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java中的溢出問題
(1)這你要理解基本類型之間的相互轉換還有8中基本類型所佔的位數;
除去boolean外;byte8位,char16位,double 64,folat 32,int 32,
lang 64;short 16;
其中 byte,char,short可以自動轉換為int;
byte,int,short,可以自動轉換為double;
byte,int,double,shotr可以自動轉換為double/folat因為double和folat可應用科學計數發表示無窮大;
整形默認類型是int值為0;
浮點數默認類型為double值為0.0;
下面說一說溢出:
例如 byte i=3;是錯誤的;
因為3是int型,而i是byte,JVM(java虛擬機)認為int型賦給byte越界了。
byte i=(byte)3;進行強制類型轉換才行;
同理 folat i=3.0;也是錯的;
folat i=(folat)3.0或i=3.0f;
還有:
byte i1=(byte)1;
byte i2=i1+i2;也是錯的
因為在”+“過之後i1+i2自動轉換成int型,所以不能賦給i3;
但是 byte i2+=i1;是對的
因為它只是在執行完i2+=i1;之後還是把byte型賦給了byte型;
java內存溢出的問題如何排查
java程序大家都知道,內存溢出是經常見的錯誤,下面從基本的開始分析!
內存溢出是由於沒被引用的對象(垃圾)過多造成JVM沒有及時回收,造成的內存溢出。如果出現這種現象可行代碼排查:
一)是否App中的類中和引用變量過多使用了Static修飾 如public staitc Student s;在類中的屬性中使用 static修飾的最好只用基本類型或字符串。如public static int i = 0; //public static String str;
二)是否App中使用了大量的遞歸或無限遞歸(遞歸中用到了大量的建新的對象)
三)是否App中使用了大量循環或死循環(循環中用到了大量的新建的對象)
四)檢查App中是否使用了向數據庫查詢所有記錄的方法。即一次性全部查詢的方法,如果數據量超過10萬多條了,就可能會造成內存溢出。所以在查詢時應採用“分頁查詢”。
五)檢查是否有數組,List,Map中存放的是對象的引用而不是對象,因為這些引用會讓對應的對象不能被釋放。會大量存儲在內存中。
六)檢查是否使用了“非字面量字符串進行+”的操作。因為String類的內容是不可變的,每次運行”+”就會產生新的對象,如果過多會造成新String對象過多,從而導致JVM沒有及時回收而出現內存溢出。
如String s1 = “My name”;
String s2 = “is”;
String s3 = “xuwei”;
String str = s1 + s2 + s3 +………;這是會容易造成內存溢出的
但是String str = “My name” + ” is ” + ” xuwei” + ” nice ” + ” to ” + ” meet you”; //但是這種就不會造成內存溢出。因為這是”字面量字符串“,在運行”+”時就會在編譯期間運行好。不會按照JVM來執行的。
在使用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時,如果是字面量字符串進行”+”時,應選用String性能更好;如果是String類進行”+”時,在不考慮線程安全時,應選用StringBuilder性能更好。
知道原因了,解決起來就非常簡單了。
JAVA 內存溢出的幾種類型
主要有三種類型
1.OutOfMemoryError: PermGen space
發生這種問題的原因java虛擬機裝載類的空間不夠,與Permanent Generation space有關。可以通過增加java虛擬機中的XX:PermSize XX:MaxPermSize參數的大小,其中XX:PermSize是初始永久保存區域大小,XX:MaxPermSize是最大永久保存區域大小。
2.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
發生這種問題的原因是java虛擬機創建的對象太多,在進行垃圾回收時,虛擬機分配的堆內存空間已經滿了,與Heap space有關。可以通過增加Java虛擬機中Xms(初始堆大小)和Xmx(最大堆大小)參數的大小。 -Xms256m -Xmx1024m
3.OutOfMemoryError:unable to create new native thread
在Java線程數很多的情況下易發生
java內存溢出怎麼解決?
第一對所有的代碼包括頁面中的java代碼都進行一遍徹底的回顧檢查,
1.對那些靜態(static)的對象要特別留神,特別是類型為Map,List,Set的,靜態的變量會一直駐存在內存中,生命周期比較長,不會被垃圾器回收。
2.對於代碼,要審查是否生成了大量的冗餘的對象,還有一些邏輯業務處理的類,
算法是否過於複雜,調整算法,對於代碼認真審查,再仔細重構一遍代碼,能提高代碼質量,提高程序運行穩定性。
3.Java中的內存溢出大都是因為棧中的變量太多了。其實內存有的是。建議不用的盡量設成null以便回收,多用局部變量,少用成員變量。
1),變量所包含的對象體積較大,佔用內存較多。
2),變量所包含的對象生命周期較長。
3),變量所包含的對象數據穩定。
4),該類的對象實例有對該變量所包含的對象的共享需求。
4.在我的程序中對靜態變量的優化後,使程序佔用內存量至少提升了5k-10k。所以也不容忽視。
第二還有就是String類相關的東西:
1.字符串累加的時候一定要用StringBuffer的append方法,不要使用+操作符連接兩個字符串。差別很大。而且在循環或某些重複執行的動作中不要去創建String對象,因為String對象是要用StringBuffer對象來處理的,一個String對象應該是產生了 3個對象(大概是這樣:))。
2.字符串length()方法來取得字符串長度的時候不要把length放到循環中,可以在循環外面對其取值。(包括vector的size方法)。特別是循環次數多的時候,盡量把length放到循環外面。
int size = xmlVector.size();
for (int i = 2; i size; i++) {
。。。
}
3 寫代碼的時候處理內存溢出
try{
//do sth
….
}catch (outofmemoryerror e){//可以用一個共通函數來執行.
system.out.print (“no memory! ”);
system.gc();
//do sth again
….
} 4.對於頻繁申請內存和釋放內存的操作,還是自己控制一下比較好,但是System.gc()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最好使用finallize強制執行或者寫自己的finallize方法。 Java 中並不保證每次調用該方法就一定能夠啟動垃圾收集,它只不過會向JVM發出這樣一個申請,到底是否真正執行垃圾收集,一切都是個未知數。
java 溢出是什麼意思
你說的這個溢出屬於數值範圍溢出,low和high都是int型,int類型由它定義的變量的數值範圍是有限的,想必你也知道,你在執行(low+high)/2的時候,求和操作可能使求和後的結果大於int類型所能表示的數值範圍,這樣就會產生數據溢出。改為減,可以避免。不過我覺得這樣的情況僅發生在high和low的數值都很大的情況下。其實沒必要考慮這樣的問題,若溢出,會有異常提醒你,一般的int足夠你用了,嫌小改為long。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181864.html