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正確的字體格式
為了在網頁中使用Web字體,我們需要先選擇正確的字體格式,通常有三種格式可選:TrueType(.ttf)、OpenType(.otf)和Web Open Font Format(.woff)。推薦使用woff格式,因為它是一種被廣泛支持的格式,在大多數現代瀏覽器中都可以很好地使用。
在選擇字體格式時,還需要考慮字體的版權問題,確保使用的字體具有商業使用授權或是可免費使用的開源授權,避免版權糾紛。
二、字體文件的引入方式
在選擇了合適的字體文件後,我們需要將其引入到網頁中。有兩種常見的引入方式:
- 使用@font-face聲明
@font-face {
font-family: 'MyWebFont';
src: url('webfont.woff2') format('woff2'),
url('webfont.woff') format('woff');
}
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們使用@font-face聲明了一個自定義的字體,指定了字體家族名稱為”MyWebFont”,同時通過src屬性指定了woff2和woff兩種格式的字體文件路徑。在使用時,只需要將字體家族名稱作為CSS屬性值即可。
- 使用標籤引入外部字體
上面的代碼中,我們使用標籤從外部資源庫引入了Google Fonts中的一種字體,類似於使用CDN引入的方式。
三、在CSS中使用Web字體
引入字體文件後,我們需要在CSS樣式中使用它們。下面是幾種常見的方式:
- 使用font-family屬性
h1 {
font-family: 'MyWebFont', sans-serif;
}
在上面的樣式中,我們使用font-family屬性指定了Web字體的家族名稱,以及一個後備的sans-serif字體,當Web字體無法使用時,瀏覽器會自動使用後備字體。
- 使用font-weight屬性
h1 {
font-family: 'MyWebFont', sans-serif;
font-weight: 400;
}
在上面的樣式中,我們使用font-weight屬性指定了字體的粗細程度。通常情況下,Web字體提供了多個粗細程度的字形,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 使用@font-face指定不同文字的字形
@font-face {
font-family: 'MyWebFont-Regular';
src: local('MyWebFont-Regular'), url('MyWebFont-Regular.woff') format('woff');
}
@font-face {
font-family: 'MyWebFont-Bold';
src: local('MyWebFont-Bold'), url('MyWebFont-Bold.woff') format('woff');
}
h1 {
font-family: 'MyWebFont-Bold', sans-serif;
font-weight: bold;
}
p {
font-family: 'MyWebFont-Regular', sans-serif;
}
在上面的樣式中,我們使用@font-face指定了兩個字體家族名稱,分別對應普通和加粗兩種字形。在使用時,我們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字體家族名稱和字體粗細程度即可。
四、使用字體圖標
Web字體還可以用於製作字體圖標。聽起來比較玄乎,但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將字體文件中的字形定義為圖標即可。下面是一個常見的字體圖標庫Font Awesome的使用示例:
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們使用了一個標籤,並加上了fa、fa-star兩個類名,這兩個類名定義了應顯示的字體圖標。
五、小結
本文詳細介紹了Web字體的使用方法,包括選擇合適的字體格式、引入字體文件的方法、在CSS中使用Web字體的幾種方式,以及如何使用Web字體製作字體圖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9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