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java多線程並發應該怎麼學習
- 2、JAVA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第八章多線程的知識點有哪些?
- 3、學習java多線程,這必須搞懂的這幾個概念,很重要
- 4、如何學習java多線程這塊?
- 5、如何學習java中的多線程
- 6、北大青鳥java培訓:Java多線程問題總結?
java多線程並發應該怎麼學習
當調用Object的wait()、notify()、notifyAll()時,如果當前線程沒有獲得該對象鎖,則會拋出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異常。
如果一個方法申明為synchronized,則等同於在這個方法上調用synchronized(this)。
如果一個靜態方法被申明為synchronized,則等同於在這個方法上調用synchronized(類.class)。當一個線程進入同步靜態方法中時,其他線程不能進入這個類的任何靜態同步方法。
線程成為對象鎖的擁有者:
通過執行此對象的同步實例方法
通過執行在此對象上進行同步的synchronized語句的正文
對於Class類型的對象,可以通過執行該類的同步靜態方法。
死鎖:
死鎖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線程被無限的阻塞,線程之間相互等待所需資源。
可能發生在以下情況:
當兩個線程相互調用Thread.join();
當兩個線程使用嵌套的同步塊,一個線程佔用了另外一個線程必須的鎖,互相等待時被阻塞就有可能出現死鎖。
調用了Thread類的start()方法(向CPU申請另一個線程空間來執行run()方法里的代碼),線程的run()方法不一定立即執行,而是要等待JVM進行調度。
run()方法中包含的是線程的主體,也就是這個線程被啟動後將要運行的代碼。
JAVA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第八章多線程的知識點有哪些?
JAVA程序設計這門課第八章多線程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第一節線程的創建,第二節線程的控制,第三節線程的同步(*),第四節並發API(*),第五節流式操作及並行流(*),代碼下載,。
學習java多線程,這必須搞懂的這幾個概念,很重要
多線程:指的是這個程序(一個進程)運行時產生了不止一個線程
並行與並發:
並行:多個cpu實例或者多台機器同時執行一段處理邏輯,是真正的同時。
並發:通過cpu調度算法,讓用戶看上去同時執行,實際上從cpu操作層面不是真正的同時。並發往往在場景中有公用的資源,那麼針對這個公用的資源往往產生瓶頸,我們會用TPS或者QPS來反應這個系統的處理能力。
如何學習java多線程這塊?
學習Java其實應該上升到如何學習程序設計這種境界,其實學習程序設計又是接受一種編程思想。每一種語言的程序設計思想 大同小異,只是一些由語言特性的而帶來的細微差別,比如Java中的Interface,你幾乎在以前的學習中沒有碰到過。以下9點是“小舒的博客”總結的學習筆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我們必須明確一個大方向,也就是說現在面向對象的編程範疇。儘管人工智能曾經有所浪潮(看看Borland為什麼有TurboProlog),但未來5-10年工業界廣泛承認並接受的將是面向對象式的編程。
2。工業界目前最流行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就是C++和Java。所以基本上鎖定這兩個方向就可以了。而且完全可以同時掌握。
3。掌握Java的精華特性而且一定要知道為什麼。比如,Interface和multi-thread。用interface是更好的多繼承的模型,而多線程則是設計到語言一級的重要特性。要完全理解interface是為什麼,用多線程又有幾種常用的編程模型。
4。理解了語言的特性是為什麼了之後,就可以試着上升到設計這個層次,畢竟學習語言是要用的。目前比較好的開發模式是採用自定向下的面向對象的設計,加上MVC的模式(你可以看一下我介紹的關於MVC的內容)。首先要找出最頂層的對象(這往往是最難的),然後一層一層往下遞歸,記住每次應符合7+/-2的原則,因為我們人的短記憶就是這樣。一般有圖形用戶界面的應從界面開始設計。
5。有了基本設計模型後,可以學一些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這是目前證明很有效的。比如體系結構模式(Layering分層,
Pipe/Filter管道或過濾器),設計模式(有很多,比如對象池Object Pool、緩衝池Cache等),編程模式(比如Copy-on-Write)。
懂了這些模式之後,就會對系統的整體結構有很好的把握,而學術上也有傾向一個系統完全可以由各種模式組合而成。前面提到的MT實際上就有好幾種模式,掌握後就不用自己花很多時間去試了。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領域就是並行和分布式計算領域,大概有20種左右。
6。接下來就不能紙上談兵了,最好的方法其實是實踐。一般教科書上的例子並不能算是實踐,只能算是讓你掌握語言特性用的。而提倡做實際的Project也不是太好,因為你還沒有熟練的能力去綜合各種技術,這樣只能是你自己越來越迷糊。我認為比較好的方法是找一些比較經典的例子,每個例子比較集中一種編程思想而設計的。從HotDraw上我學到了什麼是Framework,以及如何用rolemodel的方式來構造,這樣我就可以應用到其他的地方。順便說一句,這個例子你絕對不會覺得小,只會覺得大,並且他還是真正的商用的Framework。
7。結合前面學到的設計模式你就可以很好的理解這些經典的例子。並且自己可以用他來實現一些簡單的系統。如果可以對他進行進一步的修改,找出你覺得可以提高性能的地方,加上自己的設計,那就更上一個層次了,也就會真正地感到有所收穫。
8。好象以上談的跟Java沒什麼關係,其實我們早就應該從單純的學習語言到真正的學習好編程的領域。學習技術是沒有止境的,你學習第一種語言可能要半年時間,以後每種語言都不應該超過兩個月,否則你會覺得學習語言是包袱,是痛苦。
9。學習是為了用的,是為了讓你的程序產生價值,把握住這個原則會比較輕鬆點。
加油吧!!!
如何學習java中的多線程
我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大致給你說一說,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少走些彎路。 學習Java其實應該上升到如何學習程序設計這種境界,其實學習程序設計又是接受一種編程思想。每一種語言的程序設計思想 大同小異,只是一些由語言特性的而帶來的細微差別,比如Java中的Interface,你幾乎在以前的學習中沒有碰到過。以下我 仔細給你說幾點: 1。我們必須明確一個大方向,也就是說現在面向對象的編程範疇。儘管人工智能曾經有所浪潮(看看Borland為什麼有Turbo Prolog),但未來5-10年工業界廣泛承認並接受的將是面向對象式的編程。 2。工業界目前最流行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就是C++和Java。所以基本上鎖定這兩個方向就可以了。而且完全可以同時掌握。 3。掌握Java的精華特性而且一定要知道為什麼。比如,Interface和multi-thread。用interface是更好的多繼承的模型, 而多線程則是設計到語言一級的重要特性。要完全理解interface是為什麼,用多線程又有幾種常用的編程模型。 4。理解了語言的特性是為什麼了之後,就可以試着上升到設計這個層次,畢竟學習語言是要用的。目前比較好的開發模式是採用 自定向下的面向對象的設計,加上MVC的模式(你可以看一下我介紹的關於MVC的內容)。首先要找出最頂層的對象(這往往是最 難的),然後一層一層往下遞歸,記住每次應符合7+/-2的原則,因為我們人的短記憶就是這樣。一般有圖形用戶界面的應從界面 開始設計。 5。有了基本設計模型後,可以學一些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這是目前證明很有效的。比如體系結構模式(Layering分層, Pipe/Filter管道或過濾器),設計模式(有很多,比如對象池Object Pool、緩衝池Cache等),編程模式(比如Copy-on-Write)。 懂了這些模式之後,就會對系統的整體結構有很好的把握,而學術上也有傾向一個系統完全可以由各種模式組合而成。前面提到的MT實 際上就有好幾種模式,掌握後就不用自己花很多時間去試了。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領域就是並行和分布式計算領域,大概有20種左右。 6。接下來就不能紙上談兵了,最好的方法其實是實踐。一般教科書上的例子並不能算是實踐,只能算是讓你掌握語言特性用的。而提倡 做實際的Project也不是太好,因為你還沒有熟練的能力去綜合各種技術,這樣只能是你自己越來越迷糊。我認為比較好的方法是找一些 比較經典的例子,每個例子比較集中一種編程思想而設計的,比如在我的實踐當中,我曾經學習過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就是用Java實現的 HotDraw(源自SmallTalk),你可以用rolemodel或hotdraw在搜索引擎上找一下,我記不大清楚了。好象rolemodel.com是個網站, 上面有原代碼和一些基本設計的文檔。另一個來源可以到 是個不錯的文檔基地。從HotDraw上我學到了什麼是 Framework,以及如何用rolemodel的方式來構造,這樣我就可以應用到其他的地方。順便說一句,這個例子你絕對不會覺得小,只會覺 得大,並且他還是真正的商用的Framework。 7。結合前面學到的設計模式你就可以很好的理解這些經典的例子。並且自己可以用他來實現一些簡單的系統。如果可以對他進行進一步 的修改,找出你覺得可以提高性能的地方,加上自己的設計,那就更上一個層次了,也就會真正地感到有所收穫。 8。好象以上談的跟Java沒什麼關係,其實我們早就應該從單純的學習語言到真正的學習好編程的領域。學習技術是沒有止境的,你學習 第一種語言可能要半年時間,以後每種語言都不應該超過兩個月,否則你會覺得學習語言是包袱,是痛苦。 9。學習是為了用的,是為了讓你的程序產生價值,把握住這個原則會比較輕鬆點。 沒有第10點了,因為沒有東西是十全十美的,哈哈~~。 Happy Programming!
北大青鳥java培訓:Java多線程問題總結?
Java多線程分類中寫了21篇多線程的文章,21篇文章的內容很多,個人認為,學習,內容越多、越雜的知識,越需要進行深刻的總結,這樣才能記憶深刻,將知識變成自己的。
java課程培訓機構認為這篇文章主要是對多線程的問題進行總結的,因此羅列了多個多線程的問題。
這些多線程的問題,有些來源於各大網站、有些來源於自己的思考。
(1)發揮多核CPU的優勢隨着工業的進步,現在的筆記本、台式機乃至商用的應用服務器至少也都是雙核的,4核、8核甚至16核的也都不少見,如果是單線程的程序,那麼在雙核CPU上就浪費了50%,在4核CPU上就浪費了75%。
單核CPU上所謂的”多線程”那是假的多線程,同一時間處理器只會處理一段邏輯,只不過線程之間切換得比較快,看着像多個線程”同時”運行罷了。
多核CPU上的多線程才是真正的多線程,它能讓你的多段邏輯同時工作,多線程,可以真正發揮出多核CPU的優勢來,達到充分利用CPU的目的。
(2)防止阻塞從程序運行效率的角度來看,單核CPU不但不會發揮出多線程的優勢,反而會因為在單核CPU上運行多線程導致線程上下文的切換,而降低程序整體的效率。
但是單核CPU我們還是要應用多線程,就是為了防止阻塞。
試想,如果單核CPU使用單線程,那麼只要這個線程阻塞了,比方說遠程讀取某個數據吧,對端遲遲未返回又沒有設置超時時間,那麼你的整個程序在數據返回回來之前就停止運行了。
多線程可以防止這個問題,多條線程同時運行,哪怕一條線程的代碼執行讀取數據阻塞,也不會影響其它任務的執行。
(3)便於建模這是另外一個沒有這麼明顯的優點了。
假設有一個大的任務A,單線程編程,那麼就要考慮很多,建立整個程序模型比較麻煩。
但是如果把這個大的任務A分解成幾個小任務,任務B、任務C、任務D,分別建立程序模型,並通過多線程分別運行這幾個任務,那就簡單很多了。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9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