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EON技術介紹
NEON是ARM處理器提供的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指令集體系結構。它可以支持16個8位數據、8個16位數據、4個32位數據的並行處理, 增強ARM處理器處理數字信號和媒體數據的能力,提高功耗效率和性能。相比較而言,在使用普通指令的情況下,每個數據都需要一遍遍地進行操作,NEON指令可以一次處理多個數據,極大增強了處理的並發處理量,減少了程序執行時間。使用NEON指令可以大大提高圖像處理、音頻處理等方面的性能。
二、NEON指令語法
NEON指令由指令名和指令操作數組成,其中指令操作數支持多重尋址方式。一個指令操作數可以是常數、寄存器、內存地址和地址偏移量等。NEON指令分為Load/Store和算術運算兩大類。NEON指令的語法與ARM指令基本相同,在操作數據時,需要使用對應的NEON數據類型。例如,使用v**, 其中**表示數據類型(d:雙精度浮點數,i:整型,f:單精度浮點數),直接操作數據向量。
三、NEON指令的優勢
NEON指令因為可以支持並行操作多個數據,所以它有着高效的性能優勢。其次,NEON擁有豐富的算術運算指令,滿足了多方面的應用需求。在圖像處理上,可以用來進行基於向量的嵌入式圖像處理,加速運算處理;在音頻處理上,則可以用NEON的FMAC指令,在浮點數乘加運算上能夠做到更快速度的計算。
四、NEON指令的應用
NEON指令廣泛應用於ARM嵌入式系統的多媒體處理等方面,在移動設備上得到了廣泛應用。以優化圖像處理為例,以下是一個使用NEON指令進行圖片灰度化的示例代碼:
#include void rgb2gray_neon(unsigned char *src, unsigned char *dst, int width, int height) { int i=0; int j=0; uint8x8_t Rfac = vdup_n_u8(77); //設置係數 uint8x8_t Gfac = vdup_n_u8(150); uint8x8_t Bfac = vdup_n_u8(29); uint8x8_t Grayfac = vdup_n_u8(128); for(j=0; j<height; j++) { for(i=0; i<width; i=i+8)//每次處理8個像素點 { //分離R,G,B分量 uint8x8x3_t rgb = vld3_u8((unsigned char*)(src + (j*width + i)*3)); uint16x8_t r = vmull_u8 (rgb.val[0], Rfac); uint16x8_t g = vmull_u8 (rgb.val[1], Gfac); uint16x8_t b = vmull_u8 (rgb.val[2], Bfac); uint16x8_t gray = vaddq_u16(r, g); gray = vaddq_u16(gray, b); gray = vrshrq_n_u16(gray, 8);//或者shift16算法 //調整RGB順序為BGR,存儲灰度圖像素值 uint8x8_t gray_u8 = vqmovn_u16(gray); uint8x8x3_t dst_rgb; dst_rgb.val[0] = gray_u8; dst_rgb.val[1] = gray_u8; dst_rgb.val[2] = gray_u8; vst3_u8((unsigned char*)(dst + (j*width + i)*3), dst_rgb); } } }
五、結語
NEON指令的應用可以幫助我們在ARM架構處理器上實現高效的皮膚處理、均衡處理等多媒體數據的處理。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可以充分挖掘NEON指令集的優勢,從而儘可能提升程序的性能效率。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8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