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更多的人,投更好的人。
文/菲斯喵
上周,三七互娛亮出2019年上半年的財務成績單。
在報告期內,這家公司的經營業績,實現了大幅增長:營業收入為60.71億元,同比增長83.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33億元,同比增長28.91%;手游業務收入達54.27億元,同比增長152.90%。在易觀發布的《中國移動遊戲市場盤點分析2019H1》中,三七互娛在國內手機遊戲業務的市場佔有率更是達到10.02%。
在喜人的數據背後,我們所看到的,是三七互娛旗下研發子公司極光網絡所打造的爆款。財報顯示,《一刀傳世》《斗羅大陸》H5兩款自研發產品,在上半年,均實現了單月流水過億的成績;而《精靈盛典》上線後,也曾在App Store遊戲暢銷榜最高排名第三。

事實上,截止到今天,極光網絡已經將單月流水過億的產品陣容擴大到了十款。自2013年成立以來,六年時間裡,其先後打造的單月流水過億的產品包括:《大天使之劍》《傳奇霸業》《永恆紀元》《大天使之劍H5》《傳奇霸業》手游《屠龍破曉》《斗羅大陸》H5《斬月屠龍》《一刀傳世》以及《精靈盛典》。

三七互娛極光網絡旗下自研“全明星”
對於三七互娛來說,連續成功的邏輯,既有系統化流量經營打法發揮的關鍵作用;與此同時,他們在擴大研發投入、增強技術實力、推進多元化發展的這條道路上,也收到了越來越明顯的成效。恰如三七互娛聯合創始人、極光網絡CEO胡宇航先生所說,目前三七互娛在業務上所強調的是“研發運營都要強”的「研運一體」雙引擎結構。
業內對三七互娛運營打法的特點,有一定認知;但對於這家公司如何在研發方面實現的突破,或許還存在諸多不了解。而這正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
極光網絡自研產品的特點有哪些?
在半年報中,三七互娛如此概括旗下極光網絡自研產品的特點:高成功率和長周期。精品化及多元化,也是涉及到產品研發的兩個關鍵詞。
「高成功率」的產品特性,並不難理解。六年時間,十款月流水過億——以這個結果導向來看,外界其實很難輕視極光網絡在研發方面的建樹。
值得注意的是,對極光網絡來說,成功率的優先級是排在高產出之前的。此前,胡宇航先生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表示:“我們研發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首先要保證成功率,而不是數量多。”
此外,極光網絡旗下自研產品往往也伴隨着「長周期」的特點。例如《一刀傳世》,團隊會針對新老玩家的付費、留存進行詳細的分析,由此給研發反饋建議;而研發調整更新大版本時,會針對新老玩家做不同的玩法內容。“版本上線後,十分受玩家歡迎,這也穩定了遊戲的表現。”
另外,據三七互娛的半年報顯示:《永恆紀元》《大天使之劍H5》等多款上線2年以上的自研遊戲在已發行地區保持了穩定流水。這些產品的長線生命力,以及極光網絡在自研上的連續成功,往往脫不離精細化、數據化的產品策略。
要做高成功率和長周期,離不開極光網絡對於產品「精益求精」的態度和追求。極光網絡相關負責人告訴葡萄君:“我們自研的每款產品都經過測試-調整優化-測試-調整優化—測試的階段,反覆打磨成精品後才上線發行,從而保證遊戲的高品質。”
對方以《一刀傳世》為例,介紹了這款產品在研發過程中,所要經歷的各種測試調優。這其中涉及到修改數值、技能、遊戲玩法等。另外在美術方面,產品在研發過程中準備了三套完全不同風格的資源,根據玩家的反饋和接受度進行更換,在多次測試後才正式推向市場。
在胡宇航先生看來,連續成功並不是簡單地「重複相同方向、複製相同模式」。而我們在極光網絡的產品矩陣中,其實也發現,「多元化」的特性正在愈發顯現出來。儘管說,RPG仍是這家公司的主旋律,但在業務構成與產品布局上,這家公司在過去幾年中,正在對優勢品類之外的領域,進行嘗試和探索。
財報顯示,該公司正在研發的新項目,包括了休閑競技類遊戲《超能球球》、模擬經營類遊戲《代號DG》以及IP改編產品《斗羅大陸3D》等等。而我們覺得最值得關注的一點,其打算在「SLG市場」進行發力了。

業內目前對SLG市場的判斷,其中包括了競爭相對激烈、市場空間縮小、同質化嚴重。也就是說,在破局難度愈發加大的情況下,極光網絡試圖從中挖掘出自己的盤子。如何實現?按照胡宇航先生的說法:“如果說現在還做COK like遊戲,那能吃的也只是小範圍市場。”
目前我們所了解到的,極光網絡正在展開對SLG類型的遊戲前期的市場調研和分析,預計將於下半年進行立項。而他們的目標,“希望單個產品能做到市場前五,因為只有前五才有價值。”
那麼極光網絡是如何做好研發的?
高成功率、高品質、多元化、長周期等,可以說是極光網絡在產品研發上的方向。而問題在於:要靠怎麼做,來達到這個美好目標呢?
重視研發投入、團隊建設和研發人才的培養——這既是胡宇航先生給出的答案,也是三七互娛多次在財報中提煉的關鍵。
“要想做出成功的產品,一定要保證資源方面的投入。一方面是時間;另一方面就是投更多的人,投更好的人。”胡宇航先生對媒體提到過,投入資源和人才是他們打造爆款的關鍵;而人才也是目前「極光2.0計劃」的核心之一。
我們從財報上可以看到,三七互娛在研發上的支出,處於一個增長趨勢。在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研發投入為3.18億元,同比增長22.74%。
行業產品研發周期一般為9-12個月,而極光網絡相關負責人告訴葡萄君,今年上半年自研產品《精靈盛典》卻是歷時三年時間打造出來的產品。對方表示,這款產品之所以耗時較長,一方面是有着嚴格的測試與調優過程;另一方面,該作也加大了技術投入,採用了極光網絡開發的全新粒子遊戲引擎系統,由此在人物精細化渲染、3D場景以及光影表現方面,實現了更好、更真實的效果。

以上截圖為測試內容
而除了升級自研引擎和開發架構之外,極光網絡另外還研發了實時大數據分析系統,為了強化數據分析能力,更快捷地提供市場數據反饋。
該負責人還與葡萄君透露一個財報中並未提到的數據:目前研發團隊已超過1200人,比去年同期多了近300多人。
三七互娛董事長李逸飛先生曾提到:“除了在廣州,我們在上海、武漢、成都等地都在擴充自己的研發團隊。所以哪裡有人才,我們就去那裡建自己的研發分部。現在相對的弱勢或者是劣勢,我認為慢慢也會被我們的投入所覆蓋。”
與此同時,對於研發人才的培養,也是極光網絡所關注的。胡宇航先生提到,團隊對新人的基本功和可塑性十分看重,甚至不會在意他們是否對RPG有足夠高的了解。“實戰是最重要的。”他表示極光的產品很多,而極光會傾向於做好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讓新人在不同的實戰項目中,去鍛煉純研發技能。
而面對遊戲市場精品化和細分的趨勢,極光網絡在人才培養層面,會更加聚焦人員多樣性,打造多元化的團隊。
總體來說,前期的技術積累、人才投入與市場分析,是極光網絡做好自研產品的本質。
為什麼要堅持研運一體?
這其實並不是三七互娛獨一家認準的商業模式。一個發展更為健康的遊戲廠商,往往也都講究研發和運營,兩手都要強,兩手都要硬。這一方面是減少對外的依賴,提高自我保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對內部資源的優化與合理分配,讓運營更好地配合研發,對產品進行打磨。

三七互娛以頁游起家,並且在發行策略、運營方面有着較多的積累與沉澱。相對來說,在研發方面所建立的優勢還不足夠明顯——用李逸飛先生的話來說,是處於相對弱勢的狀態,厚度與第一代遊戲公司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研運一體的起步雖晚,但目前所見到三七互娛取得的成效已經越來越明顯。6年時間的緊追直趕,已經讓它逐步縮短了與目標的距離。這一點,自然體現在三七互娛目前呈現出增長態勢的營業成績上,也表現於他們接連拿出的爆款;此外,背後自研引擎的升級與研發實力的提升,同時也是重要表徵。
極光網絡成立的第六年才剛開始,而在今年下半年,他們也會按照自己的方法論,在SLG、休閑競技等細分領域施展動作。三七互娛通過極光網絡打造的月流水過億的自研產品名單,必將越來越長。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02398.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