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mysql數據庫sql查詢語句:多條件判斷
1、創建測試表,
create table test_person(id int, RMB int);
2、插入測試數據
insert into test_person values(1,180);
insert into test_person values(2,170);
insert into test_person values(3,290);
insert into test_person values(4,160);
insert into test_person values(5,299);
insert into test_person values(6,266);
insert into test_person values(7,155);
3、查詢表中所有記錄,select t.* from test_person t,
4、編寫sql,匯總每個vip類型的用戶數,
select vip_type, count(distinct id)
from (select case when RMB100 and RMB200 then ‘VIP1’ when RMB200 then ‘VIP2’ end as vip_type, id
from test_person) t
group by vip_type
mysql查詢語句
你下面有一句判斷密碼是否正確的,那麼上面查詢就只要查出用戶名匹配的就是了。
整個代碼如下:
?php
include(“conn.php”);
$name=$_POST[“name”];
$pass=$_POST[“pass”];
$sql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name’;
$query = mysql_query($sql);
if($hobj = mysql_fetch_object($query)) {
if($hobj-pass != $_POST[‘pass’]) {
echo “密碼錯誤!”;
}
else {
echo “登錄成功!”;
}
}
else{
echo “用戶名不存在!”;
}
?
15個MySQL常用基本SQL語句
在學習SQL語句之前,首先需要區分幾個概念,我們常說的數據庫是指數據庫軟件,例如MySQL、Oracle、SQL Server等,而本文提到的數據庫是指數據庫軟件中的一個個用於存儲數據的容器。
在MySQL中,數據庫稱為database,數據表稱為table,一個數據庫軟件中有多個數據庫(databases),每個數據庫中又可以有多個數據表(tables),最終,數據是存儲在數據表中。
數據庫和數據表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下面這個圖來表示,對於一個數據庫來說,有多個數據表。
在正式開始寫SQL語句之前,需要說明兩點。
這裡通過MySQL Workbench來寫SQL代碼,在Workbench中,執行一條SQL語句的方式有兩種。
了解了這之後,接下來介紹一些常見的命令,分兩部分:數據庫常用命令和數據表常用命令。
1、查看有哪些數據庫
2、創建數據庫
創建一個名為Testdb的數據庫。
3、創建數據庫並指定編碼格式
有些時候,為了防止中文亂碼,創建數據庫的時候需要指定編碼格式。
4、使用某個數據庫
使用mydb這個數據庫,或者進入mydb這個數據庫。
5、刪除數據庫
刪除Testdb這個數據庫。
1、查看有哪些數據表
進入某個數據庫之後,想查看有哪些數據表,SQL語句為:
mydb是一個新建的數據庫,所以自然是沒有數據表。
2、創建數據表
建表SQL語句格式為:
說明: 每個字段以逗號分隔,最後一個字段不加逗號。
例如,給定一個學員信息表,如下表所示。
根據以上表格,建表SQL語句如下。
以上語句中,primary key表示主鍵,意思是這個字段作為記錄的唯一標識,就像每個人的身份證號,都是唯一確定的。
3、查看錶結構
查看錶結構的SQL命令為:
執行該命令會顯示錶stuinfo的基本結構,例如有哪些字段,每個字段是什麼類型,誰是主鍵等。
4、修改數據表
修改數據表通過drop子句進行,比如,建完表後,想增加一個字段,SQL語句的格式為:
想在指定位置增加一個字段,例如,在某個字段後增加一個字段,SQL語句的格式為:
如果在某個字段之前增加字段,用before即可。
例如,在字段age後增加一個字段major(專業),SQL語句為:
執行這個命令,再通過describe查看錶結構,會發現表中多了一個字段major。
如果要刪除major這個字段,通過drop子句,SQL語句為:
5、重命名表
重命名表通過alter+rename來實現,SQL語句格式為:
這裡為了不影響之前創建的表,我們創建一個新表,SQL語句如下。
以上創建一個名為stuInfoTest的表,現在想將它的名稱改成stuinfotest1,SQL語句為:
6、刪除數據表
刪除數據表通過drop進行,SQL語句格式為:
例如,刪除數據表stuinfotest1,SQL語句為:
7、插入記錄
此時的表stuinfo是空的,沒有數據,我們要向表中插入記錄。
插入記錄通過insert into進行,SQL語句格式為:
例如,向表stuinfo插入一條記錄,SQL語句為:
注意:上方是一條SQL語句,為了可讀性換行,記住一條SQL語句默認以分號結尾。
如果需要一次性插入多條記錄,SQL語句格式為:
例如,向表stuinfo再插入兩條記錄,SQL語句為:
注意:如果設置了主鍵,插入記錄的主鍵字段是不能重複的,也就是不能插入重複的記錄。
作業:大家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將上面的學員信息表中的所有記錄都插入表stuinfo中。
8、查詢記錄
有了數據之後,就可以查詢記錄了,查詢記錄通過select子句進行。
例如,想查詢表stuinfo中的所有記錄,SQL語句為:
執行之後,就可以看到表stuinfo中的所有記錄了。
如果想查詢符合某個條件的記錄,就要用到where子句了,SQL格式為:
例如,想查詢stuid為20161001的記錄,SQL語句為:
9、刪除記錄
刪除記錄通過delete子句進行,SQL語句格式為:
例如,想刪除stuid為20161002的記錄,SQL語句為:
10、修改記錄
修改記錄通過update子句進行,update就是更新的意思,SQL語句格式為:
例如,想將學號(stuid)為20161001的記錄的姓名(stuname)更新為Jack,SQL語句為:
以上,就是MySQL中的基本SQL語句。
零基礎如何學習數據分析?查看下方專欄。
mysql數據庫SQL語句
你好!
由於mysql不能是用正則表達式,通過關聯的方式也能得到結果:
1:創建數據表
CREATE TABLE tests(
names VARCHAR(16),
chinese INT,
math INT,
english INT
);
2:插入測試數據
INSERT INTO tests VALUES (‘張三’,80,88,98);
INSERT INTO tests VALUES (‘李四’,72,78,98);
INSERT INTO tests VALUES (‘王五’,78,86,98);
INSERT INTO tests VALUES (‘馬六’,89,99,98);
INSERT INTO tests VALUES (‘趙琪’,83,99,98);
INSERT INTO tests VALUES (‘牛八’,98,67,98);
COMMIT;
3:完成樓主需要的查詢
SELECT t2.names ,t2.chinese+t2.math+t2.english sum_value FROM (
SELECT COUNT(t1.names),t1.names FROM tests t1,
tests t2 WHERE t1.chinese+t1.math+t1.english = t2.chinese+t2.math+t2.english
GROUP BY t1.names
HAVING COUNT(t1.names) =3) t1,tests t2 WHERE t1.names = t2.names
4:輸出結果配圖
結論:通過關聯出比自己大的,得到關聯數量最少的三條就是想要的結果;
第二個問題,留給你自己動腦子想想吧!
祝你好運!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9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