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Skylake架構的CPU發布以來,備受矚目的至強E3 V5性價比神U一直是DIY玩家們最期待的CPU產品。但Intel聲明搭載新100系芯片組的主板不支持至強處理,只能使用搭載C232或C236芯片組的專用主板讓整個平台成本略有提升,E3 V5是否性價比依舊?這次我們就拿出了至強E3-1230 V5和酷睿i5-6400進行了對比評測來一探究竟。

規格對比

至強 E3-1230 V5 採用最新的Skylake架構,製程工藝為14nm,四核八線程設計,8MB的三級緩存,和i7 6700k的區別為咔掉了集顯和超頻能力,降低主頻和TDP,關係十分親近。與上代E3-1230 V3相比,3.4-3.8GHz的頻率提高了0.1GHz,基本持平,接口為最新的LGA1151,製作工藝提高到14nm,支持最大64GB的DDR3-1600和DDR4-2133內存。

至強 E3-1230 V5 和 酷睿i5-6400
酷睿i5-6400採用最新的14納米工藝製程,採用了最新的LGA 1151處理器插槽。酷睿i5-6400原生內置四核心四線程,處理器默認主頻達2.7GHz,採用Intel睿頻加速2.0技術,睿頻後可達3.3GHz。其三級高速緩存容量高達6MB,內存控制器支持雙通道DDR4 2133MHz內存;核顯方面,酷睿i5-6400同樣內建HD 530核芯顯卡,但頻率要更低一些。
測試平台

測試分別使用了剛剛推出不久的華碩E3M-PLUS V5和B150I PRO GAMING/AURA主板搭建了兩套測試平台。因為E3 1230 V5沒有集成顯卡,所以獨立顯卡方面筆者選擇了華碩 STRIX GTX960 4G。

CPU部分的基準性能測試,使用常見Benchmark和應用軟件進行:




憑藉著四核心八線程和主頻的優勢新一代的E3-1230V5在CPU基準性能測試中都能取得大幅度的領先。基準性能的大幅度領先帶來的是專業工作和日常使用中全方面的提升,所以現在來看我們選取價位和E3-1230 V5相似的i5-6400作為E3 V5的對手,i5-6400的實力還是有點不夠看的。

因為E3-1230 V5並沒有搭載集成顯卡,所以測試中我們只選取了CPU部分的成績。



到了CPU應用性能測試的部分,我們可也看到多核心超線程E3的威力,涉及到多核心高負載的項目測試中,E3-1230 V5在成績上的優勢會進一步與i5-6400拉開到70%左右。即使是將對比的對手換成主頻更高且不鎖倍頻的i5-6600K性能上的差距依舊非常明顯。




在圖形基準測試中我們還是能夠看出,重度負載下兩個平台的效能差距很小只有1%~3%,而在中低負載的情況下效能差距在6%左右。這說明多核心超線程是存在微弱優勢的,但在目前遊戲對顯卡性能需求更為明顯的情況下,這種優勢並不明顯。就是說實際遊戲方面,使用同樣的顯卡在搭配E3-1230 V5和i5-6400的時候,幀數不會有明顯差距。
新一代E3 V5 VS i5 6400 評測總結
測試成績中遊戲性能差距並不明顯帶來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選擇日常使用優勢較大、遊戲性能並不突出但售價比較便宜的E3-1230 V5好?還是選擇日常使用體驗一般、遊戲性能也一般而且售價不便宜的i5-6400好?

在這裡,筆者的建議是在總預算接近的情況下,E3-1230 V5與同價位的i5-6400、i5-6500相比在遊戲性能上的體驗是相近的,但四核心八線程的E3-1230 V5卻能在日常使用和工作中給你更為全面的優質體驗。

我們分別用散片E3-1230 V5和盒裝i5-6400搭配華碩現在熱門的對應主板E3 PRO GAMING V5和B150 PRO GAMING/AURA,兩種方案的總價都在2600元上下。儘管i7-6700K在春節後的價格出現了回落,但其2700元的價格依舊顯得有點高不可攀。如此一來,新一代E3-1230 V5的性價比又凸顯了出來,看來一代神U的傳奇還是可以繼續下去的。
所以糾結於E3還是i5如何選擇的朋友,筆者建議是追求全面體驗或者重度遊戲的朋友可以嘗試下E3-1230 V5與E3 PRO GAMING V5的組合;而主要是日常使用和輕度遊戲,那選擇i5-6400與B150 PROGAMING/AURA也能滿足需求。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08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