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ediaCodec簡介
MediaCodec是Android平台內置的一個高性能、低延遲、多功能的多媒體編解碼器,通過它可以實現對本地視頻和音頻的解碼、編碼和處理,同時支持實時流媒體傳輸。
MediaCodec相比於Android SDK中的MediaPlayer和VideoView等API,更加靈活,提供了更多的控制和配置能力,適合業務場景較為特殊,需要高效低延遲的視頻和音頻方案的開發。
下面將從MediaCodec的使用、調優以及在特定場景下的應用等幾個方面進行詳細介紹。
二、MediaCodec的使用
MediaCodec使用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初始化、配置和處理。
1. 初始化
MediaCodec對象的初始化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
MediaFormat format = MediaFormat.createVideoFormat(MIME_TYPE, frameWidth, frameHeight);
int colorFormat = MediaCodecInfo.CodecCapabilities.COLOR_FormatSurface;
format.setInteger(MediaFormat.KEY_COLOR_FORMAT, colorFormat);
format.setInteger(MediaFormat.KEY_BIT_RATE, bitRate);
format.setInteger(MediaFormat.KEY_FRAME_RATE, frameRate);
format.setInteger(MediaFormat.KEY_I_FRAME_INTERVAL, iframeInterval);
MediaCodec codec = MediaCodec.createEncoderByType(MIME_TYPE);
codec.configure(format, null, null, MediaCodec.CONFIGURE_FLAG_ENCODE);
codec.start();
其中,MIME_TYPE代表需要編解碼的格式,常見的有video/avc和audio/aac等。
另外,由於MediaCodec無法直接操作數據源,需要與MediaMuxer或Surface互相配合完成音視頻編解碼的工作,這裡以Surface為例進行說明。
2. 配置Surface
配置Surface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codec.setInputSurface(mSurface);
eglSetup();
mInputSurface = mEGLCore.createWindowSurface(mSurface);
mInputSurface.makeCurrent();
// 渲染
mInputSurface.swapBuffers();
其中,eglSetup()函數用於初始化EGL環境和OpenGL上下文,並將OpenGL渲染結果輸出到Surface上。
配置完成後,通過SurfaceTexture將MediaPlayer或Camera等產生的YUV數據流輸入到MediaCodec中進行編碼。
3. 處理數據
數據處理是MediaCodec的核心部分,在這一過程中,MediaCodec能夠完成對音視頻數據的編碼和解碼,以及對音視頻數據進行濾鏡、特效等的處理。
數據處理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ByteBuffer[] inputBuffers = codec.getInputBuffers();
ByteBuffer[] outputBuffers = codec.getOutputBuffers();
int inputBufferIndex = codec.dequeueInputBuffer(TIMEOUT_US);
if (inputBufferIndex >= 0) {
ByteBuffer inputBuffer = inputBuffers[inputBufferIndex];
inputBuffer.clear();
// 將SurfaceTexture中的YUV數據流寫入到inputBuffer中
int size = mSurfaceTexture.updateTexImage();
float[] transform = new float[16];
mSurfaceTexture.getTransformMatrix(transform);
codec.queueInputBuffer(inputBufferIndex, 0, size, presentationTimeUs, 0);
}
MediaCodec.BufferInfo bufferInfo = new MediaCodec.BufferInfo();
int outputBufferIndex = codec.dequeueOutputBuffer(bufferInfo, TIMEOUT_US);
while (outputBufferIndex >= 0) {
ByteBuffer outputBuffer = outputBuffers[outputBufferIndex];
// 對輸出數據進行處理,寫入到SurfaceTexture中
mInputSurface.makeCurrent();
mMediaPlayerGLRenderer.drawFrame(outputBuffer, bufferInfo.offset, bufferInfo.size, bufferInfo.presentationTimeUs);
mInputSurface.setPresentationTime(bufferInfo.presentationTimeUs * 1000);
mInputSurface.swapBuffers();
codec.releaseOutputBuffer(outputBufferIndex, false);
outputBufferIndex = codec.dequeueOutputBuffer(bufferInfo, TIMEOUT_US);
}
其中,第一個while循環從inputBuffer中取出待處理的數據,並將其壓入編碼器的輸入流中,第二個while循環則獲取編碼後的數據,並做進一步的處理。
三、MediaCodec的調優
為了提高MediaCodec的性能,特別是在高分辨率、高質量、高幀率情況下,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的調優。
1. 參數調優
在使用MediaCodec時,需要關注兩個重要參數:碼率和幀率。
對於碼率的設置,需要根據業務需求和設備硬件特性來進行調整。過高的碼率會造成視頻數據過大、卡頓等問題,而過低的碼率則會導致畫質模糊、碼流不穩定等問題。
對於幀率的設置,一般建議參照設備的硬件特性進行調整。對於較老的設備,設置較低的幀率可以降低硬件佔用率;而對於高性能設備,則可以適當提高幀率以獲得更好的視覺效果。
2. 視頻分辨率調優
分辨率較高的視頻通常會佔用更多的硬件資源,因此在使用MediaCodec時,需要根據設備硬件特性和業務需求來進行分辨率的調整。
如果視頻的分辨率過高,可以通過減小分辨率來達到減少硬件資源佔用的目的。另外,為了防止視頻畫面失真,同時也為了保證用戶體驗,可以設置分辨率的縮放比,縮小畫面區域。
四、MediaCodec在特定場景下的應用
1. 視頻直播應用
在視頻直播場景下,使用MediaCodec可以極大地提升視頻的傳輸效率和用戶觀看體驗。
在直播場景下,需要對視頻進行實時的編碼和解碼。為了滿足這個需求,可以選擇使用Surface和SurfaceTexture實現對視頻數據的採集和渲染,並藉助MediaCodec對視頻數據進行編解碼。
2. 視頻會議應用
在視頻會議場景下,不僅需要高清、流暢的視頻傳輸,還需要低延遲、穩定的網絡傳輸。
對於視頻傳輸,可以使用MediaCodec進行視頻的編解碼和處理。同時,為了更好地處理網絡傳輸的數據,可以使用UDP協議替代TCP協議進行數據傳輸,以提供更低的延遲和更高的傳輸效率。
總結
本文對Android MediaCodec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從MediaCodec的使用、調優以及在特定場景下的應用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MediaCodec作為一種高效、靈活、多功能的多媒體編解碼器,對於開發高清、流暢、穩定的視頻和音頻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83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