,從而探索那些精神力量的本質。”

因為夢的不可琢磨,難以捕捉,所以弗洛伊德的夢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主觀的,不科學的。而這一點他自己也承認了。

夢是願望的達成,是《夢的解析》最核心、最重要的結論。弗洛伊德認為,所有夢的核心本質都是願望的達成,就算是讓我們痛苦、焦慮的噩夢也不例外。

只不過成年人的心理活動比小孩子複雜得多,在夢裡實現自己的心愿不會像小孩子那麼簡單直接、毫不掩飾,他們會通過偽裝把真實的慾望隱藏起來。

弗洛伊德用冰山一角比喻意識與潛意識的關係。他認為,人的精神活動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冰山是能被我們覺察到的意識,而淹沒在海面之下的絕大部分,則是我們根本覺察不到的潛意識。

夢是願望的達成,可是這個願望只有想辦法從潛意識層面進入意識層面,才能成功形成一個夢,並在夢裡實現這個願望。

人的內心有很多不光彩的甚至自私的慾望,這些慾望難以啟齒或者見不得人,所以一直被內心的道德感壓抑和排斥着,被關在潛意識裡,為了從潛意識裡跑出來併合理地出現在意識層面的夢境里,這些被壓抑、被排斥的慾望會進行偽裝。

夢的偽裝有四種工作機制,分別是濃縮作用、移置作用、象徵作用、潤飾作用。經過這四種工作機制的偽裝和加工,夢的真實意圖就被成功地隱藏起來了。

夢是願望的達成,所以,解析夢的關鍵就是找到做夢者想在夢裡達成的那個願望。弗洛伊德認為,不管夢境多麼奇特,它的材料永遠來自現實世界。換句話說,我們不會夢到我們沒見過、沒聽過、沒經歷過、沒想過的東西。

那麼從分析的角度看,夢不管耍了多少花招來改造、加工、偽裝自己,製造夢的素材全都是可以從做夢者的真實生活中找到來源的。

用精神分析法解析夢,就是將夢境拆分成不同的部分,然後針對各個部分展開自由聯想,追溯這些念頭和想法在真實生活中的來源,然後再找出不同部分的內在聯繫。

為了避免對夢的隨意判斷,在解釋夢的象徵表現時要格外嚴謹,並通過對夢例中提供的所有明確素材仔細分析後,追究它們在夢中真正的地位與作用。

所以,弗洛伊德選取的都是些典型的夢。釋夢是如此困難,可我們卻不得不儘可能排除干擾因素去分析它。就像是你不得不打開裝滿破線頭的針線盒,試圖從中找到一根完整的絲線。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弗洛伊德作出的貢獻。

雖然就現在的研究來說,《夢的解析》里的內容有些過時,但它對於很多學科仍舊具有非凡的意義,譬如文藝學範疇對靈感的解釋、修辭學上的象徵。

《夢的解析》意義在於:對待任何一件事,儘可能地採取科學的方法去解釋,如果這件事本身就不能被科學的看待,那麼儘可能地用各種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去擴充或者縮小範圍,再從中找出某種關聯性。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08989.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08 15:23
下一篇 2024-12-08 15:2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