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GMP概述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是一種主機與組播路由器之間進行通信的協議,它用於管理組播組。IGMP是一個位於IP協議和組播路由協議之間的協議,通過檢測主機在一個組播組中的成員身份來動態更新組播路由表。
二、IGMP v1和IGMP v2的區別
IGMP v1廣泛應用於局域網和廣域網中,主要分為4種狀態:未加入組播組、加入狀態、即將離開狀態和離開狀態。當主機加入一個組播組的時候,它需要向組播路由器發送一個IGMP報文,表示它已經成為該組的成員。然後組播路由器會向所有主機的端口轉發組播數據。
IGMP v2是對IGMP v1的改進,它增加了3種新的報文:查詢報文、報告報文和離開報文。查詢報文能夠從組播路由器那裡獲得更多的信息,比如組播地址範圍和主機的身份。報告報文讓主機能夠選擇加入一個組播組,而不只是成為該組的成員。離開報文是通知組播路由器某個主機將要離開組播組。
在IGMP v2中,查詢報文中可以包含“允許源”和“禁止源”的字段,這些字段可用於控制源主機發送的組播數據是否被接收方接受。這種控制對於IP多媒體應用非常重要。
三、IGMP v3的新特性
IGMP v3相對於IGMP v2增加了一些新的特性,有助於更好地支持多媒體應用。
- 支持源特定的組播,允許接收特定源主機發送的組播數據。
- 提供更好的查詢機制和報表機制,使組播路由器能夠更精確地了解組播組和所涉及的主機信息。
- 支持組播組嵌套,允許組播組成為其他組播組的成員。
- 支持S、G和SG模式,允許單個源或多個源通過不同的組地址進行分組。
四、代碼示例
/* * IGMP v2報文格式 */ struct igmp_v2 { __be32 igmp_v2i_address; // 組播組地址 }; /* * IGMP v3報文格式 */ struct igmp_v3 { __be16 igmp_v3i_type; // 報文類型 __be16 igmp_v3i_rsv1; // 保留字段 __be16 igmp_v3i_cksum; // 報文校驗和 __be16 igmp_v3i_rsv2; // 保留字段 __be16 igmp_v3i_nsrcs; // 源地址個數 __be16 igmp_v3i_mrc; // 最大響應時間 __be32 igmp_v3i_address; // 組播組地址 __be32 igmp_v3i_sources[1]; // 源地址列表 };
五、總結
IGMP v1/v2/v3都是管理組播組的協議,在不同的版本中有其各自的特性。IGMP v2較IGMP v1增加了一些報文,使其更適合IP多媒體應用;IGMP v3則更進一步,引入了更多新的特性以支持更複雜的網絡環境。在進行網絡設計和配置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的IGMP版本來管理組播組。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9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