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設計管理系統「電商管理系統論文」

編輯導語:隨着業務模式的成熟,業務所需要的支撐系統也需要不斷改進。在電商管理中,會用到OMS,而隨着新零售的發展,OMS需要進行升級的地方也有很多。作者總結了個人對於OMS的一些認識,與大家分享。

電商信息化:淺談OMS訂單管理系統

一、前言

隨着業務模式的成熟,支撐業務的信息系統也逐漸成熟,人力資源、OA、ERP、OMS、WMS等等各個領域的軟件也都有了商業產品的佼佼者,今天,筆者把個人對OMS的一點點認識與大家一起分享,歡迎大家交換不同看法!

二、什麼是OMS訂單管理系統

1. 釋義

“接受客戶訂單信息,以及倉儲管理系統發來的庫存信息,然後按客戶和緊要程度給訂單歸類,對不同倉儲地點的庫存進行配置,並確定交付日期,這樣的一個系統稱為訂單管理系統。”

這是來自於百度詞條“OMS”的描述,更多解釋見百度OMS詞條。

簡單來說,就是商家用來管理訂單,通過OMS系統對訂單以及訂單信息所關聯的信息進行處理,從而實現庫存管理、訂單履約以及其他業務需求的信息系統。

2. 解決了哪些問題?

如果看上面的概述很難理解什麼是OMS訂單管理系統的話,那我們就從實際的電商業務角度出發來理解一下吧!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在電商平台的購物流程基本上是:平台挑選商品——下單支付——等待發貨——查看快遞——收貨取貨

但是這個鏈路中,商家從商品採購到訂單處理再到倉庫發貨、快遞運輸/派送的流程是不被我們感知的,商家要想讓我們購買的商品能夠順利地到達我們手中,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在這大量的工作中,就要依靠OMS訂單管理系統解決商品的管理、訂單從平台的獲取、發貨倉庫的分配、發貨快遞的選擇、平台庫存的同步等等一系列複雜的工作。

例如:

商家在多個平台的店鋪中上架了上百個商品,那麼各個店鋪中商品的庫存就需要與商家倉庫中的庫存保持實時同步,這樣才能避免賣超,並且,不僅僅是庫存同步,為了避免在各個平台都不超賣,庫存在各個平台的分配也需要OMS來解決。

還有收貨地址的變更、訂單需要拆分從多個倉庫發貨的處理、發貨快遞信息的回傳等等。

三、OMS的功能模塊以及與其他系統的關係

1. OMS訂單管理系統的功能架構

OMS的功能架構是從訂單信息流的變化中抽象出來的,怎麼理解“信息流的變化”呢?

這裡從“信息流”和“變化”兩個維度來理解:

例如,平台上的訂單從平台通過API接口進入OMS,如果這個訂單不需要任何修改,那麼這個過程就只是一個信息的轉移,雖然只是一個信息的轉移,但是對於系統來講,仍然需要配置店鋪的基礎信息、商品的基礎信息、倉庫/快遞信息等來識別這個訂單是來源於哪個平台,購買的是哪個商品,需要用哪個快遞去配送。

另外,訂單信息流中的商品信息、庫存信息、倉庫信息、快遞信息都需要對應的功能模塊來實現配置;

但是隨着業務不斷的複雜化,訂單的信息在轉移的過程中,發生了變化,例如:

  • 商家客服答應了買家贈送贈品,原始訂單信息中並沒有;
  • 買家購買了兩筆收件信息一致的訂單,要求合併發貨;
  • ……

這些場景在實際的業務中不勝枚舉,OMS產品在發展過程中,為了系統性地解決在訂單信息進行流轉並發生變化的需求,形成了功能模塊化的架構,通過近幾年電商業務模式的成熟和OMS產品的發展,OMS中的功能模塊也逐漸固化下來,成為了建設一個OMS系統所必需的標準功能模塊。

功能模塊拆解見下一小節腦圖。

2. OMS訂單管理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關係

僅僅有一個OMS系統是不足以完成整個訂單履約流程的,也不足以支撐企業的其他業務。

例如和OMS最密切的WMS系統就是訂單發貨的關鍵系統,承載着庫存管理、出入庫單的執行等任務;

還有需要和OMS協同進行訂單對賬的財務管理系統、用以分析銷售情況的數據分析系統等等,都和OMS涉及到的信息流密切相關。

電商信息化:淺談OMS訂單管理系統

四、結語:上下延伸,理解變化

在傳統的電商時代,OMS只需要能夠對接平台處理訂單就可以了,進入新零售時代,銷售的渠道越來越多,訂單履約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有布局分倉的,有工廠代發的,有直播帶貨的,還有門店自提的。

商業模式的變化,給OMS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以往的功能模塊可能無法再支撐新的業務了,新設計的業務好像又與原有的功能模塊有太高的耦合性,產品人被困在了系統里……

作為供應鏈信息化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OMS承載着訂單信息流能否順利流轉的重任,區別於WMS的功能專業性更強一些,OMS的功能更接近商業模式,所以很多種情況下大家把OMS稱為訂單中台,這也彰顯了在企業業務中OMS的重要性。

筆者想要表達的是,B端從業者,無論是做平台產品,還是商業產品,或者是企業信息化支撐,我們都要擁抱上下游的業務,把知識面向訂單的上下游延伸,這樣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商業,更好地服務產品。

然後,更有助於向供應鏈全鏈路的產品方向發展,做一個供應鏈方向的複合型產品人,像全棧工程師一樣做一個供應鏈的全棧產品,我想,這應該是大多數B端產品從業者相同的努力目標吧!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03618.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07 12:09
下一篇 2024-12-07 12:1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