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實現——TensorFlow BERT模型指南

自從Google提出BERT模型以來,其效果和能力在自然語言處理任務中被廣泛證實。BERT通過無監督學習的方式來預訓練大規模語料,然後可以被用於各種下游NLP任務。本篇文章將以TensorFlow BERT模型為例,為您講解如何使用BERT進行自然語言處理任務的建模過程。

一、BERT模型介紹

BERT全稱為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其結構分為兩個部分:Transformer Encoder和Transformer Decoder。其中,Encoder部分是BERT模型的核心,針對句子級別的語義建模。

BERT模型使用了Masked LM和Next Sentence Prediction兩個任務作為無監督學習目標,來進行預訓練。在預訓練後,BERT可以用於各種下游NLP任務,如情感分析、文本分類、命名實體識別等。

為了對BERT模型有更深入的理解,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代碼來加載和使用BERT模型: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tensorflow_hub as hub

BERT_MODEL_HUB = "https://tfhub.dev/google/bert_uncased_L-12_H-768_A-12/1"
bert_layer = hub.KerasLayer(BERT_MODEL_HUB, trainable=True)

input_word_ids = tf.keras.layers.Input(shape=(MAX_SEQ_LENGTH,), dtype=tf.int32, name="input_word_ids")
input_mask = tf.keras.layers.Input(shape=(MAX_SEQ_LENGTH,), dtype=tf.int32, name="input_mask")
segment_ids = tf.keras.layers.Input(shape=(MAX_SEQ_LENGTH,), dtype=tf.int32, name="segment_ids")
  
pooled_output, sequence_output = bert_layer([input_word_ids, input_mask, segment_ids])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使用了TensorFlow Hub中提供的BERT預訓練模型。通過加載BERT模型,我們可以擴展它,以用於我們感興趣的自然語言處理任務。

二、BERT模型微調

BERT模型已經在大規模語料上進行過預訓練,因此它具有很強的泛化能力。但是,對於一些特定NLP任務,我們需要微調BERT模型以適應目標任務的數據。在本例中,我們將使用BERT模型來進行情感分類,因此我們需要對數據進行微調以適應這個任務。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代碼,來載入數據集並將其轉換成BERT適用的格式。

def create_input(input_strings, tokenizer, max_seq_length):
    input_ids_all, input_mask_all, segment_ids_all = [], [], []
    for input_string in input_strings:
        input_tokens = ["[CLS]"] + tokenizer.tokenize(input_string) + ["[SEP]"]
        input_ids = tokenizer.convert_tokens_to_ids(input_tokens)
        sequence_length = min(len(input_ids), max_seq_length)
   
        if sequence_length < max_seq_length:
            pad_length = max_seq_length - sequence_length
            input_ids = input_ids + ([0] * pad_length)
        
        input_mask = [1] * sequence_length + [0] * pad_length
        segment_ids = [0] * max_seq_length

        input_ids_all.append(input_ids)
        input_mask_all.append(input_mask)
        segment_ids_all.append(segment_ids)
        
        return [np.asarray(input_ids_all, dtype=np.int32),
                np.asarray(input_mask_all, dtype=np.int32),
                np.asarray(segment_ids_all, dtype=np.int32)]

這個例子中,我們使用了tokenizer對輸入文本進行了分詞,並將其轉換為BERT適用的格式,最後保存在input_ids,input_mask和segment_ids這三個變量中

接下來,我們可以使用以下代碼對BERT模型進行微調:

def create_model(max_seq_length):
    input_word_ids = tf.keras.layers.Input(shape=(max_seq_length,), dtype=tf.int32, name="input_word_ids")
    input_mask = tf.keras.layers.Input(shape=(max_seq_length,), dtype=tf.int32, name="input_mask")
    segment_ids = tf.keras.layers.Input(shape=(max_seq_length,), dtype=tf.int32, name="segment_ids")

    bert_layer = hub.KerasLayer(BERT_MODEL_HUB, trainable=True)
    pooled_output, sequence_output = bert_layer([input_word_ids, input_mask, segment_ids])

    output = tf.keras.layers.Dense(1, activation='sigmoid')(pooled_output)

    model = tf.keras.Model(inputs={'input_word_ids': input_word_ids,
                                    'input_mask': input_mask,
                                    'input_type_ids': segment_ids},
                            outputs=output)
    model.compile(optimizer=tf.keras.optimizers.Adam(learning_rate=2e-5),
                    loss=tf.keras.losses.BinaryCrossentropy(from_logits=True),
                    metrics=[tf.keras.metrics.BinaryAccuracy(name='accuracy')])

    return model

三、BERT模型應用

當我們微調好BERT模型後,我們可以對其進行應用。在情感分類任務中,我們將使用BERT模型來預測輸入文本的情感極性。

我們可以使用以下代碼,來進行預測:

def predict(text):
    tokenizer = create_tokenizer_from_hub_module()
    model = create_model(len(tokenizer.vocab))
    model.load_weights('./bert_model.h5')

    input_x = create_input([text], tokenizer, MAX_SEQ_LENGTH)
    result = model.predict(input_x)

    if result > 0.5:
        return "Positive"
    else:
        return "Negative"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首先使用create_tokenizer_from_hub_module()函數創建一個Bert的tokenizer。然後,我們用create_input函數將輸入文本轉換成模型可以接受的格式。最後,我們使用load_weights()函數載入剛才訓練好的權重文件,並用model.predict()函數進行預測。

將以上三部分代碼組合起來,我們可以完成整個BERT模型的構建和應用。使用BERT模型可以快速上手各種NLP任務,並且通過微調可以進一步提高模型性能。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85608.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小藍的頭像小藍
上一篇 2024-11-26 21:06
下一篇 2024-11-26 21:06

相關推薦

  • Java JsonPath 效率優化指南

    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Java JsonPath的效率問題,並提供一些優化方案。 一、JsonPath 簡介 JsonPath是一個可用於從JSON數據中獲取信息的庫。它提供了一種DS…

    編程 2025-04-29
  • TensorFlow Serving Java:實現開發全功能的模型服務

    TensorFlow Serving Java是作為TensorFlow Serving的Java API,可以輕鬆地將基於TensorFlow模型的服務集成到Java應用程序中。…

    編程 2025-04-29
  • 運維Python和GO應用實踐指南

    本文將從多個角度詳細闡述運維Python和GO的實際應用,包括監控、管理、自動化、部署、持續集成等方面。 一、監控 運維中的監控是保證系統穩定性的重要手段。Python和GO都有強…

    編程 2025-04-29
  • Python應用程序的全面指南

    Python是一種功能強大而簡單易學的編程語言,適用於多種應用場景。本篇文章將從多個方面介紹Python如何應用於開發應用程序。 一、Web應用程序 目前,基於Python的Web…

    編程 2025-04-29
  • Python wordcloud入門指南

    如何在Python中使用wordcloud庫生成文字雲? 一、安裝和導入wordcloud庫 在使用wordcloud前,需要保證庫已經安裝並導入: !pip install wo…

    編程 2025-04-29
  • Python字符轉列表指南

    Python是一個極為流行的腳本語言,在數據處理、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領域廣泛應用。在很多場景下需要將字符串轉換為列表,以便於操作和處理,本篇文章將從多個方面對Python字符轉列…

    編程 2025-04-29
  • Python小波分解入門指南

    本文將介紹Python小波分解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實現方法,幫助初學者掌握相關技能。 一、小波變換概述 小波分解是一種廣泛應用於數字信號處理和圖像處理的方法,可以將信號分解成多個具有…

    編程 2025-04-29
  • Python訓練模型後如何投入應用

    Python已成為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領域中熱門的編程語言之一,在訓練完模型後如何將其投入應用中,是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將從多個方面為大家詳細闡述。 一、模型持久化 在應用中使用訓練好…

    編程 2025-04-29
  • Python初學者指南:第一個Python程序安裝步驟

    在本篇指南中,我們將通過以下方式來詳細講解第一個Python程序安裝步驟: Python的安裝和環境配置 在命令行中編寫和運行第一個Python程序 使用IDE編寫和運行第一個Py…

    編程 2025-04-29
  • Python起筆落筆全能開發指南

    Python起筆落筆是指在編寫Python代碼時的編寫習慣。一個好的起筆落筆習慣可以提高代碼的可讀性、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本文將從多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變量命名 變量命名是起…

    編程 2025-04-29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