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如何用python開發移動App後台
1、使用python開發APP後台要用到tornado框架,因為非阻塞io的原因,性能非常高,特別適合寫後端API(App的後端應該都是rest風格的api),而且成熟穩定。
2、APP後台需要部署服務器,這方面涉及到運維、測試、開發諸多方面, 部署和測試推薦幾個包:fabric、nose、unittest(python自帶),版本管理推薦git,持續集成推薦使用docker+jenkins。
3、APP後台服務性能需求方面,youtube、reddit、豆瓣、知乎這樣的大流量網站都是python寫的,所以App的規模不太可能遇到性能問題,即使有也應該不是python的問題,而是任何語言都會有問題。大量的pv是可以靠堆服務器堆出來,如果是計算量比較大的任務,可以考慮用c或c++寫。
4、網頁前端以及移動端開發後台用python寫的API,讓前端使用React,就可以輕鬆解決前後端分離這個問題。
5、現有開源實例子比較少,App後端開源的不常見,而且大部分是rest風格的api,很多時候會涉及到自身的業務和敏感信息也不會開源,所以都要自己從頭開始編寫。
python 前後端進行交互 需要用到接口嗎
當然要,一般是用ajax做的。
接口就是,前端按照一定格式給後端發請求數據。後端根據請求數據進行處理,返回給前端響應數據。
python是用於前端還是後端開發
python既可用於前端還可用於後端開發。
Python是一種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是一種動態的、面向對象的腳本語言,最初被設計用於編寫自動化腳本(shell),隨着版本的不斷更新和語言新功能的添加,越來越多被用於獨立的、大型項目的開發。
Python在設計上堅持了清晰劃一的風格,這使得Python成為一門易讀、易維護,並且被大量用戶所歡迎的、用途廣泛的語言。
設計者開發時總的指導思想是,對於一個特定的問題,只要有一種最好的方法來解決就好了。
這在由Tim Peters寫的Python格言(稱為The Zen of Python)裡面表述為:There should be one– and preferably only one –obvious way to do it。
這正好和Perl語言(另一種功能類似的高級動態語言)的中心思想TMTOWTDI(There’s More Than One Way To Do It)完全相反。
擴展資料:
Python的設計定位:
Python的設計哲學是“優雅”、“明確”、“簡單”。因此,Perl語言中“總是有多種方法來做同一件事”的理念在Python開發者中通常是難以忍受的。
Python開發者的哲學是“用一種方法,最好是只有一種方法來做一件事”。在設計Python語言時,如果面臨多種選擇,Python開發者一般會拒絕花俏的語法,而選擇明確的沒有或者很少有歧義的語法。
由於這種設計觀念的差異,Python源代碼通常被認為比Perl具備更好的可讀性,並且能夠支撐大規模的軟件開發。這些準則被稱為Python格言。在Python解釋器內運行import this可以獲得完整的列表。
Python開發人員盡量避開不成熟或者不重要的優化。一些針對非重要部位的加快運行速度的補丁通常不會被合併到Python內。
所以很多人認為Python很慢。不過,根據二八定律,大多數程序對速度要求不高。在某些對運行速度要求很高的情況,Python設計師傾向於使用JIT技術,或者用使用C/C++語言改寫這部分程序。可用的JIT技術是PyPy。
Python是完全面向對象的語言。函數、模塊、數字、字符串都是對象。並且完全支持繼承、重載、派生、多繼承,有益於增強源代碼的復用性。
Python支持重載運算符和動態類型。相對於Lisp這種傳統的函數式編程語言,Python對函數式設計只提供了有限的支持。有兩個標準庫(functools, itertools)提供了Haskell和Standard ML中久經考驗的函數式程序設計工具。
雖然Python可能被粗略地分類為“腳本語言”(script language),但實際上一些大規模軟件開發計劃例如Zope、Mnet及BitTorrent,Google也廣泛地使用它。
Python的支持者較喜歡稱它為一種高級動態編程語言,原因是“腳本語言”泛指僅作簡單程序設計任務的語言,如shellscript、VBScript等只能處理簡單任務的編程語言,並不能與Python相提並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Python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200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