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python利用遞歸解決漢諾塔問題,求大神解釋一下代碼
這是一個典型的遞歸程序
當只有一層的時候,直接把x放到z上結束
當大於1層的時候,先把x和z放到y上,然後繼續遞歸
把y放到x上,然後放到z上,結束處理
關於python遞歸函數實現漢諾塔
仔細看一下 5-7行調用 move 時候的參數順序, 不是你說的那樣沒有變:
#5 的含義是將 A 上的前 n-1 個移動到 B
#6 : 將 A 最後一個移動到 C
#7: 將 B 上的 n-1 (即#5 從 A 移動過來的 n-1) 個移動到 C
漢諾塔遞歸算法是什麼?
漢諾塔是經典遞歸問題:
相傳在古印度聖廟中,有一種被稱為漢諾塔(Hanoi)的遊戲。該遊戲是在一塊銅板裝置上,有三根桿(編號A、B、C),在A桿自下而上、由大到小按順序放置64個金盤。
遊戲的目標:把A桿上的金盤全部移到C桿上,並仍保持原有順序疊好。操作規則:每次只能移動一個盤子,並且在移動過程中三根桿上都始終保持大盤在下,小盤在上,操作過程中盤子可以置於A、B、C任一桿上。
如果A只有一個(A-C)。
如果A有兩個(A-B),(A-C),(B-C)。
如果A有三個(A-C),(A-B),(C-B),(A-C),(B-A),(B-C),(A-C)。
如果更多,那麼將會爆炸式增長。
遞歸:就是函數自己調用自己。 子問題須與原始問題為同樣的事,或者更為簡單;遞歸通常可以簡單的處理子問題,但是不一定是最好的。
其實遞歸在某些場景的效率是很低下的。尤其是斐波那契.從圖你就可以發現一個簡單的操作有多次重複。因為它的遞歸調用倆個自己。那麼它的遞歸的膨脹率是指數級別的,重複了大量相同計算。
起源:
漢諾塔(又稱河內塔)問題是源於印度一個古老傳說的益智玩具。大梵天創造世界的時候做了三根金剛石柱子,在一根柱子上從下往上按照大小順序摞着64片黃金圓盤。
大梵天命令婆羅門把圓盤從下面開始按大小順序重新擺放在另一根柱子上。並且規定,在小圓盤上不能放大圓盤,在三根柱子之間一次只能移動一個圓盤。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8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