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應大部分小夥伴的要求,想着今年也快結束了,果子這邊就以今年發布的耳機,出一期 “ 耳機推薦 ” 給大家。

如果剛好有選購耳機或者考慮了很久還沒想好購買哪款的,想必看完或多或少對你的選購過程會有一定的幫助及參考價值。

在開始之前,首先果子要明確說下這次耳機的入選範疇…
也就是果子為什麼會選擇推薦這些耳機。
因為耳機在音質、佩戴上偏主觀,大家 “ 口味 ” 也都不一樣,所以果子就自己部分聽過、戴過,再結合網上一些網友的評價,從價位、品牌、口碑上做出過濾再推薦給大家。

當然!這次推薦的耳機自然是現在人手一個,非常流行的 “ 真無線藍牙耳機 ” 為主。
大家有更好或者目前在用體驗覺得非常好的無線耳機,也可以看完後在評論區上分享出來。
100 元以內
百元以內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在音質、設計、做工上表現可能算不上非常出色,但近兩年藍牙音頻技術的飛速進步及普及。
現在百元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在日常使用體驗上,已經是非常可以了!
有些百元耳機的表現甚至出現了越級挑戰的能力。
QCY T13
不得不說,QCY 近兩年在低價位段市場上,可謂是一路狂飆,殺出了一條血路。
憑藉過硬的品質及良心的功能、價格,帶給那些喜歡夠用、好用、務實的消費者更實惠的選擇。
這款 QCY T13 果子個人覺得在顏值、續航、交互體驗上,百元以內還是非常能打的。

這款耳機採用 “ 全入耳 ” 設計,單支 4.4g ,佩戴感果子個人覺得可以,十分輕巧,算緊實。
支持 App 設置及彈窗功能,續航單次 8 小時,結合充電倉能維持大概 32 小時的連續使用,且支持充電 5 分鐘聽歌一個小時的快充體驗。
4 麥克風的配置也保證了通話質量。

音質方面算不上非常出色,但在這個價位段還是優秀的表現。
以一款入門級真無線藍牙耳機去對待的話,性價比可以,現在看結合各種優惠價格剛好卡 100 ,值得入手。
當然,不喜歡這種 “ 全入耳 ” 設計的小夥伴。
也可以看下同是 QCY 家的 T8 。
QCY T8
T8 採用 “ 半入耳 ” 式設計,相比 T13 不那麼壓耳朵。
整體外形就是目前主流的 “ AirPods ” 式亮面設計,佩戴感肯定比上面的 T13 要好點。

這款耳機採用 13mm 超大動圈單元,音質在這個價位段非常能打,主要是果子會經常聽 “ 動次打次 ” 這些,這款耳機的表現還是出乎我意料的。
不過人聲方面聽起來可能會比較干,這個就看個人喜好啦!
結合這個價位,彈窗、App 自定義功能、入耳檢測這些比較實用的功能也都一個不少。

不過果子當時買的 T8 還是遇到了一些小毛病。
不如做工一般、偶爾電流音、有時候連電腦會頻繁出現斷連的現象,還有耳機支持的 “ 低延遲模式 ” ,在玩吃雞的時候會出現較大的延遲。
這款型號也有針對遊戲延遲特別推出了 T8S 增強款,不過價格也貴了小 50 ,而這款只要 79 就能到手。
大家在選購時可以結合自己的需求斟酌下。
OPPO Enco Air 靈動版
這款耳機本來是 200 價位段的耳機,但偶爾有活動蹲一下還是能蹲到 99 的價格。
OPPO 的 Enco 系列口碑還是非常可以的,這款靈動版也不例外。

其採用 “ 豆狀入耳 ” 式設計,8mm 的動圈單元支持 AAC 高清音頻協議,不錯的通話降噪以及效果不錯的 “ 遊戲模式 ” 。
有意思的是,作為 Enco Air 的 “ 青春 ” 版。
其依然提供了 IP54 防塵防水跟恆玄新一代雙通道藍牙音頻 SoC 方案,也就是左右耳互不依賴支持獨立使用。

要是目前在用着 OPPO 機型的小夥伴,那麼這款可以閉着眼睛買了,體驗一定不會差。
紅米 Redmi Buds 3 青春版
果子依稀記得這款耳機在推出時很多人跑去小米之家詢問,主要是這個價位來看,Buds 3 青春版還是蠻香的。
這個果子當時在店裡有試戴過,佩戴效果一般,由於採用 “ 貓耳 ” 的設計,所以這款耳機的佩戴可能會挑人,十分建議購買前去實體店試下。

作為接過 AirDots 2 的性價比之作。
藍牙 5.2 技術在連接速度、抗干擾性方面顯著提升,拿起即用。
同時單次 5 小時,充電盒 18 小時的理論續航,也十分堅挺;配合 IP54 防塵防水 + 磨砂表面設計,基本上就是一款買了隨手用隨手扔的實用性耳機。

音質方面對於這個價位的耳機來說,算不上十分出彩。
在果子當時的使用中,聲音較大時會出現一點毛刺的感覺,動次打次時下潛也一般,Emm……聽着比較平淡。
但中音及人聲聽着還行,飽滿明亮。
99 元價位總體來說比較適合那些需要連接穩定、迅速、方便且喜歡貓耳設計一款比較耐用耳機的小夥伴。
100-300 元
到了這個價位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基本上在做工、用料、音質方面相比 100 以下那些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算是買了可以長期用的 “ 實用之選 ” 。
有了主動降噪功能,就算是遊戲延遲方面,也有可觀的提升。
價位從低到高依次是:
紅米 Redmi AirDots 3
日常聽歌比較多的小夥伴,紅米這款 AirDots 3 果子還是十分推薦的。
圈鐵配置,支持高通 aptX Adaptive 解碼,要是手機支持該編碼的小夥伴,想必這款耳機能提供良好的音質體驗。

畢竟 199(有時149)能同時買到 “ 圈鐵 + aptX ” 配置還是十分難得的。
連接方面有 “ 高通 3040 ” 芯片 + 藍牙 5.2 技術支持,穩!

單支 7 + 充電盒 30 小時的超長續航,表現亮眼。
當然!這樣的豆狀入耳式設計果子前面也說了,比較挑人,如果對這款耳機感興趣的小夥伴還是建議去試試再決定購買。
還有,這款耳機在延遲方面算不上出色,特別是手游,所以還是更推薦追求音質的小夥伴。
OPPO Enco Air
同樣,追求音質但不喜歡上面 AirDots 的入耳式設計,可以選擇這款半入耳式的 Enco Air !
“ 12mm 動圈 + 低音增強導管 ” 在音質方面不輸上面的 AirDots 。

半透明的果凍設計也十分新穎,同價位顏值無敵,相信女生會特別喜歡。
OPPO 獨家 “ 充電 10 分鐘續航 8 小時 ” 的傳統藝能這款耳機也有。

總之無論是連接穩定性、音質、佩戴舒適性、遊戲延遲、綜合體驗等這款耳機同價位表現果子目前覺得…最強不敢說,但一定是第一梯隊。
原價 299 的耳機,現在活動 199 就能拿下,香啊!
漫步者 LolliPods Plus
作為火爆型號 LolliPods 的升級款,LolliPods Plus 無論是音質、底噪相比 LolliPods 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同樣對比自家 LolliPods 系列的常規款、mini 、Pro 等型號果子最終還是推薦大家選擇 Plus 。

升級的高通 3040 芯片、藍牙 5.2 ,支持 aptX Adaptive 、aptX AAC 、SBC ,另外還支持 IP54 防塵防水 、主從切換、快充功能等等…
典型的 300 價位段產品,不過現在領券優惠加活動,差不多 250 就能拿下。

性價比極佳。
這款果子還是比較推薦大家去入手的…
紅米 Redmi AirDots 3 Pro
作為一款原價 349 元的耳機,現在 300 元以內就能拿下的 AirDots 3 Pro ,無愧是性價比之王。
這款也是小米再一次發現市場真空區所推出的一款有着 “ 內卷之王 ” 稱號的 “ 主動式降噪 ” 真無線藍牙耳機。

300 不到你能買到:
-35dB 降噪深度主動降噪、69 毫秒的超低延遲、無線充電、雙設備連接,還有幾乎能算是通透模式的通透模式。

基本上就是這個價位段的 “ 小米 6 ” 好吧!特別適合手游+日常通勤的小夥伴。
當然,前提是你能接受 “ 豆狀入耳 ” 造型的耳機設計。
300-800 元
除開上面優惠降價的 Redmi AirDots 3 Pro ,這個價位開始的耳機,也都開始配有 “ 主動降噪 ” 功能。
優秀的做工、用料,音質方面也開始有講究,基本算得上符合 “ 旗艦 ” 無線藍牙耳機的行列。
漫步者 LolliPods Pro
與上面 LolliPods Plus 不同的是,LolliPods Pro 採用了入耳式設計,因此正如各家 Pro 級產品一樣,新增了 “ 主動降噪 ” 功能。

“ 蘿莉炮 ” 支持 -38dB 的降噪深度,同時還支持類通透模式。
應對諸如日常通勤、地鐵、吵雜環境中還是十分夠用的,佩戴舒適性方面個人覺得跟蘋果的 AirPods Pro 差不太多。
AAC + SBC 解碼,聲音解析不錯,音質這方面跟上面的 Plus 差不太多,像 IP4X 、遊戲模式、雙主機、快充它也是集大成。

329 的售價卻有如此配置,也讓它面對比它價格更高、定位更高的對手時仍然不虛。
是一款 300 價位段比較實用的耳機。
OPPO Enco Free 2i
其實本來果子想推 Free 2 的,但寫的時候看到 OPPO 新出這款,針對之前發布的 Free 2 做了改良。
看了下還便宜了 100 塊,目前 499 能拿下,果子個人覺得相比 Free 2 會來的更划算。

在 Free 2 原本強勁的 -42dB 降噪深度基礎上改進了 “ 抗風噪導管設計 ” ,還減輕了耳機重量。
少那 100 塊也只是改成了 “ 系統級調音 ” ,而不再是之前宣傳的 “ 丹拿大師 ” 調音。

這個果子倒沒覺得差別很大,反正是划算的!
除此之外,其餘各項性能也基本符合 500 塊的 “ 主動式降噪 ” 耳機表現。
華為 FreeBuds Pro
作為華為的 “ 旗艦 ” 主動式降噪耳機,FreeBuds Pro 採用入耳式設計。
降噪、音質都非常優秀。

官方宣稱最大降噪深度可達 -40dB !
加上 11mm 的穩態動圈設計,音質不俗。
開啟降噪後聆聽單支 5 小時充電盒 22 小時的續航表現也能令人滿意。

且華為強項通話部分處理的也十分優秀。
目前官方平台普遍在 700 左右,要是蹲一下第三方平台還是能在 600 價位區間拿下的。
整體表現優秀。
華為 FreeBuds 4
當然!要是需要主動降噪,但不喜歡入耳式設計的,也可以選擇這款華為的 FreeBuds 4 。
這款半入耳式的 “ 主動降噪 ” 耳機,算得上是特別的存在。

主要是做主動降噪耳機的,基本上都會採用 “ 入耳 ” 式設計,所以華為能做出半入耳的規格,對自家的降噪效果還是十分自信的。
也的確!這款半入耳式的主動降噪耳機做的是不錯。

目前官方平台普遍在 700 左右,要是蹲一下第三方平台同樣還是能在 600 價位區間拿下的。
800 元後
這個價位後我想果子就不用再推薦啦!
因為這個價位後的耳機大家一般都會買各自品牌的 “ 旗艦 ” ,也就是說各方面都是奔着 TOP 去的。
比如用着 iPhone 的小夥伴,那麼果子我自然更推薦入蘋果自家的 AirPods 以求最完整的體驗。

安卓這邊還有索尼的降噪豆 WF-1000XM4 這種各方面幾乎都滿級的 “ 天花板 ” 。

到了這個價位你們心裡肯定比果子我更明確自己想要一款什麼樣的耳機。
好了!這期耳機推薦就到這啦!
還是謝謝那些能耐心看完的小夥伴,如果在產品的選購過程中真的有幫到你了,也是果子我出這麼一期的初衷。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02348.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