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駕校車輛、教練、場地資源緊張,加上實地練車,常受暴雨大霧、嚴寒酷暑等因素影響……為了緩解資源的緊張局面,減少排隊等待,同時進一步提升駕培的效率和質量,越來越多的駕校,選擇引進學車模擬器來輔助教學。
在這一需求的刺激下,目前市面上的學車模擬器遍地開花。
有VR虛擬仿真的,有AI模擬駕駛的。有專註駕培和駕考的,也有集駕培和娛樂功能於一體的。到底哪種學車模擬器更靠譜?在選購時,駕校怎麼避雷避坑呢?
下面我們和大家一起來聊聊。
學車模擬器怎麼選?關鍵看這3點
關於選哪種學車模擬器比較靠譜,結合多年駕培經驗,我覺得以下幾點特別關鍵:
1、好不好用——駕培體驗。
雖說,功能覆蓋面、教程、性能、價格、性價比等都很關鍵,但學員體驗就像一個基礎的1,不管後面多少個加分的“0”,學員覺得不好用,結果還是0。
和實地教學相比,模擬學車主要在室內,沒有風吹日晒,體表能舒適很多。
但長時間對着屏幕練習,易產生疲勞眩暈感。仿真部件搭配屏幕,能否營造真實駕感,讓學員獲得和實車教學相似的效力,也很考驗產品功力。
為了營造逼真駕感,1.0階段,大部分廠商在產品外觀和部件上盡量做到和實車比例和材質的高還原。
但“光有其形”顯然不夠,所以2.0階段,很多廠商開始有意識地在效果呈現上做優化。
比如藉助VR,營造沉浸式觀感,並在訓練時植入常見事故、惡劣天氣、複雜路況等,加深學習記憶。

但長期配套頭盔輔助練習,會給身體帶來一定負擔,高度近視的學員更是叫苦不迭。
在這種情況下,裸眼的AI模擬學車後來居上,成了“新寵”。
和前兩代相比,AI模擬學車繼承了兩者的優勢,而且像賦駕AI模擬學車這類新一代的駕培模擬器,除了靠“大屏高清+力感還原”帶來沉浸式駕感,還通過自研AI視覺算法,提高畫面精度和反應靈敏度。
防眩暈和符合人體力學的設計,也能盡量避免機體勞損,確保學習收益的最大化。

這類學車模擬器學起來舒適又輕鬆,一般2-5個課時下來,學員基本能熟練掌握駕駛技巧,並形成良好的身體記憶。此時再進入實車教學,初次上路的不安心理消失得無影無蹤,學習效果還能翻倍。
2、會不會教——教學方式。
雖然有些學車模擬器標榜自己多牛逼,內置了多少優秀教案和場景,能如何生動地教會學員怎麼掌握駕駛技巧和行車知識,但教學方式不同,實際的教學效果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舉個例子:
像探索學習或遊戲學習型的駕培模擬器,在趣味性和體驗上可能很酷,但學員能否有效學習、高效掌握駕培技巧,不僅很考驗教學場景的設計水平,也很考驗學員自身的自學能力。
遇上教練很難從旁協助和糾錯,學習效果還可能事倍功半。
而對於某些純灌輸型的駕培模擬,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也很難起到真正的經驗傳遞+實操實訓+糾錯優化的效果。
為了避免這些,選擇駕培模擬產品時,能保障駕培教案質量及傳遞方式有效,且人機交互的程度較高的模擬器,顯得更靠譜。
至於具體怎麼評估,內置全國優秀駕培案例集,能準確無誤、及時有效地傳遞駕培經驗和知識,是基礎。
像賦駕AI學車模擬器這類,還能通過學員的駕駛操作,提前預判、實時提醒,並通過圖文+語音形式呈現出來,方便學習和記憶的產品,效果更佳。
賦駕AI學車模擬器界面
另外,除了看是否帶標準教學和24小時執勤的“電子教練”,是否支持人機交互教學,教練能否隨時從旁指導,學員的學時、學習進度能否有效管理,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3、有多能用——軟硬件配置。
當產品價值OK,用戶也滿意,能用多久,用到怎樣的程度,就是很多人比較關心的問題了。
在這點上,產品用的什麼材質?使用壽命多長?性能是否穩定?維修率高不高?耗電量大不大?安裝運輸起來,麻不麻煩?售後服務有沒有保障?是大部分駕校普遍最關心的點。
不過,隨着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對駕培服務的滲透,以及駕培行業對精細化管理的強勁需求,與學車模擬器配套的約學車管理、場館管理、設備管理、教員排班管理、學員管理、維修反饋等軟件配置,也顯得不可或缺。

這也意味着:即便一台學車模擬器再好,不能有效識別學員身份、無法進行學時的進度管理、使用及運行狀態無法維護更新、也不能對駕培服務起到任何助益,最終依然可能被淘汰。
這也是為什麼,像賦駕這類新一代駕培產品,都率先實現軟硬件的一體化管理,並將軟實力作為硬件配置的有力後盾。
綜上,學車模擬器哪種好,想必大家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如果你依然無法選擇,專註做好學車模擬器及駕培信息化管理的賦駕,也許是你的新選擇。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0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