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件語句的基本概念
在編程中,條件語句是用來根據條件結果來執行不同代碼分支的一種工具。Python中常用的條件語句包括if、elif和else語句。
# 例子1
if x > 0:
print("x是正數")
else:
print("x是負數")
# 例子2
if x > 0:
print("x是正數")
elif x == 0:
print("x是0")
else:
print("x是負數")
以上示例中第一個代碼片段為if和else的語法,而第二個代碼片段為if、elif和else的語法。在第一個代碼片段中只有兩個可能的結果,而在第二個代碼片段中則有三個結果。
二、elif語句的用法
Python中的elif是一個縮寫,它是else if的簡寫,它用於在之前的if或elif條件表達式為False的情況下檢查另一個條件。在if-elif-else語法中,只有一個if和一個else,而可以有多個elif來檢查更多的條件。
age = int(input("請輸入你的年齡:"))
if age = 18 and age < 60:
print("成年人")
else:
print("老年人")
以上代碼是一個判斷年齡段的例子。輸入一個年齡後,該代碼段會打印出對應的年齡段。在該代碼中,elif用來檢查是否成為大於18歲小於60歲之間的成年人,如果不是則進入else語句塊。
三、可以有任意多個elif語句
在Python中,elif可以有任意多個,代碼塊的執行順序取決於第一個為True的條件。
score = int(input("請輸入考試分數(0 ~ 100):"))
if score >= 90:
print("A")
elif score >= 80:
print("B")
elif score >= 70:
print("C")
elif score >= 60:
print("D")
else:
print("E")
以上代碼中,根據給定的考試分數進行打分,並輸出結果。根據if-elif-else語法,程序會根據分數判斷最佳匹配的條件塊,然後退出由else塊跟進的整個語句塊。
四、elif語句的陷阱
和其他語言一樣,elif語句也有陷阱。以下代碼看起來正確,但是實際上不會輸出任何東西:
num = 10
if num > 5:
print("num大於5")
elif num > 8:
print("num大於8")
在示例代碼中,num變量的值是10,因此大於5就執行第一個條件語句塊並打印消息。但elif條件不成立,所以elif語句塊中的消息不會被打印,因為前面的條件已經為True。
五、Conclusion
總結一下,Python的elif語句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在需要評估多個條件時提供更加靈活的控制流程。無論是在深度學習中還是數據科學工作流程中,這個功能都非常有用。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8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